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19年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1376

试卷类型:未知
试卷考试时间:2019/5/6

1.流程题(共2题)

1.
工业烟气脱硫中采用“双碱法”脱硫的工业流程如下:

(1)吸收塔中,用NaOH溶液吸收SO2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则Na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沉淀室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
工业制备蔗糖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操作A名称是________。
(2)关于工业制备蔗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 由甘蔗制得蔗糖的整个过程中主要是物理变化
B 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A、C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不同
C 为得到更多的蔗糖固体,进行操作C时应将水分蒸干再停止加热

2.简答题(共1题)

3.
如图所示,用细线系住宽1cm的铜片使之平衡,然后在铜片一端用酒精灯加热。

(1)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铜片不能保持平衡,请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
(2)若想用右图装置证明铜具有导热性,还需要的操作是:_____。

3.科普阅读题(共1题)

4.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酵素食品富含大量的酶、乳酸、乙酸及少量乙醇等物质,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调节人体肠道与抗氧化等功效。研究人员对西兰花酵素发酵过程中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
西兰花酵素制备过程如下:

西兰花酵素在发酵过程中 pH 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发酵过程中添加的糖原为苹果汁,主要为葡萄糖与果糖。实验中,以葡萄糖与果糖之和表示西兰花发酵液中的总糖消耗情况。总糖、乙醇、乳酸和乙酸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酵素发酵过程中,糖原主要被酵母和乳酸菌消耗,醋酸杆菌主要利用乙醇进行代谢,因此糖在前期消耗快,后期平缓减低。
监测发酵过程中西兰花酵素抗氧化性变化情况。发现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前7 天增加,7 天后趋于平稳,其抗氧化性测定指标相较于抗氧化性高的桑葚酵素高,是一种口感柔和,味道酸甜,抗氧化性好的酵素食品。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酵素食品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西兰花酵素的制备过程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依据如图,判断西兰花酵素的制备过程中液体2的酸碱性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 酸性 B 中性 C 碱性
(4)结合如图,分析发酵液pH值不断降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 酵素发酵过程中,糖原被不断消耗,最终为零。
B 西兰花酵素食品中含有少量乙醇。
C 西兰花酵素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持续增强。
D 西兰花酵素是一种口感柔和,味道酸甜,抗氧化性好的酵素食品。

4.科学探究题(共2题)

5.
某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如下研究:
(1)甲同学按下图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乙同学依据下图,认为甲同学实验无法确定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其分析的原因是______。

(3)丙同学用传感器测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测定结果如图。请判断40s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_________。
6.
Na2CO3溶液具有碱性,可清洗油污,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小菁决定对影响Na2CO3溶液碱性的因素展开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一: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Na2CO3溶液,依次测量溶液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溶质质量分数
2%
2%
2%
6%
6%
6%
10%
10%
10%
水的温度(℃)
20
40
60
20
50
60
20
40
70
溶液pH
10.90
11.18
11.26
11.08
11.27
11.30
11.22
11.46
11.50
 
实验二:将10%的Na2CO3溶液从20℃持续升温到70℃,所测得的pH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溶液pH
11.22
11.35
11.46
11.48
11.50
11.50
 
[解释与结论]
(1)碳酸钠俗称是_______。
(2)要证明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与pH变化关系,可选择最佳的一组实验是_____(填实验编号),其结论是________。
(3)实验二的目的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小菁将Na2CO3粉末洒在有油污的餐具上,再加适量热水,进行擦洗,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这是因为___________。
(5)解释Na2CO3溶液显碱性的反应如下,请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2O=NaHCO3+_____

5.单选题(共12题)

7.
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共涉及三种元素
B.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 该反应中反应物甲、乙的质量比为28﹕2
D. 物质甲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4
8.
工业上可用氧化钛和金属镁反应制取钛金属,化学方程式如下:TiCl4+2MgTi+2MgCl2,该化学方程式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
9.
下列符号中,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NB.2HC.O2D.Fe
10.
下列气体中,能用于医疗急救的是
A.H2B.O2C.N2D.CO2
11.
下图所示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红磷的量可多可少
B. 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C. 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压强持续减小
D. 最终集气瓶内的液面上升至1处,证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
12.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氧气验满
C.读取液体的体积D.点燃酒精灯
13.
用下图装置进行CO2性质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证明是CO2使石蕊变红B.②可用于检验CO2气体
C.③观察到蜡烛自上而下依次熄灭D.①②③只能验证CO2化学性质
14.
进行如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气泡现象的实验有②和⑤
B.溶液变色现象的实验有④和⑤
C.由实验②和⑤,可证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Mg在Fe前
D.实验③是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
15.
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的是(    )
A.AgB.FeC.ZnD.Al
16.
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B.b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以燃烧
C.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D.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17.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食盐做调味剂B.碳酸钙做补钙剂
C.熟石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D.氢氧化钠做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
18.
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会引起骨质疏松的是
A.铁B.钙C.锌D.碘

6.填空题(共3题)

19.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1)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_______(填序号)。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0.
水是我们每天都需要的物质,如图显示了家庭净水器工作原理。

(1)含有杂质少的出水口是_______(填“出水口a”或“出水口b”)。
(2)净水器产生的废水,进行再利用的建议是_______。
21.
“烧烤”是一种街头美食。
(1)烧烤时远远就能闻到诱人的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
(2)使用下列烧烤炉既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又节约能源的是____。
A 燃煤烧烤炉   B 木炭烧烤炉   C 太阳能烧烤炉

7.实验题(共3题)

22.
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设计A、C的目的是____。
(2)能验证可燃物需要O2的现象是___。
23.
从A或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A计分。
A 实验室用图图装置制取O2
B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CO2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说明氧气已收集满的现象是________。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原因________。
 
24.
t2℃时,将甲、乙各80g分别放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能说明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a的证据是_______。
(2)下列关于t2 ℃时,甲、乙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溶质质量:甲<乙 B 乙为饱和溶液
C 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 将溶液降温至t1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2道)

    简答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