湖南省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29145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4

1.综合题(共3题)

1.
乙酰乙酸乙酯是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原料,实验室制备乙酰乙酸乙酯的反应原理、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I)合成:向三颈烧瓶中加入9.8 mL无水乙酸乙酯,迅速加入0.1 g切细的金属钠。水浴加热反应液,缓慢回流约2h至金属钠全部反应完。停止加热,冷却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50%乙酸至反应液呈弱酸性。
(II)分离与提纯:
①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等体积的饱和食盐水,分离得到有机层。
②水层用5 mL无水乙酸乙酯萃取,分液。
③将①②所得有机层合并,洗涤、干燥、蒸馏得到乙酰乙酸乙酯粗产品。
④蒸馏粗产品得到乙酰乙酸乙酯3.9g。
(l)迅速加入金属钠的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2)球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_____(填“上”或“下”)口进入,上方干燥管中盛有无水CaCl2,其作用是_______。
(3)实验室制备乙酰乙酸乙酯时,通常在无水乙酸乙酯中加入微量的无水乙醇,其作用是_______。
(4)分离与提纯操作①中使用的分离仪器是_______。加入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
(5)分离与提纯操作③用饱和NaHCO3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的产率为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
聚乙烯醇肉桂酸酯G可用于光刻工艺中作抗腐蚀涂层。下面是一种合成该有机物的路线(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已省略):

已知以下信息:
I.
Ⅱ.D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Ⅲ.同温同压下,实验测定B气体的密度与气态己烷的密度相同,B中含有一个酯基和一个甲基。
请回答下列问题:
(I)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
(2)由C生成D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多种副产物,其中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3)B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
(4)由D和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5)满足下列条件的C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该有机物是一种二元弱酸,并能使FeC13溶液显色;
②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并能发生银镜反应。
(6)由D经如下步骤可合成K:

①H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
②I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
闪锌矿的主要成分为ZnS(还含有少量FeS等其他成分),以其为原料冶炼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l)闪锌矿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出炉烟气可净化制酸,用于浸出操作。制酸过程中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浸出操作中Fe3+浓度较高,需先加入SO2或ZnS将Fe3+还原为Fe2+,再以ZnO调整溶液酸度,将Fe2+转化成针铁矿( FeOOH)沉淀形成浸出渣。则Fe2+沉淀过程的总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已知净化操作后的滤液中c(Zn2+)="0.2" mol/L,将该滤液与0.4 mol/L的Na2S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混合溶液中c(Zn2+)=_______(ZnS的溶度积帝数Ksp="1." 20×10-23
(4)净化操作后的滤液加入阴极室内进行电沉积可得到纯锌,原理如右图所示:

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②以乙醚(C2H5OC2H5)空气燃料电池为电源电沉积制取纯锌时,阴极室内沉积1.3g锌,理论上乙醚-空气燃料电池消耗____g乙醚。
(5)上述冶炼工艺中的焙烧过程易导致空气污染。采用“氧压酸浸”流程,既可省略焙烧过程又可获得一种非金属单质。“氧压酸浸”流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7题)

4.
从煤焦油中分离出的芳香烃——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萘环上一个氢原子被丁基(-C4H9)所取代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有
A.2种B.4种C.8种D.16种
5.
乙酸异丁香酚酯主要用于配制树莓、草莓、浆果和混合香辛料等香精。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异丁香酚的分子式是C10H12O2,分子中含有含氧官能团羟基和醚键
B.乙酸异丁香酚酯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一个平面内
C.乙酸异丁香酚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D.1 mol乙酸异丁香酚酯最多能与1 mol NaOH发生反应
6.
利用氯碱工业的产品处理含SC/的烟气的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Na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I2,C(H2SO3)/C(HSO3-)将减小
B.氯碱工业的产品可以用于生产漂白粉
C.回收装置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HSO3-+H+=SO2↑+H2O
D.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Cl
7.
常温下向100 mL0.1mol/L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为探究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成分,向其中逐滴加入0.1 mol/L的HCl溶液。溶液产生气体前,消耗V( HCl)=V1;溶液刚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消耗V( HCl) =V2。当V1 <V2 <2Vl时,混合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A.NaHCO3、Na2CO3B.NaOH、NaHCO3C.NaOH、Na2CO3D.NaOH、Na2CO3、NaHCO3
8.
将过量的氯气通入含Fe2+、I-、Br-的溶液,溶液中四种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b=a+5,线段Ⅳ表示一种含氧酸,且线段I和Ⅳ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线段I表示I-的变化情况
B.a点时消耗Cl2的体积为134.4 L
C.原溶液中n(Fe2+):n(Br-) =2:3
D.线段Ⅳ表明氧化性:C12>HIO3
9.
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实验,下列对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①中试剂
  ②中试剂
结论

A
镁条、蒸馏水
肥皂水
②中开始出现气泡,说明①中生成了氢气
B
铜片、硝酸溶液
蒸馏水
②中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说明①中生成了NO2
C
二氧化锰、浓盐酸
淀粉KI溶液
该装置可以用来检验①中是否产生了氯气
D
乙醇、乙酸、浓硫酸
饱和NaOH溶液
该装置可以用来制备乙酸乙酯
 
A.AB.BC.CD.D
10.
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中不包含化学变化
B.福尔马林、漂白粉、碱石灰均为混合物
C.生石灰能与SO2反应,可用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
D.聚丙烯酸钠树脂是一种高吸水性的高分子化合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