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元素周期表和化学用语都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1)第9号元素的气体单质(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常温下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氟酸(HF)和另一种具有助燃性的常见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①含有第3号元素的碱,其化学式为_____,其溶液因为含有_____(填微粒符号)而具有碱性,H2SiO3属于_____(填物质类别),推测这两种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因存在_____(填微粒符号)而具有导电性.
③下表是某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pH值范围内显示的颜色
某同学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7.3%的稀盐酸和上述指示剂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当观察到烧杯中颜色恰好由蓝变绿时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了20g,则下列图像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1)第9号元素的气体单质(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常温下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氟酸(HF)和另一种具有助燃性的常见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①含有第3号元素的碱,其化学式为_____,其溶液因为含有_____(填微粒符号)而具有碱性,H2SiO3属于_____(填物质类别),推测这两种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因存在_____(填微粒符号)而具有导电性.
③下表是某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pH值范围内显示的颜色
颜色 | 红 | 橙 | 绿 | 蓝 | 紫 |
pH范围 | 1~3 | 4~5 | 6~7 | 8~10 | 11~14 |
某同学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7.3%的稀盐酸和上述指示剂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当观察到烧杯中颜色恰好由蓝变绿时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了20g,则下列图像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对反应后容器内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继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分析推断)根据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可能有_____
(查阅资料)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过程)三位同学分别将剩余的溶液倒入烧杯中进行下述实验,并得到相同结论
(分析推断)根据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可能有_____
(查阅资料)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过程)三位同学分别将剩余的溶液倒入烧杯中进行下述实验,并得到相同结论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甲同学 |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试液 | 现象:溶液变红色 | _____ |
乙同学 |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 | 现象: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 |
丙同学 |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石灰石 | 现象_____ |
3.单选题- (共6题)
4.
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A.H2 CO CH4 | B.CH4 CO H2 | C.CO CH4 H2 | D.CO H2 CH4 |
5.
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丙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用甲制的容器可以盛放丁盐的水溶液,乙制的容器不可以盛放丁盐的水溶液。由此可以推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丙>乙>甲>丁 | B.甲>丁>乙>丙 | C.乙>丁>甲>丙 | D.甲>乙>丁>丙 |
6.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 |
A | FeCl2溶液(CuCl2) | 过量铁粉 |
B | N2(CO) | 适量氧气 |
C | CO2中混有HCl 气体 | 将气体通过足量NaOH 溶液 |
D | NaCl(NaOH) | 适量稀硫酸 |
A.A | B.B | C.C | D.D |
7.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8.
食醋里通常含有3-5%的醋酸( CH3COOH),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 B.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变小 |
C.醋酸在水溶液里能解离出H+ | D.不宜用铝制容器盛装食醋 |
4.多选题- (共1题)
9.
下列对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 洗洁精能溶解油渍形成溶液 |
B | 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 | 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 |
C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 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D | 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 加压时氧气分子变小 |
A. A B. B C. C D. D
5.填空题- (共1题)
6.实验题- (共2题)
11.
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a、c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b、d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1)甲实验说明_____
(2)乙实验,若电解18g水,则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质量为_____g
(3)丙实验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

a、c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b、d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1)甲实验说明_____
(2)乙实验,若电解18g水,则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质量为_____g
(3)丙实验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6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