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一)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1251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8

1.科学探究题(共2题)

1.
为确定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份,请你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以下探究
(对固体猜想)
猜想I:全部是金属铜;
猜想Ⅱ: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猜想Ⅲ:除铜外,还含有木炭;
猜想Ⅳ: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___。
(进行实验)实验流程见下图: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②包括溶解、__两步操作,它们共同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__。
(2)C的化学式为___,D的化学式为____,由此推出固体B中含有(写化学式)____,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结合(2)的结论推断:如果溶液A显蓝色,则溶液A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说明样品中含有___,则证明猜想___成立;如果溶液A无色,则证明猜想____成立。
2.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时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其反应是否反生,某班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 方案一: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试液,不断滴入稀硫酸,并用玻璃棒搅拌。如果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二:向装有一定量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你认为方案二的结论正确吗?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硫酸,pH逐渐减少,最终小于7
B.用温度计测试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前后的温度,温度明显上升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再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2.选择题(共2题)

3.

体液包括{#blank#}1{#/blank#} 和 {#blank#}2{#/blank#} .

 

4.

体液包括{#blank#}1{#/blank#} 和 {#blank#}2{#/blank#} .

 

3.实验题(共3题)

5.
(9分)以下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实施的从硝酸钾、氯化钠、氯化钾的混合物(其中氯化钠和氯化钾的质量和小于总质量的3%)中分离出硝酸钾的实验步骤:(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右图)

Ⅰ.用托盘天平称得样品的总质量为87.5g;
Ⅱ.配制成80℃左右的饱和溶液;
Ⅲ.将热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20℃)后进行过滤,并用少量水洗涤2—3次;
Ⅳ.取出过滤器中的固体,干燥后分装。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用天平称取87.5g样品时,砝码应放在天平的  ▲ 盘;
(2)某同学发现,无论将称量物还是砝码放置于托盘中时,天平均不发生偏转,原因是
A.天平未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B.天平没有调零
C.托盘下的垫圈未取下
D.游码未归零
(3)将这些样品制成80℃左右的热饱和溶液,约需  ▲ 水(填序号);
A.12.5mL    B.50 mL    C.100 mL    D.112.5mL
(4)该实验中,玻璃棒除了用于搅拌和引流外,还用于  ▲ 
(5)步骤Ⅲ中,只能用少量水洗涤固体的原因是  ▲ 
(6)过滤并洗涤后,氯化钾存在于   ▲  中;
(7)如果实验中热饱和溶液未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进行过滤将会影响晶体的产量,理由是   ▲  
6.
结合下列图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48   b  49  
(2)上述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某些气体:
①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50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
51 ,所选发生装置中还缺少 52  。
②若B中装有石灰石和稀盐酸,则该装置可用于制取  53 气体,收集该气体可选用 54 装置,检验该气体是否收满的方法是  55 
7.
为测定某碳素钢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粉末于质量为51.8g的烧杯中,然后逐步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当加入80g稀硫酸时反应恰好完全,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图.试通过计算完成下列填空:(不能整除时,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实验取用的样品质量为:_____g;
(2)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小王不慎在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多加了20g稀硫酸,此时,溶液中亚铁离子在溶液总质量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若在该图象中补绘此过程中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图,所得线段的终点位于线段AB延长线的_____(填“上方”、“下方”或“线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选择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