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如图示意的I、II、III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a、b是两种起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模型,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实现物质间的转化,往往需要有高效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A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C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2)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I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

(3)从物质类别的角度看,环节II实现了无机物向___________ 的转变.
(4)认真观察c和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试写出c物质的分子式C8H10,c和d的分子式是否相同?___________二者是否为相同物质?_____ ,d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5)“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世界领跑者.你认为该成果的现实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条即可).
2.流程题- (共1题)

已知:FeO + H2SO4 === FeSO4+H2O;Fe + Fe2(SO4)3 === 3FeSO4
(1)酸浸过程中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还原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是______。
(3)产品在结晶前需要调节pH。若pH过高需要加入——______进行调节。
3.科普阅读题- (共1题)
实验过程:
将西红柿切碎,分成两等份,分别用铁锅和铝合金锅进行清炒;清炒5分钟,将炒好的西红柿分别放入两个碗中,做好标记;对其铁含量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
用铝合金锅炒的西红柿,铁含量为1.5mg/kg,用铁锅炒的西红柿,铁含量为23.5 mg/kg,约是铝合金锅的15倍。可见,使用铁锅烹调确实能增加人体铁的摄入量,但是摄入的铁,又有多少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呢?
食物中的铁主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血红素铁,是与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中的卟啉结合的铁,而除此之外的食物中的铁都被称为非血红素铁。
食物中的血红素铁以卟啉铁的形式直接被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吸收利用率高,不受其他食物中抑制因素的影响。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等都是补铁的良好来源,鸡蛋也属于动物性食品,但是鸡蛋中的铁与蛋黄中的卵黄磷蛋白结合对铁的吸收具有干扰作用,所以鸡蛋中的铁吸收率仅有3%,不是补铁的良好来源。
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主要是三价铁,需转化成二价铁才能被人体吸收。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其吸收常受到膳食因素的影响,如粮食和蔬菜中的植酸盐、草酸盐以及茶叶和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均可影响非血红素铁的吸收,以下是几种饮品对铁元素吸收率的影响数值:
饮料 | 茶 | 咖啡 | 橙汁 |
铁元素吸收率 | 降低62% | 降低35% | 增加85% |
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都受体内储存铁量的影响,如果体内铁的储存量充足,铁的吸收率就低,如果缺铁的时候,铁的吸收率就会大大增加。
在食物匮乏年代,即使用铁锅烹饪,还是会缺铁。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增加了动物性食品的供给,保证了血红素铁的摄入,同时摄入新鲜果蔬中的维生素C能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使我国居民贫血率大大下降。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中用到铝锅和铁锅炒菜,若用实验验证铝和铁的活动性,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填1种试剂即可)。
(2)测定铁锅炒菜是否增加铁含量的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
(3)某出售生铁壶的卖家声称“生铁壶用来煮茶煮水两相宜,可以有效汲取人体所需二价铁”,请结合上表内容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补铁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 铁锅炒菜能增加铁的含量 B 能被人体吸收的是二价铁
C 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 D 动物肝脏、鱼类等是补铁的良好来源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
①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②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能够很灵敏的显现出红色。
③FeCl3只能在较强的酸性溶液中存在,若pH>3.8时,FeCl3会完全与水发生反应生
成Fe(OH)3沉淀。
④已知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假设猜想)
(1)该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CaCl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______。
(2)结合以上资料,该小组同学作出以下三种合理的猜想。
猜想1:溶质只有CaCl2
猜想2:溶质有CaCl2和HCl
猜想3:溶质有CaCl2, HCl和FeCl3
请写出猜想3中有HCl和FeCl3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共9题)
(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在溶液中插入pH传感器,测得pH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开始时溶液pH=2是因为残留液中还有盐酸剩余 |
B.AB段表示随着Na2CO3溶液的滴入,CaCO3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 |
C.C点表示此时溶液呈中性 |
D.D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2CO3 |
6.选择题- (共3题)
阅读肖万君的《切莫错待“半小时”》片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半小时”在一些人看来,是零星的时间。因其小、零碎,一些人从不将其放在眼里,而是轻易让其白白流失。
②比如,有的人上班经常晚到“半小时”,下班经常早走“半小时”;有的人一看只剩下“半小时”了,以为干不成什么事了,就撂下正事闲聊乱侃起来。
③当对此提出异议时,有人辩解道:“不就是短短的‘半小时’嘛!有它能办成个什么事?无它又有什么大不了?”
④“半小时”,真的是无济于事、可有可无吗?据笔者所掌握的有关资料看,一些有成就的专家、学者、伟人,都不是这样认识和对待时间的。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他在总结自己事业成功的经验时告诫人们:“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鲁迅先生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因为如此,他著作等身,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真是: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利用时间的能手。
⑤为什么一些人只看重成块的“大段时间”,而不把零星的“小段时间”放在眼里呢?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只有“大段时间”才好办事情,用起来才方便,而零星的“小段时间”,一次办不完一件事,用起来有些麻烦。
⑥应当认识到, 。“大段时间”比较集中,用起来充裕、方便,“小段时间”比较分散、零碎,用起来较为麻烦,这是两者的不同。但是,“大段时间”是由“小段时间”积成的,是含在一节节“小段时间”之中的,没有分分秒秒,就没有“半小时”、“一小时”,没有月月年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善于利用时间,不仅“小段时间”会失掉,“大段时间”的效率也会降低,“大段时间”也会转化成为“小段时间”。一个人每天、每周、每月要做许许多多事情,每件事情不会都是恰恰用整时间做完。人的一生中是会经常地、大量地遇到零星的“小段时间”的,充分利用好这些零星的“小段时间”,对于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⑦“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立志事业有成的朋友们,请珍惜工作中的一个个“半小时”,过好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吧! (选自《人民日报》)
7.填空题- (共5题)

(1)请在图1中画出通过分子筛前后气体主要组成成分的微观示意图。_____。(已知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微粒个数比)说明:用〇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氮原子。
(2)欲收集一瓶图1所示的富氧空气,用于检验氧气的含量,你认为合适的收集方法是_____,理由是_____。
(3)用图2所示装置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认为一定能引起误差的原因是_____。
8.实验题- (共2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为组装制取氧气的装置(包括收集装置),请你从如图中选择所需的仪器,(填序号,下同)______.装药品前应首先______.
(3)实验室里还可采用如图装置,通过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制取氧气.

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收集氧气的方法还可以用______.
(4)比较两种方法,后一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______.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流程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