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被国外友人称作“新四大发明之一”的高铁,大大方便人们的出行。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为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动车电路中的导线大多选用铜制造的,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__________性。
(2)动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壳生锈,其原理是________。
(3)修建铁路所需的大量钢铁是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冶炼而得。写出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M、N、R三种金属存在如下反应:R+NCl2=== N+RCl2;M+RCl2===R+MCl2,M、N、R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为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动车电路中的导线大多选用铜制造的,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__________性。
(2)动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壳生锈,其原理是________。
(3)修建铁路所需的大量钢铁是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冶炼而得。写出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M、N、R三种金属存在如下反应:R+NCl2=== N+RCl2;M+RCl2===R+MCl2,M、N、R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
2.计算题- (共2题)
2.
向盛有10 g纯碱样品(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加入80 g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86.7 g。
(l)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g;
(2)求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l)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g;
(2)求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
氯化钠不仅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请计算:
(1)若要配制1000g0.9%的氯化钠溶液,需要___g氯化钠,___g水。
(2)已知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
(1)若要配制1000g0.9%的氯化钠溶液,需要___g氯化钠,___g水。
(2)已知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兴趣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与假设)
a:二者混合发生了化学反应;
b:二者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并实验)
(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原因是__,改进的方法是__;根据改进后的实验现象说明二者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甲同学也认为乙的实验设计也不合理,你是否赞同,说出你的理由__。
(思考与交流)
丙同学在绝热装置中,向分别盛有10mL10%氢氧化钠溶液加入不同体积某浓度的稀硫酸,充分混合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混合前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均为18℃)。

(2)根据图示分析,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__(填吸热、放热)反应,加入稀硫酸__mL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与假设)
a:二者混合发生了化学反应;
b:二者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并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甲同学 | 向盛有1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1-2滴稀硫酸,振荡,同时测定溶液的pH | 溶液pH减小但仍大于7 |
乙同学 | 向盛有1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然后再加入稀硫酸 |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
(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原因是__,改进的方法是__;根据改进后的实验现象说明二者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甲同学也认为乙的实验设计也不合理,你是否赞同,说出你的理由__。
(思考与交流)
丙同学在绝热装置中,向分别盛有10mL10%氢氧化钠溶液加入不同体积某浓度的稀硫酸,充分混合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混合前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均为18℃)。

