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研究CO2的利用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1)将CO2与焦炭作用生成CO,CO可用于炼铁等。
①已知:

则CO还原Fe2O3(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用氨水吸收CO2可得到NH4HCO3溶液。已知常温下: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2×10-5,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1=4×10-7,K2=4×10-11。在NH4HCO3溶液中,c(NH4+)______c(HCO3-)(填“>”“<”或“=”),计算反应NH4+ + HCO3- + H2O ⇌ NH3·H2O + H2CO3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物料守恒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CO2为原料还可以合成多种物质。
①如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操作中先在_______处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_________气体(填NH3或CO2),然后再在通入另一种气体。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2和水制备化学原料,如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请写出催化剂b处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CO2与焦炭作用生成CO,CO可用于炼铁等。
①已知:


则CO还原Fe2O3(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用氨水吸收CO2可得到NH4HCO3溶液。已知常温下: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2×10-5,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1=4×10-7,K2=4×10-11。在NH4HCO3溶液中,c(NH4+)______c(HCO3-)(填“>”“<”或“=”),计算反应NH4+ + HCO3- + H2O ⇌ NH3·H2O + H2CO3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物料守恒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CO2为原料还可以合成多种物质。
①如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操作中先在_______处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_________气体(填NH3或CO2),然后再在通入另一种气体。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2和水制备化学原料,如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请写出催化剂b处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8题)
2.
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

已知:3I2+6OH—=IO3—+5I—+3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3I2+6OH—=IO3—+5I—+3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右侧发生的电极方程式:2H2O+2e—=H2↑+2OH— |
B.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有IO3— |
C.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KI+3H2O=KIO3+3H2↑ |
D.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不变 |
4.
现有一瓶标签上注明为葡萄糖酸盐(钠、镁、钙、铁)的复合制剂,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制剂作为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控制溶液pH=4时,F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
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已知:控制溶液pH=4时,F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
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根据现象1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Na+ |
B.根据现象2可推出该试液中并不含有葡萄糖酸根 |
C.根据现象3和4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Ca2+,但没有Mg2+ |
D.根据现象5可推出该试液中一定含有Fe2+ |
6.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依次为m、n、p、q、r,t、u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其中u为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25℃时,0.01mol·L-1的v溶液中:c(OH-)/c(H+)=1.0×1010。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W>Z>Y>X |
B.Z分别与Y、W组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可能相同 |
C.v能抑制水的电离而u能促进水的电离 |
D.粘有q的试管可用酒精洗涤 |
7.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医用“钡餐”的化学式:BaCO3 |
B.C1-的结构示意图:![]() |
C.NaHC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2- |
D.N2的电子式:![]() |
8.
下列实验的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将饱和Na2SO4溶液加入到饱和石灰中 | 有白色沉淀 | 说明Ksp[Ca(OH)2]大于Ksp[CaSO4] |
B | ![]() | 试剂瓶中有一段稳定水柱 | 装置气密性良好 |
C | 将Al2(SO4)3溶液蒸干 | 有白色固体生成 | A13+水解生成Al(OH)3 |
D | ![]() | 锥形瓶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 | 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
A.A | B.B | C.C | D.D |
9.
化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
B.去皮苹果放在空气中久置变黄与纸张久置变黄原理相似 |
C.高纯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
D.酸雨以及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通常都与氮的含氧化合物有关 |
3.选择题- (共4题)
10.△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cosA•cosC﹣cos(A+C)=sin2B.
(Ⅰ)证明:a,b,c成等比数列;
(Ⅱ)若角B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且b=6,S△BAD=2S△BCD,求BD.
11.△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cosA•cosC﹣cos(A+C)=sin2B.
(Ⅰ)证明:a,b,c成等比数列;
(Ⅱ)若角B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且b=6,S△BAD=2S△BCD,求BD.
12.
有史学家将春秋战国时期视作中国的“化成时代”,意为经此时期古代制度、文化等基本定型。下列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②分封制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
③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
④诸予百家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3.
有史学家将春秋战国时期视作中国的“化成时代”,意为经此时期古代制度、文化等基本定型。下列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②分封制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
③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
④诸予百家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4.填空题- (共2题)
14.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⑤⑥⑦⑨⑩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2)③与⑩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每个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e-结构,写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
(3)①②两种元素以原子个数比为3:1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写出其二氯取代物的结构简式:_____。
(4)与③同主族的元素的化合物亚磷酸H3PO3是二元弱酸,写出H3PO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④⑥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但无气体产生,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⑤⑥⑦⑨⑩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2)③与⑩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每个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e-结构,写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
(3)①②两种元素以原子个数比为3:1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写出其二氯取代物的结构简式:_____。
(4)与③同主族的元素的化合物亚磷酸H3PO3是二元弱酸,写出H3PO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④⑥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但无气体产生,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从含铜丰富的自然资源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中冶炼铜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
(1)若“过滤1”所得滤液中只含FeCl2,则将其在空气中加热蒸干、灼烧后,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
(2)“除硫”时加入浓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滤3”所得滤液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冶炼工艺还可以将精选后的黄铜矿砂与空气在高温下煅烧,使其转变为铜,发生的反应为
、
。此工艺与前一工艺相比主要缺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一点)。
(5)铜溶解于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可制备CuSO4。测定溶液中Cu2+浓度的方法:准确量取V1 mL溶液于锥形瓶中,调节pH至3~4,加入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2滴淀粉溶液,再慢慢滴加c mol/L的Na2S2O3标准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V2 mL。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
。
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c、V1、V2的代数式表示)mol/L。

