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东庄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142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6

1.计算题(共1题)

1.
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样品,为了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取45g石灰石样品,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45g这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g
(2)本实验是否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完成实验,并说明理由_____。
(3)列式计算45g石灰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5%的稀盐酸反应制取CO2,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对此进行探究(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实验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
(1)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清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_____,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_____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
(2)小慧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补充了如下实验
①取洁净的烧杯,另配制_____溶液,测得溶液pH=7
②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发现溶液变为_____色。但小亮认为实验②不能说明CO2,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他重新改进了实验。
③另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持续通入CO2至饱和,测得溶液pH=5.6。
由以上实验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影响不大,猜想一不成立,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
(实验探究二)(3)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小亮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再向容器中滴加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仍有固体剩余。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二和猜想三不成立。
(得出结论)(4)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响反应能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_____。
(反思交流)(5)小慧又提出,也可能是反应太慢,无法观察到气泡产生,她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取出(实验探究二)所得的部分清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pH为X,同时测得(实验探究二)容器中剩余清液的pH为Y,若X_____Y(填“>”“=”或“<”),则她的猜想成立。

3.流程题(共1题)

3.
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工业上以半水煤气(主要成分是N2、H2、CO、CO2和H2O)、食盐等为原料制取纯碱的流程如下:

 
(1)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H2O和_____。
(2)步骤Ⅰ中,在使用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半水煤气主要成分间发生反应实现了CO转化,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实验室从混合气体H2、N2、CO2中分离出CO2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广口瓶和分液瀾斗中盛放的药品分别是_____、_____。
(4)除去纯碱中少量碳酸氢钠杂质的方法是_____。
(5)纯碱用途广泛。工业上可用废碱渣(主要成分Na2CO3)吸收硫酸厂尾气中的SO2制备无水Na2SO3,达到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的目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组成变化如图2所示。
①吸收初期(图中3A点以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不断通入SO2,最终产物是_____。

4.单选题(共15题)

4.
纯净物甲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 48g乙充分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当乙反应完全时,生成 44g 丙和 27g 丁。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有(  )个
①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 23g
②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比为 2:3
③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1
④参加反应的甲与丙的质量比为48:44
⑤甲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A.1个B.2个C.3个D.4个
5.
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2H2O2H2↑+O2B.S+O2SO2
C.NaOH+HCl=NaCl+H2OD.2Al+6HCl=2AlCl3+3H2
6.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S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
C.:“+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D.S2:“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7.
NSR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中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aO属于金属氧化物,Ba(NO3)2属于硝酸盐
B. CO2、甲烷(CH4)、臭氧(O3)等气体都能产生温室效应
C. 该技术实现了由NOx到N2的转化,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
D. 还原时发生反:5CO+Ba(NO3)2N2+BaO+5CO2,其中N、C、Ba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发生改变
8.
二氧化氯(ClO2)、双氧水(H2O2)等都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两种物质中都含有(  )
A.氧元素B.氧离子C.氧气D.氧分子
9.
2014年5月7日在南京丢失的放射源铱﹣192,于5月10日安全回收。铱﹣192常用于肿瘤治疗。如图是铱﹣192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有关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铱的元素符号是Ir
B.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7
D.铱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192.2
10.
下列关于葡萄糖(C6H12O6)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
C.1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水分子
D.葡萄糖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
11.
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 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2.
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用铜片和食醋混合制氢气
B.用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C.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D.用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13.
升温、增大浓度、加大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现把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外璧发烫。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v)和反应进行的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B.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量较多
C.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D.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14.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蔗糖水B.蒸馏水C.食盐水D.矿泉水
15.
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M是硝酸钾
B.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C.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②>③>①
D.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
16.
今后五年,河北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下列措施中,我们不应采取的是(  )
A.做好房前屋后绿化B.推广清洁燃料炉具
C.积极推进污水处理D.将垃圾集中焚烧
17.
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霉变大米热煮后食用
B.甲醛溶液浸泡虾仁防腐
C.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
D.用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烹调食物
18.
实验室常用的下列仪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集气瓶B.坩埚钳C.橡皮管D.燃烧匙

5.实验题(共1题)

19.
分析与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

(1)已知,铁与氯化铁溶液发生如下反应:Fe+2FeCl3=3FeCl2.如图1所示,将一段生锈的铁丝放入烧瓶中,打开K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关闭K,看到烧瓶中的固体完全消失,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此时烧瓶中含铁元素的物质可能的组合是_____、_____(不一定填满).
(2)从含有大量硫酸铜的工业废水中提取铜,同时获得氧化铁的工业流程如图2(废水中的其他物质不参与反应,且部分产物未标出):
①操作1、操作2均为_____.
②写出物质A、产品F的化学式:A_____;F_____.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已知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随盐酸量的增加先后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①Na2CO3+HCl=NaHCO3+NaCl;②NaHCO3+HCl=NaCl+H2O+CO2↑.取10.6g Na2CO3配成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理论上_____(填“有”或“没有”)CO2气体产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