(2)根据图示分析,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__(填吸热、放热)反应,加入稀硫酸__mL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4.单选题- (共14题)
5.
“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但有时水也可以“生火”,比如将过氧化钠(Na2O2)用脱脂棉包裹,再向上面滴加水,脱脂棉一会儿就会发生燃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H2O=4X+O2↑。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脱脂棉是可燃物 | B.该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 |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D.X的化学式为NaOH |
8.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分子的不断运动 |
B.气体物质比液体、固体更容易压缩——气体物质的分子间隔较大 |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不同——分子中的原子的种类不同 |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
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混合物 |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
10.
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
C.性质活泼的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能跟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
D.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
11.
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编号 | A | B |
实验设计 | ![]() | ![]() |
实验目的 |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 探究氧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
编号 | C | D |
实验设计 | ![]() | ![]() |
实验目的 | 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 探究CO2的密度和石蕊花变红的原因 |
A.A | B.B | C.C | D.D |
13.
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A.化学与现象 | B.化学与实验 |
镁在空气中燃烧——耀眼白光 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磷在空气中燃烧——大量白雾 | 区分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用水 除去CO2中CO——点燃 电解水——说明水是由氢、氧原子构成的 |
C.化学与生活 | D.化学与健康 |
鉴别羊毛线和棉线——点燃闻气味 硬水转化成软水——煮沸 红糖脱色——用活性炭 | 加碘盐——能防治“甲状腺肿大” 喝牛奶——有利于补充微量元素钙 吃水果——补充维生素 |
A.A B.B C.C D.D
15.
“水是生命之源”,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得到H2和O2,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B.生活中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
C.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
D.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分别加入一定量水中形成溶液后温度一定会升高或下降 |
16.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把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质量一定不变 |
B.t2℃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C.将t1℃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
D.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
18.
2018年6月5日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确立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以下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可再生的,人类可以无限制地开发利用 |
B.农药和化肥能促进粮食增产,可以尽量多用 |
C.为减少公交压力,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 |
D.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
5.多选题- (共1题)
19.
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铁和钢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
B.![]() ![]() |
C.金属钠和铝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 |
D.金刚石、石墨和![]() |
6.填空题- (共3题)
20.
了解日用化工品的成分,有利于我们正确使用。
(1)洗洁精能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它具有_____功能(填“吸附”或“乳化”)。
(2)炉具清洁剂的pH___7(填“>”“<”或“=”),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__性。
(3)不能用洁厕灵清洗铁制品的原因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洁厕灵与“84”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因为两者混合会发生反应:2HCl+NaClO===NaCl+H2O+X↑,气体X有毒,X的化学式为___。
名称 | 洗洁精 | 炉具清洁剂 | 洁厕灵 | “84”消毒液 |
有效成分 | 表面活性剂 | 氢氧化钠 | 盐酸 | 次氯酸钠 |
(1)洗洁精能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它具有_____功能(填“吸附”或“乳化”)。
(2)炉具清洁剂的pH___7(填“>”“<”或“=”),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__性。
(3)不能用洁厕灵清洗铁制品的原因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洁厕灵与“84”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因为两者混合会发生反应:2HCl+NaClO===NaCl+H2O+X↑,气体X有毒,X的化学式为___。
21.
化石燃料在当今社会能源中担当“主角”。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和天然气。
(2)天然气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其主要成分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大气的是____(填序号)。
A 煤燃烧取暖改为天然气供暖 B 积极植树造林
C 工业废气净化后排放 D 焚烧落叶和垃圾
(4)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也可将煤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转化为两种常见的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和天然气。
(2)天然气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其主要成分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大气的是____(填序号)。
A 煤燃烧取暖改为天然气供暖 B 积极植树造林
C 工业废气净化后排放 D 焚烧落叶和垃圾
(4)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也可将煤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转化为两种常见的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2.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生活中的下列问题。
(1)新鲜的苹果切开后因亚铁离子被氧化会很快变黄,亚铁离子的符号是______。
(2)工业盐因含亚硝酸钠(NaNO2)而有毒,标出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小苏打既可作发酵粉又可治疗胃酸,写出小苏打的化学式_____。

(4)某学习小组在帮助清理药品时,发现一瓶标签残缺盛有无色溶液(初中化学常用试剂)的试剂瓶(如图),你猜想这种试剂可能是____溶液。
(1)新鲜的苹果切开后因亚铁离子被氧化会很快变黄,亚铁离子的符号是______。
(2)工业盐因含亚硝酸钠(NaNO2)而有毒,标出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小苏打既可作发酵粉又可治疗胃酸,写出小苏打的化学式_____。

(4)某学习小组在帮助清理药品时,发现一瓶标签残缺盛有无色溶液(初中化学常用试剂)的试剂瓶(如图),你猜想这种试剂可能是____溶液。
7.实验题- (共2题)
23.
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
(3)______点时恰好完全反应,C点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
(4)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由此得出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写出另一个符合该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
(3)______点时恰好完全反应,C点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
(4)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由此得出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写出另一个符合该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4.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回答问题:

(1)图中标识①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在A-E中选),用该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制取纯净干燥的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
(3)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 NH3 B H2 C O2 D CH4
(4)工业上常需分离CO和CO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装置G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气体________(填化学式);
②然后,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图中标识①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在A-E中选),用该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制取纯净干燥的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
(3)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 NH3 B H2 C O2 D CH4
(4)工业上常需分离CO和CO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装置G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气体________(填化学式);
②然后,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计算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4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