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3题)
1.
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五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问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X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
B.Y一定是稀盐酸 |
C.N转化为铁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
D.X、Y、M两两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
2.
A,B,C,D,E,F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中:B是常用于光合作用和灭火的气体,D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物质,且D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反应①②③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反应④⑤⑥中,一个有沉淀生成,另一个有气体生成,还有一个没有明显现象.B与E不含相同元素,D与F只含一种相同元素.
(1)A的化学式为_____,E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A的化学式为_____,E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
整理、归纳物质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小丽在复习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性质时,构建了以下知识网络图,图中短线“﹣﹣”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我能帮小丽在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类物质中分别选取一种物质,将它们的化学式填写在下图圆圈中,并符合以上要求.
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铜与稀硫酸在常温或加热的条件下均不反应.那么,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呢?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①在常温下能反应
②常温下不能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
③在加热条件下不能反应
[查阅资料]
含有Cu2+的水溶液通常显蓝色
[实验与事实]
操作①将一小块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浓硫酸,无明显现象;
操作②加热该试管,铜片上有气泡,产生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操作③停止加热,将试管中的残液慢慢倒入水中,溶液呈蓝色.
[分析与思考]
(1)甲同学认为,由以上探究可知:猜想_____(填序号)是正确的.
(2)乙同学认为,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SO2,所以铜跟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产物只是SO2和CuSO4.
(3)丙同学认为,在实验装置中,“蘸有浓碱液棉花”的作用是_____.
[反思与评价]
(4)操作③中,从安全角度考虑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将水倒入残液中,其理由是_____.
(5)在[分析与思考](2)中对产物只是SO2和CuSO4的判断是否准确_____(填“是”或“否”),其理由是_____.
[拓展与应用]
(6)根据以上探究和已掌握的知识,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用铜制取硫酸铜的实验方案:
①Cu
CuSO4; ②Cu
CuO
CuSO4
经过对两种方案的讨论、对比,同学们认为方案②具有的优点有_____(填序号),所以工业上制备硫酸铜不是直接利用浓硫酸与铜反应.
A提高铜的利用率 B提高硫酸的利用率
C不产生污染大气的SO2 D不用浓硫酸,安全性好

[猜想与假设]
①在常温下能反应
②常温下不能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
③在加热条件下不能反应
[查阅资料]
含有Cu2+的水溶液通常显蓝色
[实验与事实]
操作①将一小块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浓硫酸,无明显现象;
操作②加热该试管,铜片上有气泡,产生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操作③停止加热,将试管中的残液慢慢倒入水中,溶液呈蓝色.
[分析与思考]
(1)甲同学认为,由以上探究可知:猜想_____(填序号)是正确的.
(2)乙同学认为,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SO2,所以铜跟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产物只是SO2和CuSO4.
(3)丙同学认为,在实验装置中,“蘸有浓碱液棉花”的作用是_____.
[反思与评价]
(4)操作③中,从安全角度考虑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将水倒入残液中,其理由是_____.
(5)在[分析与思考](2)中对产物只是SO2和CuSO4的判断是否准确_____(填“是”或“否”),其理由是_____.
[拓展与应用]
(6)根据以上探究和已掌握的知识,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用铜制取硫酸铜的实验方案:
①Cu



经过对两种方案的讨论、对比,同学们认为方案②具有的优点有_____(填序号),所以工业上制备硫酸铜不是直接利用浓硫酸与铜反应.
A提高铜的利用率 B提高硫酸的利用率
C不产生污染大气的SO2 D不用浓硫酸,安全性好
3.综合题- (共1题)
5.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资料1>该厂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的化工产品为纯碱(化学式为_____)和氯化铵.(“侯氏制碱法”是我国近代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一种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工艺.)
<资料2>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及不溶性杂质.
<资料3>部分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上述流程中涉及的部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Na2CO3+CaCl2=CaCO3↓+2NaCl;NH4Cl═NH3↑+HCl↑
生产原理:将氨气(NH3)和二氧化碳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得到小苏打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饱和溶液)+NH3+CO2+H2O=NaHCO3(晶体)↓+NH4Cl;分离出NaHCO3,使其充分受热即可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问题讨论)
(1)溶液A中的溶质为_____,操作Ⅱ的名称为_____.
(2)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_____(填序号).
ACO2BNH3
(3)根据上述信息,请你设计实验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含量测定)
同学们为了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设计了如下实验.

