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1.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共享单车”作为代步工具,既轻便灵活,又环保。
如图是一款自行车的图片,所标材料中,车架主要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为防止车架生锈,可以采取的防锈措施是_____,铝合金与纯铝相比,其硬度更_____(填“大”或“小”)。
(2)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是炼铁的一种矿石,Fe2O3属于_____(填“单质”或“氧化物”),我国是使用“水法冶铜”最早的国家,请写出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选用的药品可行的是_____。(填序号)
①Fe、CuSO4溶液、Ag ②FeSO4溶液、Cu、Ag
③FeSO4溶液、Cu、AgNO3溶液 ④FeSO4溶液、CuSO4溶液、Ag

(1)“共享单车”作为代步工具,既轻便灵活,又环保。
如图是一款自行车的图片,所标材料中,车架主要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为防止车架生锈,可以采取的防锈措施是_____,铝合金与纯铝相比,其硬度更_____(填“大”或“小”)。
(2)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是炼铁的一种矿石,Fe2O3属于_____(填“单质”或“氧化物”),我国是使用“水法冶铜”最早的国家,请写出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选用的药品可行的是_____。(填序号)
①Fe、CuSO4溶液、Ag ②FeSO4溶液、Cu、Ag
③FeSO4溶液、Cu、AgNO3溶液 ④FeSO4溶液、CuSO4溶液、Ag
2.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中________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与气体溶解度的变化相似(填“甲”或“乙”或“丙”);
(2)将
℃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甲___乙 (填“>”或“<"或“=”);
(3)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的方法提纯甲;
(4)将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
℃,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1)三种物质中________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与气体溶解度的变化相似(填“甲”或“乙”或“丙”);
(2)将

(3)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的方法提纯甲;
(4)将


3.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食醋有酸味,因为食醋中含有_____(填化学式)。
(2)浓硫酸具有_____作用能夺取纸张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
(3)氢氧化钠固体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
(4)汽车铅蓄电池中含有的一种酸的化学式是_____。

(1)食醋有酸味,因为食醋中含有_____(填化学式)。
(2)浓硫酸具有_____作用能夺取纸张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
(3)氢氧化钠固体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
(4)汽车铅蓄电池中含有的一种酸的化学式是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4.
A、B、C、D、E是九年级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已知C是人体胃液中可以帮助消化的物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与D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B转化为A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C转化为A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B与E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写出E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与D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B转化为A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C转化为A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B与E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写出E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题- (共1题)
5.
某家里蒸馒头用的纯碱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实验小组要测定该纯碱中碳酸钠(Na2CO3)的含量.现取该纯碱样品8g,加入136.7g某稀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同时产生了2.2g气体.试计算:
(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6.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Ⅰ:只有CaCl2
猜想Ⅱ:有________
猜想Ⅲ:有CaCl2和Ca(OH)2
猜想Ⅳ:有CaCl2、HCl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Ⅲ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Ⅰ:只有CaCl2
猜想Ⅱ:有________
猜想Ⅲ:有CaCl2和Ca(OH)2
猜想Ⅳ:有CaCl2、HCl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滴加紫色 石蕊溶液 | 通入CO2 | 滴加 Na2CO3溶液 |
实验操作 | ![]() | ![]() | ![]() |
实验现象 | ________ | ___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Ⅲ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共20题)
7.
下列选项中的描述与图像不相符的是( )


A.由密闭容器中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推测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pH的变化 |
C.将水通电一段时间,水分解生成的气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
D.等质量的镁粉与锌粉,与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反应 |
8.
只含有CaCO3和Ca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取该混合物16g充分煅烧后CaCO3
CaO+CO2↑,将剩余固体投入水中,固体全部溶解,则生成
Ca(OH)2的质量为

