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根据统计,全中国50岁以上人口中,每两人就有1人患有退化性关节炎,这主要是由于人体内氨基葡萄糖缺乏引起的,大量医学研究表明:氨基葡萄糖可以帮助修复和维护软骨,并能刺激软骨细胞的生长。氨基葡萄糖俗称氨基糖,化学式为C6H13O5N。
(1)糖尿病人不能服用含氨基葡萄糖的保健品,是因为糖尿病人_______分泌不足。
(2)氨基葡萄糖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N=_______。
(3)某保健品含氨基葡萄糖80%,某成人每天服用此保健品3片,每片质量1500mg,通过计算该人每天从保健品中摄入N元素__________毫克?(假设药片其它成分中不含N元素)
(1)糖尿病人不能服用含氨基葡萄糖的保健品,是因为糖尿病人_______分泌不足。
(2)氨基葡萄糖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N=_______。
(3)某保健品含氨基葡萄糖80%,某成人每天服用此保健品3片,每片质量1500mg,通过计算该人每天从保健品中摄入N元素__________毫克?(假设药片其它成分中不含N元素)
2.
最近媒体报道油炸含有淀粉的食品会产生有毒的丙烯酰胺化学式为C3H5NO,食用后有害健康。
试计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注意解题格式!):
(1)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_____
(2)丙烯酰胺中各元素的质量比m(C):m(H):m(N):m(O)是多少?______
(3)丙烯酰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0.1%)?_________
(4)71g丙烯酰胺与_______克 CO2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试计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注意解题格式!):
(1)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_____
(2)丙烯酰胺中各元素的质量比m(C):m(H):m(N):m(O)是多少?______
(3)丙烯酰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0.1%)?_________
(4)71g丙烯酰胺与_______克 CO2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2.简答题- (共1题)
3.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请根据图1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回答问题。


(1)查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填字母)。
A 质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电子数不同 D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3)上表的18种元素中,金属元素有_______种;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横行)中的元素,除0族(最右纵行)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则原子半径:钠_______镁(选填“>”、“=”或“<”,下同)”原子得电子能力:硫_______氯。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
(6)有一种原子,它的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核外电子有19个,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
(7)氦气常用来给气球充气,主要原因除了密度小,还因为它的化学性质比较_______。


(1)查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填字母)。
A 质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电子数不同 D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3)上表的18种元素中,金属元素有_______种;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横行)中的元素,除0族(最右纵行)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则原子半径:钠_______镁(选填“>”、“=”或“<”,下同)”原子得电子能力:硫_______氯。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
(6)有一种原子,它的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核外电子有19个,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
(7)氦气常用来给气球充气,主要原因除了密度小,还因为它的化学性质比较_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现有两组实验小组的同学参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

(1)甲组同学采用课本实验装置(图2),他们先用图1的组合装置在空气中点燃红磷,然后慢慢地将燃烧匙从上到下插入广口瓶中,目的使上、下层空气中的氧气都能得到充分消耗,直到橡皮塞塞紧瓶口,红磷在瓶中继续燃烧直到熄灭,等广口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但这样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大于
.请分析原因_______
(2)该装置本身在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也是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请分析其中一种缺陷,说明这种缺陷造成误差的理由_______.
(3)乙组同学先查阅资料(如下表),然后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3所示的改进,右端玻璃管上端开口(其它仪器忽略).
①乙组同学红磷换成了白磷的优点是_______.
②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待玻璃管冷却、管内白色的烟幕消失时,左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了一段距离,此时他们应该怎样操作之后,才能读取左管液面的刻度_______.

(1)甲组同学采用课本实验装置(图2),他们先用图1的组合装置在空气中点燃红磷,然后慢慢地将燃烧匙从上到下插入广口瓶中,目的使上、下层空气中的氧气都能得到充分消耗,直到橡皮塞塞紧瓶口,红磷在瓶中继续燃烧直到熄灭,等广口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但这样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大于

(2)该装置本身在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也是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请分析其中一种缺陷,说明这种缺陷造成误差的理由_______.
(3)乙组同学先查阅资料(如下表),然后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3所示的改进,右端玻璃管上端开口(其它仪器忽略).
| 颜色、状态 | 熔点/℃ | 着火点/℃ | 密度/(g/cm3) |
红磷 | 暗红色固体 | 590 | 240 | 2.34 |
白磷 | 白色或黄白色固体 | 44.1 | 40 | 1.82 |
①乙组同学红磷换成了白磷的优点是_______.
②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待玻璃管冷却、管内白色的烟幕消失时,左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了一段距离,此时他们应该怎样操作之后,才能读取左管液面的刻度_______.
4.单选题- (共4题)
7.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水高度超过了广口瓶容积的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实验前没有夹紧弹簧夹 |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
5.多选题- (共1题)
9.
化学用语的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化学用语的叙述或使用正确的是( )
A.![]() |
B.4H﹣﹣4个氢元素 |
C.镁离子﹣﹣Mg2+ |
D.氧化亚铁﹣﹣Fe3O4 |
6.填空题- (共1题)
10.
已知A、B、C、D、E五种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内无中子,B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的最外层电子数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C、D形成的化合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E是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位的金属元素,且其合金用量最多用途最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C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的分子式 、 。
(2)画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防止E锈蚀的方法 (答出一种即可)。
(4)B、D两种元素按质量比3:16形成化合物的分子式 。
(1)写出A、C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的分子式 、 。
(2)画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防止E锈蚀的方法 (答出一种即可)。
(4)B、D两种元素按质量比3:16形成化合物的分子式 。
7.实验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4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