已知:

(1)若“过滤1”所得滤液中只含FeCl2,则将其在空气中加热蒸干、灼烧后,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
(2)“除硫”时加入浓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滤3”所得滤液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冶炼工艺还可以将精选后的黄铜矿砂与空气在高温下煅烧,使其转变为铜,发生的反应为


(5)铜溶解于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可制备CuSO4。测定溶液中Cu2+浓度的方法:准确量取V1 mL溶液于锥形瓶中,调节pH至3~4,加入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2滴淀粉溶液,再慢慢滴加c mol/L的Na2S2O3标准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V2 mL。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c、V1、V2的代数式表示)mol/L。
5.实验题- (共1题)
16.
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盐,也常用于鱼类、肉类等食品的染色和防腐,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亚硝酸钠进行多角度探究:
i.亚硝酸钠的制备

(1)实验中用恒压滴液漏斗,相比普通分液漏斗,显著的优点是____.
(2)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C中制备NaN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ii. 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气体产物成分.
已知:①NO+NO2+2OH﹣═2NO2﹣+H2O ②气体液化的温度:NO2:21℃,NO:﹣152℃

(3)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
(4)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右连接):
A、C、______、______、______.
(5)在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硫酸后,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①确认A中产生的气体含有NO,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设计实验证明酸性条件下NaNO2具有氧化性:___________。
供选用的试剂:NaNO2溶液、KMnO4溶液、FeSO4溶液、KI溶液、稀硫酸、淀粉溶液、KSCN溶液
i.亚硝酸钠的制备

(1)实验中用恒压滴液漏斗,相比普通分液漏斗,显著的优点是____.
(2)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C中制备NaN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ii. 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气体产物成分.
已知:①NO+NO2+2OH﹣═2NO2﹣+H2O ②气体液化的温度:NO2:21℃,NO:﹣152℃

(3)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
(4)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右连接):
A、C、______、______、______.
(5)在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硫酸后,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①确认A中产生的气体含有NO,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设计实验证明酸性条件下NaNO2具有氧化性:___________。
供选用的试剂:NaNO2溶液、KMnO4溶液、FeSO4溶液、KI溶液、稀硫酸、淀粉溶液、KSCN溶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