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有机化合物J是治疗心脏病药物的一种中间体,分子结构中含有3个六元环。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有关A的信息如下:
②有机物B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其产量可用来衡量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③
回答以下问题:
(1)A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____和____。
(2)B→C的反应条件是:____。
(3)写出反应类型: G→H: _______、I→J:___。
(4)写出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写出J的结构简式_____。
(6)结合题给信息,以D为原料经过三步反应制备1,3-丁二烯,设计合成路线(其他试剂任选)。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①有关A的信息如下:
能发生银镜反应 |
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
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2∶2∶1 |
②有机物B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其产量可用来衡量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③

回答以下问题:
(1)A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____和____。
(2)B→C的反应条件是:____。
(3)写出反应类型: G→H: _______、I→J:___。
(4)写出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写出J的结构简式_____。
(6)结合题给信息,以D为原料经过三步反应制备1,3-丁二烯,设计合成路线(其他试剂任选)。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3题)
3.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碳 | 氮 | Y | |
X | | 硫 | Z |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Y>硫 |
B.离子半径:Y2->S2->Z- |
C.单质氧化性:Z单质>硫单质 |
D.Z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 |
4.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以下两篇古代文献中都涉及到了KNO3。
对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序号 | 古代文献 | 记载 |
1 | 《开宝本草》 | “(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 |
2 | 《本草纲目》 | “(火药)乃焰硝(KNO3)、硫黄、山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餇诸药者” |
对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A.1中利用了溶解、蒸发、结晶的过程 |
B.可用1中方法制成KNO3是由于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
C.2中火药使用时体现了硝酸钾的氧化性 |
D.2中火药使用时产物可能污染环境 |
3.填空题- (共1题)
5.
砷(As)及其化合物被广泛应用在除草剂、杀虫剂以及含砷药物中。已知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第ⅤA族。
(1)As元素最低价态对应的氢化物M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①请任选另一种氢化物比较它与M的热稳定性(均用化学式表达)__________。
②M具有极强的还原性,可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黑色的Ag和As2O3,该反应可以用来检验微量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As2O3俗称砒霜,As2O3是两性偏酸性氧化物,是亚砷酸(H3AsO3)的酸酐,易溶于碱生成亚砷酸盐,写出As2O3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3)As2S3和HNO3反应如下:As2S3+10H++10N
==2H3AsO4+3S+10NO2↑+2H2O,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NO2应该在__(填“正极”或“负极”)附近逸出,该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
(1)As元素最低价态对应的氢化物M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①请任选另一种氢化物比较它与M的热稳定性(均用化学式表达)__________。
②M具有极强的还原性,可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黑色的Ag和As2O3,该反应可以用来检验微量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As2O3俗称砒霜,As2O3是两性偏酸性氧化物,是亚砷酸(H3AsO3)的酸酐,易溶于碱生成亚砷酸盐,写出As2O3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3)As2S3和HNO3反应如下:As2S3+10H++10N

4.实验题- (共2题)
6.
碱性锌锰电池是日常生活中消耗量最大的电池,其构造如图1所示。放电时总反应为Zn+2H2O+2MnO2
Zn(OH)2+2MnOOH,从废旧碱性锌锰电池中回收Zn和MnO2的工艺如下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性锌锰电池中,锌粉、MnO2、KOH的作用分别是(每空只选1个)_______、_______ 、______。
a.正极反应物b. 正极材料 c.负极反应物
d. 负极材料 e. 电子导体 f. 离子导体
(2)“还原焙烧”过程中,无需外加还原剂即可在焙烧过程中将MnOOH、MnO2还原为MnO,起还原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净化”是在浸出液中先加入H2O2,再加入碱调节溶液pH到4.5左右,再过滤出沉淀。请完整说明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 “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本工艺中应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填化学式)。
(5)若将“粉料”直接与盐酸共热反应后过滤,滤液的主要成分是ZnCl2和MnCl2。“粉料”中的MnOOH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6)某碱性锌锰电池维持电流0.5 A(相当于每秒通过5×10-6 mol电子),连续工作80分钟即接近失效。如果制造一节电池所需的锌粉为6 g,则电池失效时仍有____%的金属锌未参加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性锌锰电池中,锌粉、MnO2、KOH的作用分别是(每空只选1个)_______、_______ 、______。
a.正极反应物b. 正极材料 c.负极反应物
d. 负极材料 e. 电子导体 f. 离子导体
(2)“还原焙烧”过程中,无需外加还原剂即可在焙烧过程中将MnOOH、MnO2还原为MnO,起还原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净化”是在浸出液中先加入H2O2,再加入碱调节溶液pH到4.5左右,再过滤出沉淀。请完整说明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 Zn(OH)2 | Fe(OH)3 | Mn(OH)2 |
开始沉淀的pH | 5.5 | 1.9 | 8.0 |
沉淀完全的pH | 8.0 | 3.2 | 10.0 |
(4) “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本工艺中应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填化学式)。
(5)若将“粉料”直接与盐酸共热反应后过滤,滤液的主要成分是ZnCl2和MnCl2。“粉料”中的MnOOH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6)某碱性锌锰电池维持电流0.5 A(相当于每秒通过5×10-6 mol电子),连续工作80分钟即接近失效。如果制造一节电池所需的锌粉为6 g,则电池失效时仍有____%的金属锌未参加反应。
7.
实验室按照图1所示装置制备氯酸钾、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Ⅰ实验一 制取氯酸钾和氯水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2)制备KClO3需在70℃~80℃进行,写出制备KClO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 。
(4)KCl 和KClO3的溶解度如图2所示。反应结束后,将装置B中的溶液放到冰水浴中, 20秒后会析出较多晶体X。这样做是因为________(选填a、b、c):
a. KClO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K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b. 0℃时,KClO3溶解度比KCl小
c. 溶液中的溶质主要是KClO3
所以在冷却过程中晶体X会沉淀析出,X的化学式是_______。
(5)上一步操作会不可避免地使另一种物质同时析出,因此要获得较纯净的X,需要进行的具体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二 氯酸钾性质研究
(6)在不同条件下KClO3可将KI氧化为不同的产物。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①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
②设计试管1实验的作用是_____。
③实验后发现,试管2中产生黄色溶液,该同学预测KI被氧化为I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同学的预测____________;请设计2种实验方案验证该预测正确(从加入试剂、现象、结论等方面描述)______________。

Ⅰ实验一 制取氯酸钾和氯水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2)制备KClO3需在70℃~80℃进行,写出制备KClO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 。
(4)KCl 和KClO3的溶解度如图2所示。反应结束后,将装置B中的溶液放到冰水浴中, 20秒后会析出较多晶体X。这样做是因为________(选填a、b、c):
a. KClO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K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b. 0℃时,KClO3溶解度比KCl小
c. 溶液中的溶质主要是KClO3
所以在冷却过程中晶体X会沉淀析出,X的化学式是_______。
(5)上一步操作会不可避免地使另一种物质同时析出,因此要获得较纯净的X,需要进行的具体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二 氯酸钾性质研究
(6)在不同条件下KClO3可将KI氧化为不同的产物。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 0.20 mol·L KI/ mL | KClO3(s) /g | 6.0 mol·L-1 H2SO4/ mL | 蒸馏水/ mL |
试管1 | 1.0 | 0.10 | 0 | 9.0 |
试管2 | 1.0 | 0.10 | 3.0 | 6.0 |
①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
②设计试管1实验的作用是_____。
③实验后发现,试管2中产生黄色溶液,该同学预测KI被氧化为I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同学的预测____________;请设计2种实验方案验证该预测正确(从加入试剂、现象、结论等方面描述)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3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