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人民路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129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0

1.简答题(共2题)

1.
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来代替Cl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其中,表示钠原子,表示氯原子,表示氧原子)请回答题:
(1)A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D物质的名称是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
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请你回答: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_____。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
(4)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5)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1%.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有_____(填序号)。
A 洗澡擦香皂时关上喷头
B 不间断放水洗碗
C 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D 用洗衣水冲厕所

2.计算题(共2题)

3.
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在氧化铝中铝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_____,170t含氧化铝80%的铝土矿,理论上可炼出金属铝_____吨。
4.
为了分析生铁中铁的含量,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研究,即取6g生铁与10%的盐酸反应,并绘制了加入盐酸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图(见图).

说明:生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
(1)铁完全反应用去盐酸的质量为_____g。
(2)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_____。
(3)某同学列出了如下计算式:生铁与盐酸刚好反应完全时所得溶液质量=(73+6﹣a)g小明对该计算式提出了质疑,请指出其中的错误_____。

3.科学探究题(共2题)

5.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被引燃,说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是_____,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_____燃烧(填“支持”或“不支持”)。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4mL时停止下流。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
[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6.
为了比较铝与相同pH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快慢,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1)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x=_____,选择此数值的理由_____.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_____来比较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3)实验过程中,发现铝与稀盐酸反应更加剧烈,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试管Ⅰ中氯离子对反应起了促进作用;
猜想二:试管Ⅱ中硫酸根离子对反应起了阻碍作用;
猜想三:以上两种猜想同时成立.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向试管Ⅰ中加入少量_____(填序号),向试管Ⅱ中加入少量_____(填序号),作对比实验.
A 硫酸铜  B 氯化钠  C 硫酸钠  D 浓盐酸
(4)通过(3)中的对比实验,观察到试管Ⅰ中反应快慢无明显变化,试管Ⅱ中反应明显加剧,则_____猜想成立.

4.推断题(共1题)

7.
A﹣F为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由H、C、O、S、Na、Ca中的2﹣3种元素组成.
(1)A为气体,是常用的灭火剂,则A的化学式为_____.
(2)A与B组成元素相同,写出B的化学式_____.
(3)C与D两种物质间能发生中和反应,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D 的相对分子质量,则D的化学式为_____.
(4)E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为A与D反应的生成物,则F的俗称为_____;取E与F反应后的溶液,滴加C物质,一段时间后有气体产生,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仍为无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写出所有可能,除酚酞外).

5.单选题(共13题)

8.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化学知识,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是(  )
A.火的发现和利用B.青铜器的冶炼和应用
C.铁器的冶炼和应用D.黑火药的发明和应用
9.
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
20℃时,向一杯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室温时,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镁条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A.AB.BC.CD.D
10.
10月16日至25日,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在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焰火表演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
11.
下列各种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后,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C.氯化钠晶体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再分,原子也能够再分
12.
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
A.氧元素:O
B.2个氢氧根离子:2OH
C.氯化铝:AlCl2
D.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13.
科学家发现半胱氨酸(一种氨基酸)能增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免疫能力,半胱氨酸的化学式为C3H7N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胱氨酸属于氧化物
B.半胱氨酸中碳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8
C.半胱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1
D.半胱氨酸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4.
我国大力发展水力发电站建设,如葛洲坝,年发电量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煤的火力发电站了出的电量,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
②减少SO2的排放有利于减少降酸雨;
③减少废渣排放有利减少对土壤、水体污染;
④减轻白色污染.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
15.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B.CO还原CuO实验开始时,先通气体再加热
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装入药品再检查气体气密性
D.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出导管
16.
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
(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
(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比丙的快.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甲>丙>乙B.丙>乙>甲C.甲>乙>丙D.丙>甲>乙
17.
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可用如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絮凝剂是为了杀菌消毒
B.活性炭净水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C.投药是为了降低水的硬度
D.通过配水泵输送到用户的水是纯净物
18.
硫酸锰广泛用于医药、食品、造纸等行业.硫酸锰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100℃的硫酸锰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时有晶体析出
D.硫酸锰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21.9%
19.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蔗糖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g,则l00g 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
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D.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
2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取用块状固体
C.加热液体D.稀释浓硫酸

6.选择题(共2题)

21.

下列哪个角不能由一副三角板作出(  )

22.

下列哪个角不能由一副三角板作出(  )

7.多选题(共1题)

23.
2005年12月26日,山东省政府第61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山东省车用乙醇汽油推广使用办法(草案)》,在我省包括济南在内的七个城市开始使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是由乙醇(C2H6O)与汽油(主要成分可表示为CnH2n+2)按1:9的比例混合而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可由粮食转化而来,是可再生能源
B.乙醇汽油比普通汽油价格昂贵的多
C.产生同样多的二氧化碳和同样多的水,乙醇比汽油燃烧耗氧气多
D.乙醇汽油比普通汽油更环保

8.填空题(共3题)

24.
锶元素(元素符号为Sr)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锶元素属于_____(选择“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选择“失去”或“得到”)电子,生成的锶离子的符号是_____.
25.
请选用下列物质用编号填空:(填字母)
a.氧气   b.氮气   c.甲烷    d.氨水  e.硝酸钾   f.葡萄糖
①充填于食品包装袋内以防食品变质的是_____.
②用作气体燃料的是_____.
③用作复合肥料的是_____.
④蚊虫叮咬后,为减轻痛痒,可用来涂于患处的是_____.
26.
“酸雨”大家一定听说过,可“碱雨”呢?1958年以来,有人陆续在美国等地收集到碱性雨水(即“碱雨”).“碱雨”是如何形成的?原来,人们向植物施铵态氮肥时,由于某些干旱地区土壤多呈碱性,使得铵态氮肥转化为氨气进入大气,进入大气中的氨遇雨而降便形成了“碱雨”.回答下列问题:
(1)“碱雨”的pH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酸雨”是因为工业生产过程中向大气中大量排放_____造成的.
(3)NH4Cl与Ca(OH)2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请为施用铵态氮肥提出一条合理措施.答:_____.

9.实验题(共1题)

27.
实验室有如下的实验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上图中的仪器组装一套加热固体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装置:_____(填仪器序号),制气时该装置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要确保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较纯,收集时要注意的两点是: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计算题:(2道)

    科学探究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