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1)活性炭净水的原理是_____。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_____。
(3)如果用铁桶装农药“波尔多液”(硫酸铜溶液+石灰浆),铁桶受到腐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1)活性炭净水的原理是_____。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_____。
(3)如果用铁桶装农药“波尔多液”(硫酸铜溶液+石灰浆),铁桶受到腐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2.
根据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在t1℃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________c(填“>”、“<”或“=”)。
(2)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3)t2℃时,50 g b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
(4)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_______结晶的方法。

(1)P点表示在t1℃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________c(填“>”、“<”或“=”)。
(2)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3)t2℃时,50 g b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
(4)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_______结晶的方法。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小明同学欲回收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考题: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两瓶白色固体,用剩的药品。他对其中的一瓶药品是否纯净产生质疑,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成分展开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白色固体为碳酸钠;猜想二: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猜想二:白色固体为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设计与实验】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三正确。
【反思评价】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结论领悟到:老师强调加入稀硝酸并且至过量的目的是_____。他认为,若只将实验步骤中的过量稀硝酸换成过量稀盐酸,重复以上实验操作,虽然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不能确认猜想二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
【归纳总结】1.在选加试剂检验物质成分时,既要考虑除尽原有的干扰物质,又要防止____新的干扰物质。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规范操作以避免药品被________。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白色固体为碳酸钠;猜想二: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猜想二:白色固体为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设计与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固体药品,装入试管,加蒸馏水溶解,然后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最后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 若只有___①___产生 | 则猜想一正确 |
若只有白色沉淀生成 | 则猜想二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 |
若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 则猜想三正确 |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三正确。
【反思评价】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结论领悟到:老师强调加入稀硝酸并且至过量的目的是_____。他认为,若只将实验步骤中的过量稀硝酸换成过量稀盐酸,重复以上实验操作,虽然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不能确认猜想二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
【归纳总结】1.在选加试剂检验物质成分时,既要考虑除尽原有的干扰物质,又要防止____新的干扰物质。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规范操作以避免药品被___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4.
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A是白色难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00,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C常作干燥剂;D属于碱。

(1)C的化学式为_____;
(2)D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由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C的化学式为_____;
(2)D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由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计算题- (共1题)
5.
刘明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_____;
(2)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_____;
(2)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5.单选题- (共13题)
6.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Na2CO3溶液呈碱性 |
B | 往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 没有明显现象 | NaOH 和盐酸不反应 |
C | 用燃着的木条伸进某瓶气体中 | 木条熄灭 | 该气体一定是CO2 |
D | 把MnO2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 | 快速产生气泡 | MnO2能增加O2的产量 |
A.A | B.B | C.C | D.D |
9.
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 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 )
①混合物 ②纯净物 ③化合物 ④氧化物 ⑤单质
①混合物 ②纯净物 ③化合物 ④氧化物 ⑤单质
A.①③④ | B.①③⑤ | C.②④ | D.②⑤ |
10.
下列有关生活、环境、能源、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A.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 |
B.PM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 |
D.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
11.
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 现象或做法 | 解释 |
A |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更易晾干 |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
B |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 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
C | 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 | 铝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膜 |
D |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 洗洁精能溶解油渍 |
A.A | B.B | C.C | D.D |
12.
有三种金属X、Y、Z,它们与酸或盐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
①Y+X(NO3)2=Y(NO3)2+X ②X+H2SO4=XSO4+H2↑ ③Z不与盐酸反应.则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①Y+X(NO3)2=Y(NO3)2+X ②X+H2SO4=XSO4+H2↑ ③Z不与盐酸反应.则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X>Y>Z | B.Z>Y>X | C.Z>X>Y | D.Y>X>Z |
15.
(2017年广东省)下图为xx泡打粉的标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
B. 泡打粉可以随意放置
C. 加入泡打粉制作的蛋糕更松软
D. 面粉是有机物,碳酸盐是无机物

A.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
B. 泡打粉可以随意放置
C. 加入泡打粉制作的蛋糕更松软
D. 面粉是有机物,碳酸盐是无机物
18.
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
B.NaCl溶液(NaOH):加入过量的H2SO4溶液 |
C.CaCO3(CaCl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
6.选择题- (共2题)
7.填空题- (共1题)
21.
近期,央视对“用棉花代替肉松制‘肉松饼’”的消息进行辟谣。资料表明:肉松是用动物肌肉制作的蓬松絮状肉制品,棉花主要含有植物纤维。
(1)棉花属于_______(填“天然”或“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2)肉松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_______。
(3)可用燃烧法鉴别肉松与棉花,点燃时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的是_______。
(4)制作肉松饼使用的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铵(NH4HCO3)。碳酸氢铵中氢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1)棉花属于_______(填“天然”或“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2)肉松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_______。
(3)可用燃烧法鉴别肉松与棉花,点燃时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的是_______。
(4)制作肉松饼使用的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铵(NH4HCO3)。碳酸氢铵中氢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8.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