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1.
如图所示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共有_____ 种分子;
(2)图中所示反应是否属于置换反应?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
(3)该微观图得到的信息_____(答一点)。

(1)图示中共有_____ 种分子;
(2)图中所示反应是否属于置换反应?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
(3)该微观图得到的信息_____(答一点)。
2.
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_____(填字母)。
A 金刚石 B 不锈钢 C 生铁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发生化学反应。为防止铁制栏杆生锈,通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
(3)生活中常用稀盐酸除铁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_____(填字母)。
A 金刚石 B 不锈钢 C 生铁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发生化学反应。为防止铁制栏杆生锈,通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
(3)生活中常用稀盐酸除铁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
测得生活中一些液体的pH值如下表:
(1)上述液体中,呈中性的是_____,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是_____;
(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是_____;
(3)用pH试纸测定厕所清洁剂的pH时,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结果会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厕所清洁剂与厨房清洁剂_____(填“能”或“不能”)混合使用.
液体 | 雨水 | 糖水 | 厨房清洁剂 | 厕所清洁剂 |
pH | 5.6 | 7 | 11.8 | 2 |
(1)上述液体中,呈中性的是_____,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是_____;
(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是_____;
(3)用pH试纸测定厕所清洁剂的pH时,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结果会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厕所清洁剂与厨房清洁剂_____(填“能”或“不能”)混合使用.
2.计算题- (共1题)
4.
某同学做NaOH溶液与稀H2SO4反应实验,取100gNaOH溶液与一定量的稀H2SO4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84g 10%的Na2SO4溶液,则原H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最后结果保留到1%)
3.推断题- (共2题)
5.
已知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在农业上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由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邻的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其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
(2)物质C的一种用途为_____;
(3)D和F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
(4)B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写一个即可)。

(1)A的化学式为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
(2)物质C的一种用途为_____;
(3)D和F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
(4)B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写一个即可)。
6.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铜、氯化镁、氯化钡、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白色粉末的成分

请回答:
(1)操作a的名称:_____ 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_____。
(2)由步骤1的现象判断,原白色粉末一定不含_____。
(3)无色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_。
(4)由以上实验可知,原白色粉末一定含有_____。可能含有_____
(5)设计实验,验证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请完成

请回答:
(1)操作a的名称:_____ 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_____。
(2)由步骤1的现象判断,原白色粉末一定不含_____。
(3)无色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_。
(4)由以上实验可知,原白色粉末一定含有_____。可能含有_____
(5)设计实验,验证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请完成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c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 | _____ | 可能含有的溶质存在 |
4.单选题- (共14题)
8.
2013年12月16日嫦娥三号携“玉兔”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大突破.火箭推进器中常常盛有液态肼(X)和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有关反应式为:X+2H2O2═N2↑+4H2O据此判断肼的化学式是( )
A.N2H4 | B.NH3 | C.NH2 | D.N2O |
10.
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合理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
B.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 |
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分裂成原子 |
13.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A.空气和氧气 |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 闻气味 |
B.硬水和软水 | 观察颜色 | 加肥皂水 |
C.铁丝和银丝 | 用磁铁吸引 | 浸入稀盐酸 |
D.碳酸氢铵和氯化铵 | 闻气味 | 加熟石灰研磨后再闻气味 |
A.A B.B C.C D.D
14.
取一定量的Al、Fe放入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Fe |
B.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 |
C.滤渣中一定有Al |
D.滤液中一定没有Fe(NO3)2 |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但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
B.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
C.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
D.金属与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不一定大于原来酸溶液的质量 |
18.
要除去以下四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选项 | 待提纯的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 |
A | NaOH(Na2SO4) | Ba(OH)2溶液 |
B | KCl(CuCl2) | KOH溶液 |
C | CO2(HCl) | NaOH溶液 |
D | Cu(CuO) | 稀盐酸 |
A. A B. B C. C D. D
5.选择题- (共4题)
22.重8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小明用2N的水平拉力拉动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水平拉力增加到3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blank#}1{#/blank#}N;运动会上,小明在百米赛跑冲刺终点时用更大的力蹬地,此时小明蹬地面的力{#blank#}2{#/blank#}(小于/等于/大于)地面对脚的作用力.
23.在探究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猜想“压强可能与压力和接触面积有关”,为验证“压强是否与接触面积有关”,小明采用如图甲和图乙两种方法静止地挤压在两手指间来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4.在探究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猜想“压强可能与压力和接触面积有关”,为验证“压强是否与接触面积有关”,小明采用如图甲和图乙两种方法静止地挤压在两手指间来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6.多选题- (共1题)
25.
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
A.
在一定量的H2SO4和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C.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
等质量形状不同的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A.

B.

C.

D.

7.填空题- (共3题)
26.
从C、H、O、Ca、N五种元素中选择,写出一种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1)乙醇_____;
(2)能用来灭火的气体_____;
(3)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
(4)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_____;
(5)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
(1)乙醇_____;
(2)能用来灭火的气体_____;
(3)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
(4)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_____;
(5)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
27.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的是_____;
(2)50℃时,要完全溶解20g乙种物质得到饱和溶液,需要水_____g;
(3)把2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4)在20℃时,分别配制100g甲和乙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质量较多的是_____;
(5)将50℃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填“变大”“不变”“变小”)

(1)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的是_____;
(2)50℃时,要完全溶解20g乙种物质得到饱和溶液,需要水_____g;
(3)把2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4)在20℃时,分别配制100g甲和乙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质量较多的是_____;
(5)将50℃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填“变大”“不变”“变小”)
28.
下列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请你列举出一种客观事实,否定错误说法.
错误说法 | 否定错误说法的事实 |
(1)混合后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两种无色溶液一定分别是硫酸和氯化钡溶液 | _____ |
(2)中和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 | _____ |
8.实验题- (共2题)
29.
回答下列问题;

(1)A图实验的结论是_____;
(2)B图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
(3)C图中的实验能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有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
(4)D图中出现的错误是_____。

(1)A图实验的结论是_____;
(2)B图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
(3)C图中的实验能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有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
(4)D图中出现的错误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