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现有含1.6kg硫酸铜的工业废液,加入铁粉回收铜,请回答: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
(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
(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
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在实验室里,常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其原因是___。
(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①溶解;②称量和量取;③计算;④装入试剂瓶贴好标签。配制上述溶液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填序号)。
(1)在实验室里,常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其原因是___。
(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①溶解;②称量和量取;③计算;④装入试剂瓶贴好标签。配制上述溶液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填序号)。
2.简答题- (共3题)
3.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用A代替“大于”,B代替“小于”,C代替“等于”,请分别选用“A”或“B”或“C”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硬度:生铁___钢;
(2)5.6g纯净的铁丝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称得的质量___5.6g;
(3)核外电子数:钠原子___氢原子;
(4)含碳量:甲醛(CH2O)___醋酸(C2H4O2);
(5)空气中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___稀有气体;
(6)通常状况下的液体体积: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___200mL.
(1)硬度:生铁___钢;
(2)5.6g纯净的铁丝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称得的质量___5.6g;
(3)核外电子数:钠原子___氢原子;
(4)含碳量:甲醛(CH2O)___醋酸(C2H4O2);
(5)空气中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___稀有气体;
(6)通常状况下的液体体积: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___200mL.
5.
认识溶液的变化。
根据如图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M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
②50℃时,将40g甲物质投入到50g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
③20℃时,处于a点状态甲溶液,升温至50℃,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分别将5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100g降温到20℃时,甲、乙、丙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
根据如图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M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
②50℃时,将40g甲物质投入到50g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
③20℃时,处于a点状态甲溶液,升温至50℃,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分别将5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100g降温到20℃时,甲、乙、丙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6.
将两种黑色固体粉末A和B装入大试管中加热,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当试管里的物质反应完毕后,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体E,若将C通过炽热固体A,则转化成一种可燃性气体D,D气体在氧气中燃烧又可变成气体
(1)A+B→C+E___.
(2)C+A→D___.
A.根据以上叙述填空.写出下列两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2)C+A→D___.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7.
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到一定量的稀氯化铜溶液中,出现蓝绿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该同学对生成蓝绿色而不是蓝色固体的现象产生疑惑。
(查阅资料)
(1)CuCl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蓝色固体(Cu(OH)2),在氢氧化钠较少的情况下会生成蓝绿色碱式氯化铜(Cux(OH)yClz),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
(2)Cu(OH)2在60℃开始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100℃分解完全。碱式氯化铜在300℃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氯化氢,在400℃分解完全。
(猜测)蓝绿色固体可能是:①Cu(OH)2;②Cux(OH)yClz晶体;③___。
猜想①的理由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该同学取31.25g蓝绿色固体,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则猜想___不正确。继续加热到400℃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___(选填“甲”或“乙”)装置(装置中药品足量)。

实验数据:①最终得到剩余固体24.00g;
②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得到固体14.35g;
③浓硫酸装置中数据如表。
(延伸)
(1)碱式氯化铜常作为动物饲料的添加剂,则该碱式氯化铜与胃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为使实验中生成蓝色固体,少出现蓝绿色固体,应作___改进(选填序号)。
a.实验中将氯化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实验中应提供足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c.实验应该在80℃的水浴中进行
(查阅资料)
(1)CuCl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蓝色固体(Cu(OH)2),在氢氧化钠较少的情况下会生成蓝绿色碱式氯化铜(Cux(OH)yClz),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
(2)Cu(OH)2在60℃开始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100℃分解完全。碱式氯化铜在300℃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氯化氢,在400℃分解完全。
(猜测)蓝绿色固体可能是:①Cu(OH)2;②Cux(OH)yClz晶体;③___。
猜想①的理由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该同学取31.25g蓝绿色固体,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则猜想___不正确。继续加热到400℃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___(选填“甲”或“乙”)装置(装置中药品足量)。

实验数据:①最终得到剩余固体24.00g;
②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得到固体14.35g;
加热前 | 100℃ | 400℃ |
250.00g | 251.80g | 253.60g |
③浓硫酸装置中数据如表。
(延伸)
(1)碱式氯化铜常作为动物饲料的添加剂,则该碱式氯化铜与胃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为使实验中生成蓝色固体,少出现蓝绿色固体,应作___改进(选填序号)。
a.实验中将氯化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实验中应提供足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c.实验应该在80℃的水浴中进行
5.单选题- (共12题)
8.
在一密闭的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定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反应后质量/g | 20 | 30 | 16 | 1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B.反应后生成的Z、Q的质量比为8:7 |
C.X可能作催化剂 |
D.Z、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2:3 |
11.
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金属铝放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4Al+3O2═2A12O3氧化反应 |
B.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A1(OH)3 +3HCl=A1Cl3+H2O复分解反应 |
C.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Cu+2AgCl=CuCl2+2Ag置换反应 |
D.用盐酸除铁锈Fe2O3+6HC1=2FeCl3+3H2O复分解反应 |
13.
甲、乙两烧杯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H2SO4溶液.现向甲杯中加入m克Mg,向乙杯中加入m克Zn,充分反应后,有一只烧杯中仍有金属未溶解,则甲、乙烧杯中原有H2SO4的溶质质量x应为( )
A.![]() ![]() | B.![]() ![]() |
C.![]() | D.x<![]() |
16.
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不能实现的是( )
A.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淀粉和葡萄糖 |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
C.用水能区分食盐、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
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线和羊毛线 |
17.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
B.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
C.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18.
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鼻子凑近集气瓶口,吸闻气体气味 |
B.加热后的试管冷却后,才用清水冲洗 |
C.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稀盐酸中和 |
D.向正在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
6.填空题- (共3题)
20.
2016年6月,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合成化学元素113号(Nh 鉨)、115号(Mc镆).其中,“115号(Mc镆)”中115表示原子的序数.Mc表示的微观意义是___.
21.
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事件,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化学式为NaNO2)所致.请你计算回答:
(1)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2)亚硝酸钠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___.
(1)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2)亚硝酸钠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___.
22.
野炊活动的过程中涉及许多化学知识的运用.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洗涤剂、水等物品.

