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
产物已略去)。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G是紫黑色固体。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G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 。
(2)请写出B→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
(3)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___检验F气体的存在。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G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 。
(2)请写出B→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
(3)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___检验F气体的存在。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
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方案.A同学的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剂中(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按图乙中的步骤Ⅰ~Ⅳ依次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

请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后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同学的方案合理______.理由是______.
(2)B同学的方案中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____
Ⅰ.纸花变红 Ⅱ.纸花不变红 Ⅲ.纸花不变色 Ⅳ.____
(3)B同学进行的I、Ⅱ两项实验,说明了什么____?
(4)写出B同学方案中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请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后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同学的方案合理______.理由是______.
(2)B同学的方案中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____
Ⅰ.纸花变红 Ⅱ.纸花不变红 Ⅲ.纸花不变色 Ⅳ.____
(3)B同学进行的I、Ⅱ两项实验,说明了什么____?
(4)写出B同学方案中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单选题- (共12题)
3.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20 | m | 20 | 20 |
反应后质量/g | 2 | 待测 | 32 | 26 |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
B.乙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 |
C.待测质量一定为4g |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
5.
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
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
A.①②⑤ | B.①②⑥ | C.①③⑥ | D.①④⑤ |
6.
对下列各符号中“3”所表示的含义,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3H--表示三个氢原子 |
B.3H2O--表示三个水分子 |
C.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
D.SO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 |
10.
如图是一种叫“干水”的物质.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比普通水高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水吸收二氧化碳是物理变化 | B.“干水”是纯净物 |
C.“干![]() | D.“干水”的应用有利于缓解室温效应 |
11.
在隔绝空气情况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 |
B.反应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
C.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质量一定相等 |
D.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
12.
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
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
B.④变红,③不变红 |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
13.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 |
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
D.用滤纸过滤可以除去所有的杂质 |
14.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
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 |
C.在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两个试管内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2:1 |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
4.选择题- (共1题)
5.填空题- (共1题)
16.
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
(2)某红色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______
(3)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
(4)实验室用一种纯净物制氧气______.
(5)CO与CO2可以相互转化.CO2在高温下与碳反应生成CO______.
(1)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
(2)某红色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______
(3)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
(4)实验室用一种纯净物制氧气______.
(5)CO与CO2可以相互转化.CO2在高温下与碳反应生成CO______.
6.实验题- (共1题)
17.
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现象: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①______;②______.
(2)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若继续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缓解大气中的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_(填字母).
A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
B 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C 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D 免赠贺卡;双面使用纸张.

(1)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现象: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①______;②______.
(2)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若继续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缓解大气中的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_(填字母).
A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
B 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C 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D 免赠贺卡;双面使用纸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