甲组:取10.0g纯碱样品(假定杂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发生变化),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直至样品中无气泡冒出.充分加热蒸发所得物质并干燥、冷却至室温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10.9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乙组:取10.0g纯碱样品,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出反应后装置C增重了3.5g(所加试剂均足量).
实验结束后,发现乙组测定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_____.
[查阅资料]
<资料1>该厂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的化工产品为纯碱(化学式为_____)和氯化铵.(“侯氏制碱法”是我国近代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一种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工艺.)
<资料2>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及不溶性杂质.
<资料3>部分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上述流程中涉及的部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Na2CO3+CaCl2=CaCO3↓+2NaCl;NH4Cl═NH3↑+HCl↑
生产原理:将氨气(NH3)和二氧化碳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得到小苏打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饱和溶液)+NH3+CO2+H2O=NaHCO3(晶体)↓+NH4Cl;分离出NaHCO3,使其充分受热即可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问题讨论)
(1)溶液A中的溶质为_____,操作Ⅱ的名称为_____.
(2)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_____(填序号).
ACO2BNH3
A.HCl DNaOH ENa2CO3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 | _____ | _____ |
(含量测定)
同学们为了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设计了如下实验.

甲组:取10.0g纯碱样品(假定杂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发生变化),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直至样品中无气泡冒出.充分加热蒸发所得物质并干燥、冷却至室温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10.9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乙组:取10.0g纯碱样品,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出反应后装置C增重了3.5g(所加试剂均足量).
实验结束后,发现乙组测定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_____.
4.计算题- (共1题)
6.
乙烯(C2H4)是石油炼制的重要产物之一.常温常压时,乙烯是一种气体,它与另一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7%,则另一种气体可能是( )
A.H2 | B.CH4 | C.C2H2 | D.CO |
5.简答题- (共3题)
7.
如图是第三周期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题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铝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2)当图中X=0时,则该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_____;(填粒子符号)
(3)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AB4型化合物,其化学式可能是_____.
(4)图中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一条变化规律是_____.
第三周期 | Na![]() | | Al![]() | Si![]() | | S![]() | Cl![]() |
(1)铝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2)当图中X=0时,则该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_____;(填粒子符号)
(3)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AB4型化合物,其化学式可能是_____.
(4)图中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一条变化规律是_____.
8.
请将下列物质的有关知识按照一定的要求从大到小排列.(填序号)
(1)在水中的溶解性: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氯化氢_____
(2)溶液的pH值:①氯化钠溶液 ②纯碱溶液 ③食醋_____
(3)等质量的固体溶于等质量的水后所得溶液的温度:①氢氧化钠 ②氯化钠 ③硝酸铵_____
(4)有①,②,③三种金属,已知②能从①的硫酸盐溶液中置换出①,③能从②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②,则①,②,③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
(1)在水中的溶解性: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氯化氢_____
(2)溶液的pH值:①氯化钠溶液 ②纯碱溶液 ③食醋_____
(3)等质量的固体溶于等质量的水后所得溶液的温度:①氢氧化钠 ②氯化钠 ③硝酸铵_____
(4)有①,②,③三种金属,已知②能从①的硫酸盐溶液中置换出①,③能从②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②,则①,②,③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
9.
某校实验室在搬迁时,不慎把三瓶无色溶液的标签损坏了,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盐酸、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甲、乙、丙三位学生各用一种试剂,一次性鉴别都取得了成功。(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
(1)请你写出下表中三位学生所用试剂的名称:
(2)丁学生认为不用任何试剂即可鉴别,请你简要叙述他的鉴别过程(一种方法即可):__________。
(1)请你写出下表中三位学生所用试剂的名称:
| 鉴别方法 | 试剂名称 |
甲 乙 丙 | 一种指示剂 | _____ |
一种酸溶液 | _____ | |
一种钾盐溶液 | _____ |
(2)丁学生认为不用任何试剂即可鉴别,请你简要叙述他的鉴别过程(一种方法即可):__________。
6.单选题- (共16题)
10.
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它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方程式属于阴影3的是( )