(1)同学们携带的牛肉采用真空包装,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原理是___
(2)负责烧饭的同学引燃枯枝后,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燃烧不旺,并产生了很多浓烟,原因是__.
(3)为延长食品保质期,有些食品袋内放一包“双吸剂”.如图是某食品包装袋中的“504双吸剂”,此双吸剂中铁粉的作用是___,此双吸剂中使用铁粉不使用铁块的原因是___,NaCl的作用可能是___.
(4)使用铁锅有利于人体健康,主要是因为___.野炊结束时,小辉同学用洗涤剂清洗了沾满油污的铁锅,洗涤剂所起的作用是___,其他同学提醒小辉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这样做的目的是___.

(1)同学们携带的牛肉采用真空包装,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原理是___
(2)负责烧饭的同学引燃枯枝后,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燃烧不旺,并产生了很多浓烟,原因是__.
(3)为延长食品保质期,有些食品袋内放一包“双吸剂”.如图是某食品包装袋中的“504双吸剂”,此双吸剂中铁粉的作用是___,此双吸剂中使用铁粉不使用铁块的原因是___,NaCl的作用可能是___.
(4)使用铁锅有利于人体健康,主要是因为___.野炊结束时,小辉同学用洗涤剂清洗了沾满油污的铁锅,洗涤剂所起的作用是___,其他同学提醒小辉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这样做的目的是___.
7.实验题- (共3题)
23.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请按要求作答:
(1)实验室可用Zn粒和稀硫酸制氢气,甲同学按图(Ⅰ)所示配制实验所需的稀硫酸,你认为他的操作是否正确?___.(请填“正确”或“不正确”)

(2)按要求从图(Ⅳ)A→E装置中选择(填装置的字母序号).乙同学要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则应选择___.
(3)小松同学探究B装置后,作了改进,改进的装置如图(Ⅱ)所示.写出一个可用此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
(4)小松同学使用图(Ⅱ)装置制取CO2,现有①Na2CO3固体②块状大理石③稀HCl和④稀H2SO4,应选用的试剂是___(填序号);反应进行过程中,关闭该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5)小亮同学也改进了B装置,改进的装置如图(Ⅲ)所示,与B装置相比较,图(Ⅲ)装置以分液漏斗代替___漏斗,其优点是___;橡皮管的作用是___.
(1)实验室可用Zn粒和稀硫酸制氢气,甲同学按图(Ⅰ)所示配制实验所需的稀硫酸,你认为他的操作是否正确?___.(请填“正确”或“不正确”)

(2)按要求从图(Ⅳ)A→E装置中选择(填装置的字母序号).乙同学要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则应选择___.
(3)小松同学探究B装置后,作了改进,改进的装置如图(Ⅱ)所示.写出一个可用此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
(4)小松同学使用图(Ⅱ)装置制取CO2,现有①Na2CO3固体②块状大理石③稀HCl和④稀H2SO4,应选用的试剂是___(填序号);反应进行过程中,关闭该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5)小亮同学也改进了B装置,改进的装置如图(Ⅲ)所示,与B装置相比较,图(Ⅲ)装置以分液漏斗代替___漏斗,其优点是___;橡皮管的作用是___.
24.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②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B装置的原因是___,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___→___(填字母序号)。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5)若从高锰酸钾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固体中只有MnO2不溶于水),可通过以下四步实验进行回收,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填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②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B装置的原因是___,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___→___(填字母序号)。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5)若从高锰酸钾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固体中只有MnO2不溶于水),可通过以下四步实验进行回收,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填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25.
化学与实验.
(一)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现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A装置可用于制___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实验室需少量甲烷气,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制甲烷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填字母)装置;收集甲烷气可选用C或E装置,由此推断甲烷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
(3)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气体前,先向长颈漏斗中加水淹没长颈漏斗的下端,其目的是为了___.
(4)用B、D组合制取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检验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___.
(二)某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该食品已放置两月有余.请你对下列问题进行探究.
(1)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继续作干燥剂?
(2)猜想:小纸袋中的物质除含有CaO外,还可能含有Ca(OH)2和___;
(3)请设计实验证明(2)中你所填的物质是否存在___.
(一)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现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A装置可用于制___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实验室需少量甲烷气,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制甲烷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填字母)装置;收集甲烷气可选用C或E装置,由此推断甲烷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
(3)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气体前,先向长颈漏斗中加水淹没长颈漏斗的下端,其目的是为了___.
(4)用B、D组合制取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检验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___.
(二)某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该食品已放置两月有余.请你对下列问题进行探究.
(1)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继续作干燥剂?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足量的小纸袋中的固体放入 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触摸杯壁 | ___ | 可继续作干燥剂 |
(2)猜想:小纸袋中的物质除含有CaO外,还可能含有Ca(OH)2和___;
(3)请设计实验证明(2)中你所填的物质是否存在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简答题:(3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