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132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8

1.流程题(共1题)

1.
某化工厂用废硫酸制备硫酸钾的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己知20℃时硫酸铵、硫酸钾溶解度如下表:
物质
硫酸钾
氯化钾
氯化铵
硫酸铵
溶解度/g(20℃)
11.1
34.2
37.2
75.4
 
(1)“设备I”中将碳酸钙研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
(2)“设备II”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
(3)“设备III”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反应物之一硫酸铵[(NH4)2SO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洗涤从“设备III”中得到的固体时,不用水而是用饱和硫酸钾溶液,其目的是_____。
(4)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_____(填写化学式).
(5)根据本题所给的信息推断实验室_____(能、不能)用碳酸钙粉末和稀硫酸反应制备得到二氧化碳。

2.科学探究题(共2题)

2.
某化学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与酸的反应进行探究。
(实验1)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1)实验1证明了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其理由是_____.
(实验2)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将图2与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

(2)实验2中,b点的溶质为_____,c点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依据实验2获取的信息,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的实验方案为_____.
(实验3)实验小组对某纯碱样品的纯度进行测定:将一定质量的该样品(已知杂质只含NaCl)加水全部溶解后,得到52.2g溶液,向该溶液中逐渐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的气体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4所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

(4)求样品中Na2CO3的纯度_____。
3.
下水道堵塞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管道通”可使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化学兴趣小组对“管道通”中的物质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1)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
(2)铝粉呈银白色。铝粉与强酸、强碱溶液都能迅速反应放出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热。
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NaAlO2+3H2
(1)(猜想与验证)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白色粉末。
(1)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将几粒白色颗粒放在表面皿上,露置在空气中片刻。
_____
②将几粒白色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试管外壁温度升高
③向步骤②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
羊毛线缩小
 
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2)猜想:银白色粉末为铝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该粉末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用手触摸
试管外壁,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
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取少量该粉末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_____,用手触摸
试管外壁,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
 
结论:银白色粉末为铝粉。
(应用)
(2)使用“管道通”时,先将银白色粉状固体添加入被堵塞的管道中,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堵上管道口。管道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填序号)
A.管道内温度明显升高
B.产生大量气体
C.管道被疏通
(3)“管道通”内的两种物质必须密封保存,否则会发生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

3.单选题(共25题)

4.
下列推理结论正确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B.洗涤剂除去衣服上油污是乳化作用,则汽油除去油污也是乳化作用
C.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
D.置换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则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5.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真假羊毛
各取少量样品,灼烧闻气味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煮沸
C
除去 NaCl 固体中的 KNO3
热水中溶解,降温结晶
D
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将冷碟子压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
 