A.C+O2![]() |
B.CuO+CO![]() |
C.Mg(OH)2+2HCl=MgCl2+2H2O |
D.Fe+CuSO4=FeSO4+Cu |
11.
在反应A+3B=2C+2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11,已知1.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1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
A.2:1 | B.3:4 | C.12:11 | D.1:1 |
12.
吸入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 B.+3 | C.+4 | D.+6 |
13.
成人体内约含钙1.2kg,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在元素周期表中,钙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钙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0 |
B.钙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0 |
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40.08% |
D.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
14.
物质的微观结构知识可以解释其宏观现象或事实.下列现象及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 现象及事实 | 解 释 |
A |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 分子是有质量的 |
B | 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浓度变稀 | 分子是运动的 |
C | 测出氢氧化钠溶液pH>7,其溶液显碱性 | 溶液中存在大量OH﹣ |
D | 水通电后,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
A.A | B.B | C.C | D.D |
15.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 )
选项 | 物质 | 选用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MnO2(KMnO4) | 水 |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
B | CO2(CO) | NaOH溶液、浓硫酸 | 洗气、干燥 |
C | CaO(CaCO3) | 盐酸 | 过滤、烘干 |
D | NaCl(Na2CO3) | Ca(NO3)2溶液 |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A.A | B.B | C.C | D.D |
16.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生成白色粉末 |
C.细铁丝在纯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D.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 |
17.
实验室在制取气体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 )
A.用排空气法收集CO2时,集气瓶口应向上 |
B.试管内的导管口稍露出橡皮塞即可 |
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应稍放在集气瓶口 |
D.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
1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中重要的供能营养素有:蛋白质、油脂、微量元素 |
B.三种常见的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
C.农业生产中主要的化学肥料有:氮肥、磷肥、钾肥 |
D.工业上去除油污的方法有:汽油擦洗、洗涤剂清洗、烧碱溶液洗涤 |
22.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医疗上用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2Al(OH)3+3H2SO4=Al2(SO4)3+6H2O |
B.正常雨水也显弱酸性的主要原因:H2O+CO2=H2CO3 |
C.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之前的金属:2Fe+6HCl=2FeC13+3H2↑ |
D.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P+5O2=2P2O5 |
23.
下列关于“化学与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成年人缺钙易造成骨质疏松 |
B.用聚氯乙烯塑料作食品包装袋有害健康 |
C.可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涤纶 |
D.为提高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可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
7.选择题- (共5题)
8.多选题- (共1题)
31.
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 |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
D.要使A从其热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溶液法 |
9.填空题- (共2题)
32.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
(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_____;
(2)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物质是_____;
(3)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_____;
(4)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是_____;
(5)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
(6)能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A.熟石灰、 | B.纯碱 | C.天然气、 | D.硝酸钾、 | E.生石灰、 | F.烧碱、 | G.盐酸、H.硫酸这八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字母代号填空. |
(2)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物质是_____;
(3)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_____;
(4)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是_____;
(5)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
(6)能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33.
日本仙台港以东发生大地震.受其影响,当地时间12日下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内发生氢气爆炸.
(1)机组内氢气的来源是:冷却系统被破坏后,核燃料棒外由锆(Zr)合金做的包壳被加热到1200℃以上时,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锆(ZrO2),并放出氢气.氧化锆中锆的化合价为_____;氢气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可以选择下图中_____(填装置序号)做发生装置;装置A中的玻璃仪器有导管、_____和_____(填仪器名称)

(3)高阳同学用锌粒和浓盐酸制取氢气,制得的氢气含有少量的水蒸气和HCl气体.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氢气,需要通过C和D装置,则装置按导管口数字连接的顺序是: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装置E是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的装置,请你判断气体应由_____进_____出(填导管口序号).
(4)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气体,则制取甲烷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如用F装置收集甲烷,实验结束时,停止该实验的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
(1)机组内氢气的来源是:冷却系统被破坏后,核燃料棒外由锆(Zr)合金做的包壳被加热到1200℃以上时,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锆(ZrO2),并放出氢气.氧化锆中锆的化合价为_____;氢气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可以选择下图中_____(填装置序号)做发生装置;装置A中的玻璃仪器有导管、_____和_____(填仪器名称)

(3)高阳同学用锌粒和浓盐酸制取氢气,制得的氢气含有少量的水蒸气和HCl气体.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氢气,需要通过C和D装置,则装置按导管口数字连接的顺序是: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装置E是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的装置,请你判断气体应由_____进_____出(填导管口序号).
(4)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气体,则制取甲烷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如用F装置收集甲烷,实验结束时,停止该实验的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
10.实验题- (共3题)
34.
今年我市化学实验操作考察的实验之一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现摘录某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适当仪器,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向集气瓶中加水,并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集气瓶底部出现气泡;
④将药品平铺于干燥试管底部,在导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塞上橡皮塞,固定于铁架台上;
⑤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立即用集气瓶进行收集;
⑥气体收集完毕,用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从水中取出并正放在桌面上;
⑦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欲调整试管高度,应调节图中A、B、C哪个旋钮:_____;
(3)步骤②的操作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若装置无破损,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高锰酸钾已大量分解,但导管口仍未产生明显气泡,可能的原因是_____;
(4)上述实验步骤中,可能导致集气瓶中收集的氧气不纯净(水蒸气不计)的是_____;(填序号)
(5)步骤⑦中的操作,可能引起_____.

