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研究氮的氧化物、碳的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I. 已知:①N2(g)+O2(g)=2NO(g) ΔH=+180.5 kJ·mol-1 ②CO的燃烧热△H=-283 kJ·mol-1。
(1)汽车排气管内安装的催化转化器,可使尾气中主要污染物(NO和CO)转化为无毒的大气循环物质,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NO和2 molCO进行该反应,下列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用序号填空))
①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1 CO的同时生成2a mol NO
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③混合气体中NO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II. 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
N2O5(g)+O2(g),向甲、乙两个体积都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0 mol NO2和1.0 mol O3,分别在T1、T2温度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n(O2)随时间(t)变化情况见下表:
(3)T1_____________T2(填>、<或=,下同),该反应ΔH______________0。
(4)甲容器中,0~3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υ(NO2)=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容器中NO2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将NO2(g)转化为N2O4(g),再以N2O4、O2、熔融NaNO3组成的燃料电池装置如下图所示,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Y。

(6)石墨I为__________极(选填正、负),Y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7)II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已知:①N2(g)+O2(g)=2NO(g) ΔH=+180.5 kJ·mol-1 ②CO的燃烧热△H=-283 kJ·mol-1。
(1)汽车排气管内安装的催化转化器,可使尾气中主要污染物(NO和CO)转化为无毒的大气循环物质,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NO和2 molCO进行该反应,下列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用序号填空))
①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1 CO的同时生成2a mol NO
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③混合气体中NO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II. 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

t/s | 0 | 3 | 6 | 12 | 24 | 36 |
甲容器(T1)n(O2)/mol | 0 | 0.36 | 0.60 | 0.80 | 0.80 | 0.80 |
乙容器(T2)n(O2)/mol | 0 | 0.30 | 0.50 | 0.70 | 0.85 | 0.85 |
(3)T1_____________T2(填>、<或=,下同),该反应ΔH______________0。
(4)甲容器中,0~3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υ(NO2)=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容器中NO2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将NO2(g)转化为N2O4(g),再以N2O4、O2、熔融NaNO3组成的燃料电池装置如下图所示,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Y。

(6)石墨I为__________极(选填正、负),Y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7)II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已知几种酸的电离常数如下:K(CH3COOH)=1.8×10-5; K1(H2CO3)=4.4×10-7;K2(H2CO3)=4.7×10-11;K(HClO)=4.0×10-8。
I.(1)常温下,0.1mol·L-1的下列三种溶液:①CH3COONa溶液 ②Na2CO3溶液 ③NaClO溶液,其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往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常温下,在25.00 mL 0.1000 mol·L-1 Na2CO3溶液中滴加0.1000 mol·L-1盐酸,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3)a点溶液中c(CO32-) :c(HCO3-) =______________。
(4)b点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______。b点溶液呈碱性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c过程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现有某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浓度,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步骤如下(结合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量取20.00mL样品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几滴酚酞;
②用c mol·L-1的标准盐酸溶液滴定至终点;
③重复两次实验,消耗盐酸的体积平均值为V1 mL;
④另取20.00mL样品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几滴甲基橙;
⑤用c mol·L-1的标准盐酸溶液滴定至终点;
⑥重复两次实验,消耗盐酸的体积平均值为V2 mL;
(6)步骤①中量取样品溶液所用仪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
(7)步骤②终点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样品溶液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用含c、V1、V2的式子表示),若步骤⑥中滴定结束时仰视读数,所得c( Na2CO3)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影响”)。
I.(1)常温下,0.1mol·L-1的下列三种溶液:①CH3COONa溶液 ②Na2CO3溶液 ③NaClO溶液,其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往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常温下,在25.00 mL 0.1000 mol·L-1 Na2CO3溶液中滴加0.1000 mol·L-1盐酸,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3)a点溶液中c(CO32-) :c(HCO3-) =______________。
(4)b点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______。b点溶液呈碱性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c过程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现有某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浓度,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步骤如下(结合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量取20.00mL样品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几滴酚酞;
②用c mol·L-1的标准盐酸溶液滴定至终点;
③重复两次实验,消耗盐酸的体积平均值为V1 mL;
④另取20.00mL样品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几滴甲基橙;
⑤用c mol·L-1的标准盐酸溶液滴定至终点;
⑥重复两次实验,消耗盐酸的体积平均值为V2 mL;
(6)步骤①中量取样品溶液所用仪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
(7)步骤②终点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样品溶液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用含c、V1、V2的式子表示),若步骤⑥中滴定结束时仰视读数,所得c( Na2CO3)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影响”)。
2.推断题- (共2题)
3.
乙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已知乙炔二聚反应如下:
三聚同理,现以乙炔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转化:

