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133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8

1.计算题(共1题)

1.
小芳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石灰石。将60g稀盐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成气体的质量如表。请计算: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质量/g
20
20
20
生成CO2质量/g
0.88
0.88
0.44
 
(1)共制得二氧化碳_____g。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

2.推断题(共1题)

2.
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的接龙游戏中,箭头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若A是一种无色物体,B物质广泛用于玻璃,造纸和洗涤剂的生产,C为一种无色液体,F是一种红色固体单质。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的化学式_____;
(2)E的一种用途_____;
(3)若C→D是化合反应,则D→A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_____反应。
(4)G→A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问题一: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问题二:燃着的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问题一:蜡烛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烧产物可能还含有_____。
问题二: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氧气;熄灭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实验1)(1)用冷而干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_____,证明有水生成。
(2)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_____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2)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点燃蜡烛至熄灭,利用多功能传感器测量了有关量。实验结束后,发现黑色固体颗粒附着在铝板表面,同时传感器获得的实验前后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相对湿度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
蜡烛点燃前
36.4%
21.2%
0.058%
0
蜡烛熄灭后
72.6%
15.6%
3.843%
0.0192%
 
(实验结论)由实验及结果分析:,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_____;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
(反思拓展)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空气。为使燃料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答一条即可)。

4.科普阅读题(共1题)

4.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孔明灯

孔明灯(如图)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所发明。
一般的孔明灯是用薄竹片架成圆桶形,外面以薄白纸包而开口朝下。孔明灯必须要在无风的天气和空旷的场地上放飞,否别不但不能飞上天,而且可能会引起火灾。燃料燃烧使灯内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从而排出一部分灯内原有空气,使自身重力变小,空气对它的浮力让它飞了起来。
注意:请不要在多草木树木的地方、加油站、油库等易燃物附近行燃放孔明灯。
(1)由于薄竹片和薄白纸的_____较小,所以用来制作孔明灯。
(2)正常燃放的孔明灯,薄白纸不会燃烧,主要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其_____。
(3)现在许多地方已禁止燃放孔明灯,是由于_____。

5.单选题(共14题)

5.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塑料和橡胶都是绝缘体
B.冰、玻璃和铝都是晶体
C.食盐、纯碱和小苏打都是盐
D.酒精、甲烷和碳酸钠都是有机化合物
6.
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此实验b中酚酞变红,证明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B.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在冰面上小华推小明,自己却向后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
7.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说明水分子分裂变成了原子
B.“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D.等质量的氧气比液氧体积大,说明气体比液体的分子间隔大
8.
如图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的原子序数是12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C.镁离子的符号表示为Mg2+
D.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9.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具有助燃性
B.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C.能供给呼吸
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10.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
B.活性炭用于制作防毒面具
C.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
D.氮气用于食品包装防腐
11.
部分摘录小芳同学读书笔记如下,其中有错误的是(  )
A.用吸管能吸取饮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B.用不锈钢容器盛装食物,放在微波炉中加热
C.在炎热的夏季饮用汽水后人体的pH会下降
D.防盜门锁内加少量铅笔芯粉末容易打开,铅笔芯粉末起润滑作用
12.
下列如图所示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打磨光亮的锌片中滴加盐酸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KNO3固体
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3.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实验没有体现该方法的是(  )
A.探究铁锈蚀条件时,确定是铁、氧气和水蒸气共同发生反应
B.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探究镁、锌、铁、铜分别跟盐酸反应,确定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D.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反复做实验,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14.
t℃时,取四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分别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各20g,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四种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t℃时四种物质溶解度最大的是丙
D.升高温度乙物质一定能继续溶解
15.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无小事。下列有关食品安全的知识正确的是(  )
A.亚硝酸钠有咸味,可替代食盐做调味品
B.常用的食品塑料袋多为聚乙烯塑料袋
C.熟石灰可以做食品干燥剂
D.农药本身有毒,应该禁止施用农药
16.
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合金B.蚕丝C.塑料D.陶瓷
17.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
A.提倡使用太阳能、风能
B.为搞好卫生集中焚烧垃圾
C.推广使用公共自行车
D.用完电器及时拔掉插头
18.
如图所示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  )
A.B.C.D.

6.填空题(共1题)

19.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生活中用_____的方法既能软化硬水,又可以杀菌消毒。
(2)除去热水瓶胆内水垢,可选择_____(选填“食盐”“食醋”或“纯碱”)。
(3)食用牛奶和鸡蛋主要补充的营养素是_____。
(4)洗头发时,使用护发剂和洗发剂的正确次序是先用_____。
(5)洗洁精能除去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作用。

7.实验题(共2题)

20.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此实验中二氧化锰起_____作用。
(2)乙实验在学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所做,在烧杯②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扣上大烧杯。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丙实验是一组对比实验,通过试管_____(填序号)对比,可以比较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21.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和A装置相比,优点是_____。
(2)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采用气密性良好的B装置,使红磷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的水少于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