①选择适当仪器,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向集气瓶中加水,并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集气瓶底部出现气泡;
④将药品平铺于干燥试管底部,在导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塞上橡皮塞,固定于铁架台上;
⑤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立即用集气瓶进行收集;
⑥气体收集完毕,用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从水中取出并正放在桌面上;
⑦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欲调整试管高度,应调节图中A、B、C哪个旋钮:_____;
(3)步骤②的操作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若装置无破损,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高锰酸钾已大量分解,但导管口仍未产生明显气泡,可能的原因是_____;
(4)上述实验步骤中,可能导致集气瓶中收集的氧气不纯净(水蒸气不计)的是_____;(填序号)
(5)步骤⑦中的操作,可能引起_____.
35.
“化学多米诺实验”是利用化学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使多个化学反应依次发生。(整个反应只需要第一个反应发生,就好像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以下就是一个“化学多米诺实验”。所示装置图中各仪器内盛放的物质分别为:

(1)实验开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反应开始后,若G中出现红色,H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判断E、F中的物质可能分别是_____;_____;
(3)按基本反应类型写出该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装置用字母表示)在装置_____中发生化合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在装置_____中发生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
A.稀硫酸; | B.锌粒; | C.3% H2O2溶液; | D.MnO2; | E.某溶液; | F.某块状固体; | G.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H.足量澄清石灰水。请回答以下各题: |

(1)实验开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反应开始后,若G中出现红色,H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判断E、F中的物质可能分别是_____;_____;
(3)按基本反应类型写出该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装置用字母表示)在装置_____中发生化合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在装置_____中发生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
36.
聪聪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废弃药品时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绿色粉末,对其组成很好奇.征得老师允许后,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查阅部分资料后,他继续进行了实验.
[资料查阅]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可做吸水剂,遇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步骤]

①如图搭建实验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A装置中装入11.1g绿色粉末.关闭K1,打开K2、K3,持续通入适量N2.
③关闭K2、K3,分别称量装置B、C、D的质量,记录数据.
④打开K3,点燃酒精灯加热绿色粉末直至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时,关闭K3,熄灭酒精灯.分别称量装置B、C、D的质量,记录数据.
⑤待A冷却后,打开K1、K3,持续通入适量CO,再次点燃酒精灯加热.
⑥当A中粉末全部变红后,熄灭酒精灯.试管冷却后,关闭K1.称量装置A、B、C、D的质量,记录数据.
[实验现象和数据处理]
[实验分析与反思]
1、老师看了实验方案后认为,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此装置有一个缺陷,建议装置D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_____(填实验步骤的序号)中点燃.
2、步骤②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
[实验结论]该绿色粉末的组成元素是:_____;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化学反应方程式 |
取少量样品置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将试管用导管与澄清石灰水相连. | ①产生大量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②样品全部溶解,溶液呈蓝色. | ①样品中含有_____离子 ②样品中含有_____离子 |
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铁丝. | ①铁丝表面缓缓产生少量气泡. ②片刻后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 ①_____ ②_____ (均用方程式表示) |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查阅部分资料后,他继续进行了实验.
[资料查阅]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可做吸水剂,遇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步骤]

①如图搭建实验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A装置中装入11.1g绿色粉末.关闭K1,打开K2、K3,持续通入适量N2.
③关闭K2、K3,分别称量装置B、C、D的质量,记录数据.
④打开K3,点燃酒精灯加热绿色粉末直至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时,关闭K3,熄灭酒精灯.分别称量装置B、C、D的质量,记录数据.
⑤待A冷却后,打开K1、K3,持续通入适量CO,再次点燃酒精灯加热.
⑥当A中粉末全部变红后,熄灭酒精灯.试管冷却后,关闭K1.称量装置A、B、C、D的质量,记录数据.
[实验现象和数据处理]
| 装置A | 装置B | 装置C | 装置D |
第一次 加热后 | 绿色粉末变黑色 | _____ 质量增加0.9g | 出现白色沉淀, 质量增加2.2g | 无明显变化 质量不改变 |
第二次 加热后 | 黑色粉末变红色 质量为6.4g | 无明显变化, 质量不改变 | 沉淀先增加后部分溶解; 质量增加 | 无明显变化 质量不改变 |
[实验分析与反思]
1、老师看了实验方案后认为,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此装置有一个缺陷,建议装置D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_____(填实验步骤的序号)中点燃.
2、步骤②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
[实验结论]该绿色粉末的组成元素是:_____;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3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综合题:(1道)
计算题:(1道)
简答题:(3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5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