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工业上生产镀铜电路板及处理废液的工艺流程如下:

(1)由步骤①可判断FeCl3与铜反应生成的两种产物是FeCl2和___。
(2)步骤②加入过量的铁粉,除能与废液中FeCl3反应外,还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滤渣是___和___。
(3)步骤③加入稀盐酸,充分搅拌,当观察到___现象时,说明滤渣只剩铜。

(1)由步骤①可判断FeCl3与铜反应生成的两种产物是FeCl2和___。
(2)步骤②加入过量的铁粉,除能与废液中FeCl3反应外,还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滤渣是___和___。
(3)步骤③加入稀盐酸,充分搅拌,当观察到___现象时,说明滤渣只剩铜。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放有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某同学对一袋久置空气中的干燥剂进行了探究。
他先取部分久置干燥剂倒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滤液。然后对滤液的酸碱 性和白色固体的组成作了探究。
(实验探究一)探究滤液的酸碱性。
该同学测定了滤液的酸碱性,你认为该滤液显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实验探究二)探究白色固体的组成。
该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CaO、Ca(OH)2、CaCO3
他查阅有关资料得知:
CaO是一种白色固体,俗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分析判断)你认为该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
(实验操作)下面是该同学设计的进一步探究白色固体组成的实验方案,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①少量白色固体,倒入适量水,充分搅拌、静置;
②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上层清液呈现___色,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另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___,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总结反思)(1)只通过以上实验,还不能证明这袋久置于空气中的干燥剂中是否含有 CaO.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___。
(2)请你简述一个证明这袋干燥剂中含有较多量 CaO 的简易实验:___。
(3)氢氧化钙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
他先取部分久置干燥剂倒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滤液。然后对滤液的酸碱 性和白色固体的组成作了探究。
(实验探究一)探究滤液的酸碱性。
该同学测定了滤液的酸碱性,你认为该滤液显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实验探究二)探究白色固体的组成。
该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CaO、Ca(OH)2、CaCO3
他查阅有关资料得知:
CaO是一种白色固体,俗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分析判断)你认为该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
(实验操作)下面是该同学设计的进一步探究白色固体组成的实验方案,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①少量白色固体,倒入适量水,充分搅拌、静置;
②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上层清液呈现___色,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另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___,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总结反思)(1)只通过以上实验,还不能证明这袋久置于空气中的干燥剂中是否含有 CaO.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___。
(2)请你简述一个证明这袋干燥剂中含有较多量 CaO 的简易实验:___。
(3)氢氧化钙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
3.计算题- (共1题)
3.
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一瓶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不含有水分)的变质程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该氢氧化钠样品13.3g于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然后向烧杯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对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与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进行了记录,部分数据见表:
试分析计算:
(1)13.3g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13.3g氢氧化钠样品变质前的质量。(已知:B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
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g | 20 | 40 | 80 |
生成沉淀的质量/g | 1.97 | 3.94 | 5.91 |
试分析计算:
(1)13.3g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13.3g氢氧化钠样品变质前的质量。(已知:B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
4.单选题- (共19题)
5.
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氮气、水蒸气和一种初中课本中出现的气体物质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 | W | 氧气 | 氮气 | 水蒸气 |
前质量/g | 68 | 100 | 2 | 2 |
反应后质量/g | X | 4 | 58 | 110 |
A.X的值应为0 |
B.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
C.物质W中不含氧元素 |
D.W与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7:24 |
7.
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C+H2O![]() |
B.Fe+CuSO4=FeSO4+Cu |
C.3CO+Fe2O3![]() |
D.Mg+H2SO4=MgSO4+H2↑ |
10.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11.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
C.细铁丝在空气剧烈中燃烧,生四氧化三铁 |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12.
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
C.自然界里它们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
D.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
16.
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
19.
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HCl溶液、Ca(OH)2溶液、NaCl溶液中的一种。下列四种试液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酚酞试液 | B.NaOH溶液 | C.CaCl2溶液 | D.Na2CO3溶液 |
20.
实验室常用稀硫酸与锌粒在常温下制取氢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完装置气密性后,先装入稀硫酸 |
B.收集氢气时,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
C.实验结束后,没用完的药品直接丢弃 |
D.用点燃法检验氢气前,先验纯 |
21.
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与泥沙,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为溶解、蒸发 |
B.加热时需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 |
C.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
D.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
5.填空题- (共2题)
23.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得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如表列出的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锂、钠的化学性质有相似的原因是_____。
(2)推测16号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_____。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3)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的递变规律是_____。
(4)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_____(写一条即可)。

(1)金属锂、钠的化学性质有相似的原因是_____。
(2)推测16号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_____。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3)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的递变规律是_____。
(4)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_____(写一条即可)。
24.
某温度时,蒸干35g硝酸钾饱和溶液,得到10g硝酸钾,该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克,一木块漂浮于5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见图甲),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

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___(填“升温”“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___(填“增多”“减少”)

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___(填“升温”“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___(填“增多”“减少”)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9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