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广州科学城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141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6

1.简答题(共2题)

1.
请用原子、离子、元素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______.
(2)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____.
(3)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____.
2.
如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_____。
(2)B实验中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
(3)C实验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时,停止加热。
(4)D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1)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该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究其中的奥妙.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样减少的呢?
(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_____.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2)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的有关知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_____(写出一点即可).

3.流程题(共1题)

4.
Na2SO4是制造纸张、药品、染料稀释剂的重要原料。某Na2SO4样品有含少量CaCl2和MgCl2,实验室提纯Na2SO4的流程如图所示:

(1)加入NaOH溶液可除去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提纯过程中添加的NaOH溶液和NaCO3溶液过量,可加入适量的_____除去。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

4.单选题(共20题)

5.
如图所示实验的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甲:探究铁生锈是否需要水
B.乙: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C.丙: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
D.丁:探究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不同
6.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B.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C.钢铁生锈D.水变成水蒸气
7.
如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
B.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最外层电子比第二层电子的能量低
8.
下列几组物质,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  )
A.HNO3、Na2CO3、BaSO4B.Na2SO4、KOH、NaCl
C.H2CO3、Ca(OH)2、MgOD.H2SO4、Ba(OH)2、Na2CO3
9.
葡萄糖(化学式 C6H12O6)是一种能直接吸收利用、补充热能的碳水化合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缓慢氧化释放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的恒定。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葡萄糖含 6 个氢分子
C.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0 g
D.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
10.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室内洒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B.稀有气体可用作电光源
C.医用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
D.干冰可用作环保制冷剂
11.
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燃烧
C.二氧化碳有毒,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D.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1%
12.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淡黄色,放出大量的热
C.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开始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D.生石灰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浆液,吸收大量的热
13.
如表列出除去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式
A
Na2CO3
NaCl
加适量稀盐酸,蒸发
B
CO2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CuO
C
隔绝空气加强热
D
MnO2
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A.AB.BC.CD.D
14.
属于活性炭物理性质的是(  )
A.稳定性B.吸附性C.还原性D.可燃性
15.
验证锌、银、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
A.Zn、MgCl2溶液、Ag
B.MgSO4溶液、Ag、ZnSO4溶液
C.ZnCl2溶液、Ag、MgCl2溶液
D.AgNO3溶液、Zn、MgCl2溶液
16.
水是重要的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澄清的泉水是纯净水
B.硬水中加入肥皂水容易起浮渣
C.自来水厂通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方法净水后,可直接饮用
D.活性炭可除去所有的杂质得到纯净水
17.
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60℃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60g
B.4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D.6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1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
C.D.
19.
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事实
实验结论
A
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3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B
某物质可以导电
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C
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
该溶液一定是氢氧化钠溶液
D
某溶液能使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一定是硝酸银溶液
 
A.AB.BC.CD.D
20.
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21.
某些食物的近似pH为:牛奶6.3~6.6,葡萄3.5~4.5,玉米粥6.8~8.0,苹果2.9~3.3,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葡萄B.牛奶C.苹果D.玉米粥
22.
下列关于化肥、农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
B.通过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的方法,不能鉴别氯化钾和硫酸铵
C.施用农药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之一
D.通过闻气味的方法,能鉴别氯化铵和碳酸氢铵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化石能源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
24.
下列客机上使用的物品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合金门把手B.真皮椅套C.塑料快餐盒D.羊毛毯子

5.选择题(共1题)

25.

噪声只会影响我们的听力,与身体健康没有多大关系。(  )

6.填空题(共1题)

26.
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将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填序号)。
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M④加水 ⑤加另一种固体N⑥恒温蒸发水 ⑦与40℃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3)20℃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______。

7.实验题(共4题)

27.
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判断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O2,装置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_____。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下列是某同学设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编号)
A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 B 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
C 现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 D 加热时反应由前往后加热
(4)某同学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了一瓶氧气,经检验,氧气不纯,则造成氧气不纯的可能原因有_____(填字母编号)
A 集气瓶事先未先灌满水   B 未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就收集了    C 未检查装置气密性
(5)用装置F制取气体,在反应过程中,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的橡皮管,过一会儿反应就会停止。其原因是_____。
(6)某同学绘制了下列图象,其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_____。(填字母编号)

A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生成的氧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B 试管中装有一定量的铜绿,加入一定量的盐酸,试管中水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二氧化锰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D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生成气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28.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它能与CO2、H2O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为探究实验室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中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步骤①中的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2)步骤②中所加试剂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实验判断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中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29.
实验小组的同学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所示的实验。

(1)如图中实验后某试管中的液体呈红色,则试管中原来盛有的物质是_____。
(2)如图中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蓝色沉淀,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写出上述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写出1个即可)。
(3)总结碱的通性: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4)不同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性质也存在差异。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而氢氧化钠则不能,其原因是_____。
30.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
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仅通过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
(2)无色溶液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字母)。
A.碳酸钠    B.硫酸钠    C.硝酸钡    D.氢氧化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