A.AB.BC.CD.D
6.
NSR 技术通过 BaO 和 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 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 NOx 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降低 NOx排放可以减少空气中酸雨的形成
B.储存时,吸收 NOx (如 NO, NO2)的物质是 Pt
C.还原时,发生的反应是:
D.若有 28 g CO 参与反应,则生成 CO2的质量为 44g
7.
下列我国古老工艺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酿造米酒B.雕刻石头C.烧制陶瓷D.冶炼钢铁
8.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H4+、Na+、NO3-、CO32-B.NO3-、Cu2+、SO42-、OH-
C.Mg2+、K+、SO42-、Cl-D.Ca2+、Na+、HCO3-、Cl-
9.
玫瑰精油气味芬芳,有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的作用,其主要成分之一是香茅醇。香茅醇的化学式为 C10H20O,它属于
A.有机物B.单质C.无机物D.氧化物
10.
一种人工合成的超重化学元素,元素符号为 Ts,元素名称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 117
B.质子数 293
C.相对原子质量是 176
D.属于非金属元素
11.
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B.酸和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C.碱和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D.酸和盐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12.
韭菜是一种含铁量很高的蔬菜,每 100 g 韭菜中含铁 8.9 mg。这里的“铁”指的是
A.铁元素B.铁单质C.氧化铁D.铁的化合物
13.
汉代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保存完好的玉器非常罕见。玉石主要成分 NaAlSi2O6,下列对 NaAlSi2O6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含有 3 个氧分子B.相对分子质量为 94
C.Na 与 Al 的质量比为 23:27D.Na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3.4%
14.
下列化学式与指定物质(或其主要成分)对应正确的是
A.天然气    CH4B.干冰    H2OC.纯碱    NaOHD.磁铁矿    Fe2O3
15.
下列说法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是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小
C.随着压强的增加,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增大
D.充满空气的气球可以漂浮在二氧化碳气体中
16.
某小组同学分别完成了图1 所示的3 个实验(图中a 处连接压强传感器).图2 中的曲线1, 2,3 分别表示加入等体积相应液体后,烧瓶 1, 2, 3 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所以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
B.对比曲线 1 和 2 可知,二氧化碳和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对比曲线 1 和 3 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对比曲线 2 和 3 可知,40% NaOH 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
17.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向盛有鸡蛋清的试管中加入饱和的硫酸铵溶液,会析出沉淀
B.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留下的痕迹比黄铜片上的浅
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银白色
D.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振荡,溶液不变色
18.
下列各组物质转化的设计,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S→SO2→H2SO4B.Fe→Fe2O3→FeSO4
C.Ca(OH)2 →CaCl2→CaCO3D.Cu→CuO→Cu(OH)2
19.
2019 年,联合国把世界水日的主题定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下列有关水资源管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强水资源的监护B.增加森林面积涵养水源
C.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D.实行阶梯式水价鼓励多用水
20.
处理河水常用措施有:①加热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
A.③①④②B.④③②①C.④①③②D.③①②④
21.
下列过程吸收热量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B.烧碱溶于水C.水的汽化D.镁与稀盐酸反应
22.
20℃时,KCl 的溶解度为 34.0g。向下列 4 只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 KCl 固体,充分溶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①②③B.有固体残留的烧杯是③④
C.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6.7%D.①溶液中再加入 24.0g 固体恰好饱和
23.
下列图标中,适合贴在浓硫酸外包装的是
A.B.C.D.
24.
能将盐酸、食盐水、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次性区分开来的试剂是
A.Na2CO3溶液B.CaCl2溶液C.NaOH 溶液D.酚酞溶液
2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B.加热液体
C.点燃酒精灯D.称量NaOH固体
26.
公园里部分植物的枝叶枯黄,茎也比较纤细。此时可以适量施用的一种复合肥是
A.NH4HCO3B.KNO3C.Ca(H2PO4)2D.KCl
27.
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接触,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金属粉尘B.棉絮C.可燃性气体D.大理石粉尘
28.
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纯棉毛巾B.尼龙丝袜C.真丝围巾D.纯羊毛衫

4.填空题(共2题)

29.
用化学知识可以解释许多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和现象。
(1)“腌笃鲜”是苏州的一道时令美食。下列制作“腌笃鲜”的食材中,能提供蛋白质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学校餐厅中有自热米饭,其发热的原理是利用了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食堂要做“翡翠”饺子,可将菠菜榨汁,通过_____操作将菜渣与菜汁分离,用菜汁和面。
(4)将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工业上进行这一转化的优点是_____。
②水煤气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合成重要的有机物甲醇(CH3OH)等多种不同的物质。上述信息说明:_____,生成物不同。
30.
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红磷燃烧时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_____。
(2)稀盐酸除去铁锈:_____,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
(3)葡萄糖在动物体内酶的催化下缓慢氧化:_____,反应时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4)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_____,反应仪器是_____。

5.实验题(共2题)

31.
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探究。具体操作为: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并使用氧气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下表。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氧气浓度%
79.6
79.7
79.9
90.0
89.8
89.3
 
氧气平均浓度%
79.7
89.7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以_____为氧气集满的标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_____为氧气集满的标准。
(3)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_____。
A 氧气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接近
B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
C 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
D 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
(4)以上实验说明:_____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实验中有些实验必须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来进行,请你举例说明。_____
32.
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某兴趣小组用纯净的氯化钠固体来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不需要的操作步骤_____(填序号)。
(2)若按如图所示要求配制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g。
(3)实验后测得溶质质量分数<16%,其原因可能是_____。(一种即可)
(4)室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36g。若要将配制的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较简单的方法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25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