Ca(OH)2的质量为
A.3.7g | B.7.4g | C.14.8g | D.22.2g |
9.
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照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H2O KOH NaNO3 | B.HCl NH3·H2O CaCO3 |
C.HNO3 K2SO4 Ba(OH)2 | D.FeCl2 NaOH H2CO3 |
10.
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面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A.物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
B.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关系:![]() |
C.金属之间活动性强弱关系:![]() |
D.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度关系:![]() |
11.
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料罐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硝酸铵 | B.氢氧化钠 | C.食盐 | D.熟石灰 |
14.
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化铜加入硫酸中:黑色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
B.将硝酸铵固体放入足量水中:白色固体减少至消失,放出热量 |
C.向氢氧化铁固体中加水,再滴加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
D.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黄色固体 |
16.
以下四个说法正确的是( )
A.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也减小 |
B.析出晶体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小 |
C.Na+、Cl-、Mg2+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
D.无色酚酞溶液遇Na2CO3溶液和K2CO3溶液会变红,无色酚酞溶液遇CaCO3也变红 |
17.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 |
B.![]() |
C.![]() ![]() ![]() |
D.将![]() ![]() |
20.
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A.①②③④⑤ | B.只有①②④⑤ | C.只有①②③ | D.只有②③④⑤ |
22.
下面是某学生的一些实验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12.55gNaCl固体 |
B.用量筒量取5.25mL稀硫酸 |
C.用pH试纸测得某种稀氢氧化钠溶液的pH为8 |
D.用温度计测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为45.58℃ |
23.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违背科学原理的是( )。
A.用纯碱(碳酸钠)除去面团发酵后产生的酸 |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
C.用铁桶盛装稀硫酸 | D.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 |
24.
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A.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
B.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
C.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 |
D.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
25.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也能在空气中燃烧 |
6.填空题- (共4题)
27.
下图是包含物质A、B、C、D和盐酸卡片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

(1)A不可能是______(填标号)。
a.Mg b.Fe c.Ag d.Zn
(2)若B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B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若C为碳酸钠
①C与D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D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一个)。
③将二氧化碳通入C溶液,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 NaHCO3),该反应的反应物有______种。

(1)A不可能是______(填标号)。
a.Mg b.Fe c.Ag d.Zn
(2)若B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B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若C为碳酸钠
①C与D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D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一个)。
③将二氧化碳通入C溶液,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 NaHCO3),该反应的反应物有______种。
28.
(题文)
用化学用语填空:
(1)碘酒中的溶剂:______________
(2)汽水中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的物质______________;
(3)表示出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4)2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
(5)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时发生的反应为4K2FeO4
2R+4K2O+3O2↑,R是________(填化学式)
(题文)
用化学用语填空:
(1)碘酒中的溶剂:______________
(2)汽水中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的物质______________;
(3)表示出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4)2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
(5)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时发生的反应为4K2FeO4

29.
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备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试看图回答问题:

资料卡片:①红磷的着火点为260℃;②饱和NaHCO3溶液可用于吸收HCl气体;③20℃时,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④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1)装置A可作为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因为________且反应条件均不需要加热;
(2)反应开始后,B中充满氧气,但红磷仍未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
(3)装置G中有干和湿的pH试纸各一张,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湿的pH试纸显示pH约为6,干的pH试纸显示pH为7,同学们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4)若装置H中溶液为饱和状态,反应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5)反应完成后同学们对装置D中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装置D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滨认为溶质只有CaCl2;
小崔认为除CaCl2外,可能还含有___________;
(实验与结论)小滨取反应后装置D中部分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颜色呈无色,于是小滨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反思与评价)小崔认为小滨的实验方案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为验证后一种物质是否存在,小崔同学可采用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碳酸钠溶液 B.石蕊试液 C.锌粒)来代替酚酞试液。

资料卡片:①红磷的着火点为260℃;②饱和NaHCO3溶液可用于吸收HCl气体;③20℃时,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④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1)装置A可作为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因为________且反应条件均不需要加热;
(2)反应开始后,B中充满氧气,但红磷仍未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
(3)装置G中有干和湿的pH试纸各一张,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湿的pH试纸显示pH约为6,干的pH试纸显示pH为7,同学们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4)若装置H中溶液为饱和状态,反应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5)反应完成后同学们对装置D中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装置D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滨认为溶质只有CaCl2;
小崔认为除CaCl2外,可能还含有___________;
(实验与结论)小滨取反应后装置D中部分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颜色呈无色,于是小滨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反思与评价)小崔认为小滨的实验方案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为验证后一种物质是否存在,小崔同学可采用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碳酸钠溶液 B.石蕊试液 C.锌粒)来代替酚酞试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20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