其中A为乙炔的二聚产物;E为乙炔的三聚产物,E分子中有四个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高分子D的结构为
。 回答下列问题:
(1)乙炔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电石制取乙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净化乙炔时,可用_______________(填试剂)除去其中的H2S、PH3等杂质气体。
(4)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5)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环己烯可由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反应下得到:
(也可表示为:
)
有机物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含六元环的二氯代烃G,G分子式为C8H10Cl2,写出G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种即可)。

三聚同理,现以乙炔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转化:

其中A为乙炔的二聚产物;E为乙炔的三聚产物,E分子中有四个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高分子D的结构为

(1)乙炔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电石制取乙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净化乙炔时,可用_______________(填试剂)除去其中的H2S、PH3等杂质气体。
(4)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5)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环己烯可由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反应下得到:


有机物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含六元环的二氯代烃G,G分子式为C8H10Cl2,写出G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种即可)。
4.
烃A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相对分子质量Mr(A),90<Mr(A)<110。取一定量A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A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红外光谱显示A分子中有苯环。有机物间的转化关系如图:

(1)A的实验式为_________;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A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2)A→B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用有机物D的同系物制取炸药TNT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F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机物甲为A的同系物,符合下列两个条件的甲的结构有____种(包括立体异构)。
①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A大14,②苯环上只有一条侧链。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五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2:2:2:3的物质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

(1)A的实验式为_________;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A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2)A→B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用有机物D的同系物制取炸药TNT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F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机物甲为A的同系物,符合下列两个条件的甲的结构有____种(包括立体异构)。
①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A大14,②苯环上只有一条侧链。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五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2:2:2:3的物质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0题)
5.
某生产工艺中用惰性电极电解Na2CO3溶液获得NaHCO3和NaOH,其原理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 接外电源负极 |
B.B出口为H2,C出口为NaHCO3溶液 |
C.阳极电极反应为4CO32-+2H2O-4e- = 4HCO3-+O2↑ |
D.应选用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时Na+从右侧往左移动 |
7.
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 ![]() |
B.ClCH2CH=CH2 + NaOH![]() |
C.2 CH3CH2OH![]() |
D.BrCH2CH3 + NaOH![]() |
9.
实验室制取乙烯并进行性质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 |
B.实验中溴水褪色即可证明产生了乙烯 |
C.制取乙烯反应中浓硫酸的主要作用为催化剂和脱水剂 |
D.控制该反应温度在170℃左右,有利于减少副反应发生 |
10.
下列关于苯和甲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
C.甲苯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主要生成2,4,6-三氯甲苯 |
D.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而苯不能,说明甲苯中甲基使苯环的活性增强 |
11.
玫瑰的香味物质中包含苎烯,苎烯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苎烯是乙烯的同系物 |
B.苎烯的分子式为C10H16 |
C.苎烯与HBr 1:1加成可得4种产物(不考虑立体异构) |
D.苎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 |
13.
下列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装置①来分离苯和溴苯的混合物 |
B.用装置②蒸馏工业乙醇可得到无水乙醇 |
C.重结晶提纯苯甲酸过程中要用到装置③进行分离操作 |
D.用装置④电解精炼铜,c电极为粗铜,d电极为精铜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推断题:(2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