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硫酸氢钠( NaHSO4)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请预测其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限选试剂是:NaHSO4溶液、BaCl2溶液、FeSO4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镁条、碳粉、氧化铜。
预测 | 预测的依据 |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
①能够与含Ba2+的盐反应 | __________ | 取少量 NaHSO4溶液于试管中,滴入BaCl2溶液,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则预测成立 |
②能够与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反应 |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则预测成立。 |
③能够与_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反应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则预测成立。 |
2.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探究一):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
(实验内容):取0.38mm的铁丝,分别在体积分数为90%、70%、60%、55%的O2中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就0.38mm铁丝而言,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为_____,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现象越_____.(填“剧烈”或“不剧烈”);
(探究二):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原因

(1)如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
(2)小明按如图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小明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下表是他将纯铁丝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铁丝直径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请你分析完成下表:
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和_____(填元素符号)有关.
(探究三):调查我市某河段水资源质量状况
(1)为了保护河里的水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填序号)_____.
A 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B 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C 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 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2)列举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种方法:_____.
(3)水的硬度是一项重要的化学指标.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_____.
(4)化肥施用不当是引起水源污染的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学会科学施肥的方法.某生产碳酸氢铵(NH4HCO3)化肥的企业,作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大型户外广告.
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你通过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判断该广告是否属于虚假广告:_____
②经过质量监督部门检测发现该化肥的含氮量为17.5%,则其中NH4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
(探究一):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
(实验内容):取0.38mm的铁丝,分别在体积分数为90%、70%、60%、55%的O2中实验.
(实验现象)
O2% | 90% | 70% | 60% | 55% |
实验现象 | 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效果好 | 燃烧比90%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 | 燃烧比70%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 难以燃烧,只是发红 |
(结论):就0.38mm铁丝而言,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为_____,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现象越_____.(填“剧烈”或“不剧烈”);
(探究二):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原因

(1)如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
(2)小明按如图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小明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下表是他将纯铁丝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铁丝直径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请你分析完成下表:
物质 | 纯铁丝 | 含碳0.05%的铁丝 | 含碳0.2%的铁丝 | 含碳0.6%的铁丝 |
燃烧时 的现象 | 无火星四射现象, 熔断 | 剧烈燃烧 极少火星 | 剧烈燃烧 少量火星 | _____ |
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和_____(填元素符号)有关.
(探究三):调查我市某河段水资源质量状况
(1)为了保护河里的水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填序号)_____.
A 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B 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C 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 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2)列举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种方法:_____.
(3)水的硬度是一项重要的化学指标.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_____.
(4)化肥施用不当是引起水源污染的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学会科学施肥的方法.某生产碳酸氢铵(NH4HCO3)化肥的企业,作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大型户外广告.
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你通过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判断该广告是否属于虚假广告:_____
②经过质量监督部门检测发现该化肥的含氮量为17.5%,则其中NH4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流程题- (共1题)
3.
氧化锌(ZnO)可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应用于化妆品中,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1)推测草酸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沉锌”过程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常用的研磨仪器是_____________;
(4)“高温灼烧”时草酸锌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推测草酸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沉锌”过程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常用的研磨仪器是_____________;
(4)“高温灼烧”时草酸锌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题- (共1题)
4.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点,简要说明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相似或差异的原因。
(1)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_____;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则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_____;
(3)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_____。
(1)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_____;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则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_____;
(3)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_____。
4.综合题- (共1题)
5.
室温为25℃时,某小组用无水氯化铜粉末制备氯化铜大晶体,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I:查阅资料,得到氯化铜溶解度数据如下
步骤Ⅱ:配制少量CuCl2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得到晶种。
步骤Ⅲ:把晶种悬挂在新配制的CuCl2热饱和溶液中,室温下静置数天,形成大晶体。
步骤Ⅳ:取出大晶体,处理剩余的溶液(母液)。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用20mL蒸馏水(密度约为1g/mL)配制50℃的氯化铜饱和溶液。
①计算需称取CuCl2的质量是_______g。
②将称取的CuCl2固体和20mL水倒入烧杯中,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直至固体完全溶解。
(2)母液中Cu2+属于重金属离子,随意排放将导致环境污染。下列方法可用于母液处理的是__________。
A.收集母液于敞口容器中,用报纸包住容器口,待水分自然蒸干后保存所得固体
B.向母液中加入适量AgNO3,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干燥保存,滤液倒入下水道
C.向母液中加入适量NaOH,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干燥保存,滤液倒入下水道
(3)若用铁粉置换出母液中的铜,100g母液需要铁粉的质量至少是_____________ g(只列计算式,已知CuCl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5)。
步骤I:查阅资料,得到氯化铜溶解度数据如下
温度(℃) | 0 | 20 | 25 | 40 | 50 | 60 | 80 |
溶解度(g) | 69.2 | 74.5 | 76.4 | 81.8 | 85.5 | 89.4 | 98.0 |
步骤Ⅱ:配制少量CuCl2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得到晶种。
步骤Ⅲ:把晶种悬挂在新配制的CuCl2热饱和溶液中,室温下静置数天,形成大晶体。
步骤Ⅳ:取出大晶体,处理剩余的溶液(母液)。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用20mL蒸馏水(密度约为1g/mL)配制50℃的氯化铜饱和溶液。
①计算需称取CuCl2的质量是_______g。
②将称取的CuCl2固体和20mL水倒入烧杯中,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直至固体完全溶解。
(2)母液中Cu2+属于重金属离子,随意排放将导致环境污染。下列方法可用于母液处理的是__________。
A.收集母液于敞口容器中,用报纸包住容器口,待水分自然蒸干后保存所得固体
B.向母液中加入适量AgNO3,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干燥保存,滤液倒入下水道
C.向母液中加入适量NaOH,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干燥保存,滤液倒入下水道
(3)若用铁粉置换出母液中的铜,100g母液需要铁粉的质量至少是_____________ g(只列计算式,已知CuCl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5)。
5.推断题- (共1题)
6.
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CuSO4、CaCO3、Na2CO3、KOH的一 种或两种,为了确定该混合物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I: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搅拌,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A。
步骤Ⅱ: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消失,有气泡产生。
(1)步骤Ⅱ中产生的气泡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该混合物的成分,肯定含有的是________,可能含有的是_________。
(3)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混合物组成,依次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步骤I: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搅拌,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A。
步骤Ⅱ: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消失,有气泡产生。
(1)步骤Ⅱ中产生的气泡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该混合物的成分,肯定含有的是________,可能含有的是_________。
(3)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混合物组成,依次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6.单选题- (共17题)
9.
发芽的土豆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碱称龙葵碱,它对人体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并有溶血及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发芽土豆的芽眼芽根和变绿的部位含量更高,人吃了会有咽喉痒、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重者会死亡。龙葵碱的化学式为C45H73O15N,下列有关龙葵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龙葵碱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67 g |
B.龙葵碱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C.龙葵碱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 |
D.龙葵碱是由45个碳原子、73个氢原子、15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 |
10.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河水、海水、自来水、蒸馏水都是混合物 |
B.工业上常采用煮沸水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
C.活性炭净水器里,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 |
D.水资源可以循环使用,没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 |
11.
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
13.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CO有毒且无色无味,使用燃气时要注意室内通风 |
B.CO2作为气体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
C.N2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起防腐作用 |
D.CH4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 |
14.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
B.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
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红色固体 |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黑色固体 |
16.
根据如图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165 g |
B.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C.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析出晶体 |
D.20℃时,100 g水中加入1 g熟石灰,搅拌,得到饱和溶液 |
17.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操作方法 |
A | CO2混有HCl气体 | 将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 |
B | CuO混有碳粉 | 加入适量稀HCl,过滤、洗涤、干燥 |
C | NaCl溶液混有CaCl2 |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
D | Cu(NO3)2溶液混有CuCl2 | 加入适量AgNO3溶液、过滤 |
A.A | B.B | C.C | D.D |
20.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
B.向洁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可制二氧化碳 |
C.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酸碱指示剂 |
D.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
21.
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
B.氯化钾(KCl)和磷酸氢二铵[(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料 |
C.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嗅到刺激性气味 |
D.化肥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改良 |
7.选择题- (共1题)
8.填空题- (共1题)
25.
构建知识网络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请分析如图知识网络,回答有关问题。(连线表示相互反应)

