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0854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5

1.单选题(共50题)

1.
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工业制HNO3的尾气中含有的NO2和NO常用NaOH溶液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NO不能被NaOH溶液吸收.同温、同压下NO2与NO的体积比如下,其中不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的是(  )
A.1:1B.1:3C.2:lD.3:1
2.
下列变化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B.葡萄酿酒C.石蜡熔化D.湿衣晾干
3.
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动物呼吸B.蜡烛燃烧C.钢铁生锈D.食物腐烂
4.
下列酸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碳酸具有不稳定性,遇热分解
B.浓盐酸有挥发性
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D.稀硫酸具有酸性
5.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B.金刚石作装饰品C.铜丝作导线D.氢气作能源
6.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B.密度C.可燃性D.溶解性
7.
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甲、乙、丙三种物质各30g,经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下:
物   质



新物质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30
30
30
0
反应后物质质量/g
待测
33
0
22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丙物质中所含有的元素种类是甲、乙、丁三种物质中所有的元素种类之和
B.变化后待测的甲的质量为5g
C.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甲物质有可能是单质
8.
物质R在0.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R+3O2XO2+2SO2,测得X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0.44g和1.28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R的质量为0.86g
B. 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 R中含有X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 XO2和SO2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9.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B.矿泉水C.液氧D.酱油
10.
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是(  )
A.氧B.硅C.铝D.铁
11.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依元素的相关信息,从图中不能直接获取的信息是(  )
A.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铱的元素符号是Ir
C.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7
D.铱元素的相对原质量为192.2
12.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汞B.氧气C.水D.硫酸铜
13.
纳米材料TiO2在光催化作用下,能将甲醛、苯等有害物质降解成CO2和H2O,提高了室内空气的质量.TiO2中Ti的化合价为(  )
A.+2B.+4C.﹣2D.﹣4
14.
大蒜是常见的调味品之一。大蒜中的主要成分大蒜素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大蒜素的化学式为C6H10S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蒜素属于氧化物
B.大蒜素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硫原子构成
C.大蒜素中碳元素、氢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6:10:3
D.大蒜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
15.
某气体可能由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或多种气体组成,经测定其中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2,则关于该气体的正确说法是(  )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CO和CO2的混合物
C.该气体最多的可能组成的2种
D.该气体最多的可能组成有3种
16.
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已知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电子数为()
A.25B.30C.55D.80
17.
原子结构中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电子层数B.质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D.中子数
18.
头发的成分能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据分析证明:健康人的头发每克大约含有铁130毫克,锌167~172毫克,铝5毫克,硼7毫克等.这里的铁、锌、铝、硼是指(  )
A. 元素     B. 原子 C. 分子 D. 氧化物
19.
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60B.2HC.2N2D.Fe
20.
硅酸钙(CaSiO3)是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硅酸钙中Si的化合价是()
A. +2 B. +3 C. -4 D. +4
21.
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 B. 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 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 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22.
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A.氧气B.氮气
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3.
氮气的用途很广泛,下列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
A.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
B.灯泡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
C.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
D.医疗氮气可作为危重病人的急救气
24.
在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用作保护气的一组是(  )
A.氧气、氮气B.氧气、二氧化碳
C.氮气、氩气D.氧气、氩气
25.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B.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C.燃料燃烧一般离不开氧
D.氧气可用于食品保鲜
26.
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27.
空气的成分中,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
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8.
室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立即产生氧气.下列各图中与该反应事实最相符的是(  )
A.B.
C.D.
29.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有关因素变化关系的是(  )
A.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B.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盐酸
C.对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不断加热
D.分别向等质量的铝粉和铁粉中加入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30.
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B.可能只有氢气
C.一定有一氧化碳气体D.一定有甲烷
31.
碳的单质中,质地较软,常用作电极的是(  )
A.炭黑B.石墨C.金刚石D.活性炭
32.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混入氧气中的氮气
通过炽热的铜网
B
检验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点燃
C
除去木炭粉中的氧化铜
在空气中灼烧
D
 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A.AB.BC.CD.D
33.
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
B.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铁和镁
C.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可能含有氯化铜和氯化亚铁
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
34.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到溶质量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经实验测定并绘制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见图),分析图象得到的以下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A.金属甲没有金属乙活泼
B.金属甲比金属乙的相对原子质量大
C.金属甲比金属乙的反应速率大
D.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化合价高
35.
不锈钢是一种合金,有耐腐蚀的重要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反应釜、炊具、装饰材料等。不锈钢中添加的主要元素是(  )
A.硅B.铬和镍C.锰D.钨
36.
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b点溶液是无色的
C.c点得到的固体为两种
D.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37.
在两只小烧杯中分别盛放一定质量的浓盐酸和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后,关于它们的组成情况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的质量都会减小B.溶质的质量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D.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
38.
如图所示,将密闭的相互连通的装置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使之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稀,烧碱潮解
B.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
C.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D.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39.
下列盐酸的用途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的是(  )
A.与锌粒反应制氢气
B.消除金属表面的锈
C.与石灰石反应制二氧化碳
D.与碳酸钠作泡沫灭火器的反应物
40.
柠檬汁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由此可知柠檬汁(  )
A.显酸性B.显碱性C.显中性D.无法确定
41.
燃放鞭炮对环境会造成污染,下列哪项污染与其无关(  )
A.噪音污染B.空气污染C.食品污染D.水污染
42.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43.
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44.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
45.
用量筒量取20毫升水,俯视读数造成误差,则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是(  )
A.20毫B.大于20毫升C.小于20毫升D.无法确定
46.
把水放在容积为30mL的试管里加热,水的体积一般不超过(  )
A.5mLB.10mLC.15mLD.20mL
47.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粉末B.取少量液体
C.过滤D.金属与酸反应
48.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    )
A.往右盘增加砝码B.从右盘减少砝码
C.向左调节平衡螺母D.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49.
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图,则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  )
A.极易溶于水B.不易溶于水
C.易溶于水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50.
下表是三种气体的密度(在0℃、101Kpa条件下测定)和溶解度(20℃、101Kpa条件下测定).实验室要收集SO2气体:可采取的方法是(  )
 
H2
CO2
SO2
密度(g/L)
0.08987
1.975
2.716
溶解度(g)
0.0001603
0.1688
11.28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集气法
D.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都可以

2.选择题(共10题)

51.

某同学尝试用鲜奶制作酸奶和用葡萄制作葡萄酒,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

52.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围绕着“认识和评价自我的途径”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提出了不少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
53.当n为非0自然数时,n和n+1的最大公因数是1.
54.当n为非0自然数时,n和n+1的最大公因数是1.
55.

关于挫折和创新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克服困难和挫折,需要勇于创新 

②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③挫折激励创新,创新战胜挫折   

④创新能够发掘我们的创造潜能

56.诗歌中常常借物咏志,如在《竹石》《石灰吟》中,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抒发他们做人的一种志向,这种志向是(    )
57.诗歌中常常借物咏志,如在《竹石》《石灰吟》中,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抒发他们做人的一种志向,这种志向是(    )
58.已知一组数据5,8,10,x,9的众数是8,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blank#}1{#/blank#}.
59.已知一组数据5,8,10,x,9的众数是8,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blank#}1{#/blank#}.
6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捅马蜂窝

冯骥才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 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 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 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  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乎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疱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 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招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爷爷说:“这就是蜇你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干嘛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厂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0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1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