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I.高铁酸钾( K2FeO4)不仅是一种理想的水处理剂,而且高铁电池的研制也在进行中。如图是高铁电池的模拟实验装置:

(1)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维持电流强度为1A,电池工作十分钟,理论消耗Zn_______g(已知F=96500C/mol,小数点后保留1位)。
(2)盐桥中盛有饱和KC1溶液,此盐桥中氯离子向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若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盐桥,则钾离子向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
(3)下图为高铁电池和常用的高能碱性电池的放电曲线,由此可得出高铁电池的优点有____。

Ⅱ.工业上湿法制备K2FeO4的工艺流程如图。

(4)完成“氧化”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FeCl3+___NaOH+___NaClO=___Na2FeO4+___NaCl+___H2O,其中氧化剂是_______(填化学式)。
(5)加入饱和K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25℃时Ksp[Fe(OH)3]=4.0×10-38,此温度下若在实验室中配制5mol/L l00mL FeCl3溶液,为使配制过程中不出现浑浊现象,则至少需要加入_______mL 2 mol/L的盐酸(忽略加入盐酸体积)。

(1)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维持电流强度为1A,电池工作十分钟,理论消耗Zn_______g(已知F=96500C/mol,小数点后保留1位)。
(2)盐桥中盛有饱和KC1溶液,此盐桥中氯离子向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若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盐桥,则钾离子向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
(3)下图为高铁电池和常用的高能碱性电池的放电曲线,由此可得出高铁电池的优点有____。

Ⅱ.工业上湿法制备K2FeO4的工艺流程如图。

(4)完成“氧化”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FeCl3+___NaOH+___NaClO=___Na2FeO4+___NaCl+___H2O,其中氧化剂是_______(填化学式)。
(5)加入饱和K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25℃时Ksp[Fe(OH)3]=4.0×10-38,此温度下若在实验室中配制5mol/L l00mL FeCl3溶液,为使配制过程中不出现浑浊现象,则至少需要加入_______mL 2 mol/L的盐酸(忽略加入盐酸体积)。
2.
(题文)在碱的作用下,两分子酯缩合形成β—羰基酯,同时失去一分子醇,该反应称克莱森(R·L·Claisen)酯缩合反应,其反应机理如下:

利用Claisen反应制备化合物H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为__________,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2)F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反应Ⅱ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的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__种(B自身除外),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3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酰乙酸乙酯(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写出由乙醇制备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Claisen反应制备化合物H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为__________,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2)F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反应Ⅱ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的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__种(B自身除外),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3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酰乙酸乙酯(

3.
某学习小组用铁泥(主要成分为Fe2O3、FeO和少量Fe)制备Fe3O4纳米材料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步骤⑤中,相同条件下测得Fe3O4的产率与R(
)的关系如图所示。

(1)为提高步骤①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
(2)步骤②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浊液D中铁元素以FeOOH形式存在,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步骤④中,反应完成后需再加热一段时间除去剩余H2O2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⑤中的“分离”包含的步骤有______________。
(5)设浊液D中FeOOH的物质的量为amol,滤液B中的铁元素的物质的量为bmol。为使Fe3O4的产率最高,则
=_________。(填数值,小数点后保留3位)

已知:步骤⑤中,相同条件下测得Fe3O4的产率与R(


(1)为提高步骤①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
(2)步骤②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浊液D中铁元素以FeOOH形式存在,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步骤④中,反应完成后需再加热一段时间除去剩余H2O2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⑤中的“分离”包含的步骤有______________。
(5)设浊液D中FeOOH的物质的量为amol,滤液B中的铁元素的物质的量为bmol。为使Fe3O4的产率最高,则

2.单选题- (共4题)
4.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几个
①12.0 g熔融的NaHSO4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0.2NA
②1mol Na2O 和Na2O2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3 NA
③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 NA
④7.8 g
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为0.3 NA
⑤用1L1.0 mol/LFeCl3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所得氢氧化铁胶粒的数目为NA
⑥1mol SO2与足量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SO3,共转移2 NA个电子
⑦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 中,每生成3molI2转移的电子数为5 NA
⑧常温常压下,17 g甲基(-CH3)中所含的中子数为9 NA
①12.0 g熔融的NaHSO4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0.2NA
②1mol Na2O 和Na2O2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3 NA
③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 NA
④7.8 g

⑤用1L1.0 mol/LFeCl3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所得氢氧化铁胶粒的数目为NA
⑥1mol SO2与足量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SO3,共转移2 NA个电子
⑦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 中,每生成3molI2转移的电子数为5 NA
⑧常温常压下,17 g甲基(-CH3)中所含的中子数为9 NA
A.3 | B.4 | C.5 | D.6 |
5.
由丁醇(X)制备戊酸(Z)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不正确的是


A.Y的结构有4种 |
B.X、Z能形成戊酸丁酯,戊酸丁酯最多有16种 |
C.与X互为同分异构体,且不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有机物有4种 |
D.与Z互为同分异构体,且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有9种 |
6.
短周期元素a、b、c、d、e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它们形成的化合物X、Y、Z、W 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Y、Z均含有d元素;X的焰色反应呈黄色;Y是两性氢氧化物;0.1mol·L-1W溶液的pH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元素的含氧酸的酸性在同主族中最强 |
B.b元素的单质和氢化物可能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 |
C.c与e和a与e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均属于电解质且化学键类型相同 |
D.b、c、d元素的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 c>d>b |
7.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向2 mL 0.01mol/L的 FeCl3溶液中加入1滴KSCN溶液,再加入足量铁粉,充分振荡 | 溶液变为红色,加入铁粉后红色褪去,变为浅绿色 | Fe3+比Fe2+的氧化性强 |
B |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逐渐变蓝 | NH4HCO3分解产生氨气 |
C |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将其放置在坩埚中加热 | 钠表面变暗,加热时,钠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 钠易与氧气反应,加热时生成Na2O的速率加快 |
D | 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 | 一支无明显现象,另一支产生黄色沉淀 | 相同条件下,AgI比AgCl的溶解度小 |
A.A | B.B | C.C | D.D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