(1)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加到Ca(OH)2溶液中,溶液呈_____色。
(2)氢氧化钙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图中M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
(4)由性质②可知Ca(OH)2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为了验证性质④,可选择的物质是_____(填序号)。
A Na2CO3 B HCl C KCl D CuSO4

(1)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加到Ca(OH)2溶液中,溶液呈_____色。
(2)氢氧化钙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图中M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
(4)由性质②可知Ca(OH)2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为了验证性质④,可选择的物质是_____(填序号)。
A Na2CO3 B HCl C KCl D CuSO4
9.实验题- (共4题)
26.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 B.
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
C.
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探究CO2对铜生锈是否有影响
A.


C.


27.
如图是初中化学两个实验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X_____;Y_____;
(2)图A中,要将红热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集气瓶中,其原因是_____。
(3)图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当_____时,即停止加热,让余热将氯化钠烘干。

(1)写出仪器的名称:X_____;Y_____;
(2)图A中,要将红热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集气瓶中,其原因是_____。
(3)图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当_____时,即停止加热,让余热将氯化钠烘干。
28.
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纯净的氧气选用的制取装置是_____,反应的方程式_____,如用D装置收集O2,则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_____(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如用E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_____端通入(填“c”或“d”),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方程式_____;如用E装置检验CO2,则E中装_____药品(写名称),反应的方程式_____。
(4)用块状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下列反应适用于该装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大理石和稀盐酸②碳酸钠固体粉末和稀硫酸③锌粒与稀硫酸④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5)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淡黄色粉末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如果用这种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图中a、b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纯净的氧气选用的制取装置是_____,反应的方程式_____,如用D装置收集O2,则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_____(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如用E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_____端通入(填“c”或“d”),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方程式_____;如用E装置检验CO2,则E中装_____药品(写名称),反应的方程式_____。
(4)用块状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下列反应适用于该装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大理石和稀盐酸②碳酸钠固体粉末和稀硫酸③锌粒与稀硫酸④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5)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淡黄色粉末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如果用这种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流程题:(1道)
简答题:(1道)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