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从含FeSO4和CuSO4的废液中回收Cu并制FeSO4•7H2O实验方案如下:

(1)金属X应选用_____(填序号)。
A Zn b Cu c Fe
(2)操作a、b中所用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玻璃棒。
(3)证明所加稀硫酸过量的方法是:取操作b所获固体,加入_____,无现象。
(4)用加热方法干燥固体,所得Cu不纯,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上述所制产品中FeSO4质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废液中的FeSO4。

(1)金属X应选用_____(填序号)。
A Zn b Cu c Fe
(2)操作a、b中所用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玻璃棒。
(3)证明所加稀硫酸过量的方法是:取操作b所获固体,加入_____,无现象。
(4)用加热方法干燥固体,所得Cu不纯,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上述所制产品中FeSO4质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废液中的FeSO4。
2.计算题- (共1题)
2.
某混合溶液中含有硫酸和盐酸,取该混合溶液20g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BaCl2溶液呈中性)。求:

(1)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g;
(2)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计算20g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为多少?_____

(1)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g;
(2)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计算20g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为多少?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为验证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化学小组同学用各自实验台上提供的药品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甲组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此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2)乙组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了“怪现象”﹣有气泡产生。同学们通过讨论一致认为乙组同学所用的NaOH溶液已变质,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提出问题)变质的NaOH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_____;
猜想二:NaOH、Na2CO3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进行实验)

①操作I的名称是_____
②滴加酚酞溶液后的现象为_____,证明猜想二成立。
③小丹同学用CuSO4溶液代替酚酞溶液也证明了猜想二成立,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反思交流)实验室的化学药品应密封保存。

(1)甲组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此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2)乙组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了“怪现象”﹣有气泡产生。同学们通过讨论一致认为乙组同学所用的NaOH溶液已变质,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提出问题)变质的NaOH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_____;
猜想二:NaOH、Na2CO3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进行实验)

①操作I的名称是_____
②滴加酚酞溶液后的现象为_____,证明猜想二成立。
③小丹同学用CuSO4溶液代替酚酞溶液也证明了猜想二成立,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反思交流)实验室的化学药品应密封保存。
4.推断题- (共1题)
4.
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指向生成物.)其中B是红色粉末,A、C常温下是气体,H和I中含有一种相同元素,H不溶于稀硝酸.

请回答下面问题:
(1)物质I的化学式是 ;物质E的化学式是 .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物质F属于 碱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4)物质C的用途有 (写一点即可).
(5)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请回答下面问题:
(1)物质I的化学式是 ;物质E的化学式是 .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物质F属于 碱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4)物质C的用途有 (写一点即可).
(5)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单选题- (共15题)
6.
取4份等质量的KClO3,向其中3份中分别加入少量等质量的KMnO4、MnO2和Mn,分别在某温度下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测定产生氧气的质量。然后将剩余固体溶于足量水中,添加过少量物质的组别中均有相同组成的不溶物。测定结果如表:
已知ml>m2>m3,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组别 | ① | ② | ③ | ④ |
加入物质 | 无 | KMnO4 | MnO2 | Mn |
产生氧气的质量/g | 0 | ml | m2 | m3 |
不溶物的质量/g | 0 | wl | w2 | w3 |
已知ml>m2>m3,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残留不溶性物质的质量关系为w1>w2>w3 |
B.不加入其他物质时,KClO3未发生分解反应 |
C.KMnO4是KClO3分解制氧气效果最好的催化剂 |
D.3种物质的加入都有利于KClO3分解制氧气 |
8.
通过设计实验来鉴别物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四组物质的水溶液仅靠组内物质不可能鉴别出的一组是( )
A.Ba(OH)2 Na2SO4 HNO3 FeCl3 | B.AgNO3 NaCl HCl KNO3 |
C.Na2SO4 Na2CO3 BaCl2 HCl | D.CuSO4 NaNO3 KOH HCl |
9.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A B. B C. C D. D
![]() | ![]() | ![]() | ![]() |
A.向一定质量的 AgNO3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 | B.两份等体积5%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 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KNO3溶液蒸发适量水 |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
A. A B. B C. C D. D
10.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
B.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C.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 |
D.温度升高时,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
13.
下列关于物质的应用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 应用 | 原因分析 |
A | 利用NaOH中和酸性土壤 | NaOH显碱性 |
B | 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用活性炭除去异味 |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
C |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炼铁 | 一氧化碳具有氧化性 |
D | 用飞机在云层中撒布干冰,实施人工降雨 | 干冰升华放热 |
A.A | B.B | C.C | D.D |
14.
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锌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u的活动性比Ag强,只用盐酸无法探究两者活动性强弱 |
B.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 |
C.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 |
D.从m1变化到m2时,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变大 |
15.
小明为了比较X、Y、Z、W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稀盐酸、Z的硝酸盐溶液和W 的硝酸盐溶液,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表示能反应,“—”表示不能反应,“空白”表示未做该实验)。请你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试剂 | X | Y | Z | W |
稀盐酸 | √ | — | — | √ |
Z的硝酸盐溶液 | | √ | | |
W的硝酸盐溶液 | √ | | — | |
A.Y>Z>X>W | B.X>Y>W>Z | C.X>W>Y>Z | D.W>X>Y>Z |
16.
“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愚人金”与黄金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
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
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
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






A.![]() | B.![]() | C.![]() | D.![]() |
17.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甲、乙、丙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B.固体甲中含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 |
C.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加水的质量甲>乙>丙 |
D.t2℃时,将甲乙丙等质量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1℃,所得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
18.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MnO2 | KCl | 适量水 |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B | CO2 | H2 | 足量氧气 | 点燃 |
C | NaOH溶液 | Ca(OH)2 | 适量Na2CO3溶液 | 过滤 |
D | 稀盐酸 | 硝酸 | 适量硝酸银溶液 | 过滤 |
A.A | B.B | C.C | D.D |
19.
2019 年 3 月 30 日四川凉山突发森林大火,由于风向突变导致 30 名灭火人员壮烈牺牲;关于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D.扑灭森林大火的有效办法之一是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
6.选择题- (共1题)
7.填空题- (共3题)
22.
化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与生活:
(1)炒菜时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
(2)血红蛋白易与_____结合导致煤气中毒。
(3)眉山地区的生活用水多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_____(填“增大”或“减小”)。
(1)炒菜时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
(2)血红蛋白易与_____结合导致煤气中毒。
(3)眉山地区的生活用水多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_____(填“增大”或“减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