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取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100 mL,向其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得到溶液A,向A中逐滴缓慢加入0.1mol/L的HCl溶液,产生的CO2气体体积 (标准状况)与所加HCl溶液的体积之间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A溶液中的溶质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通入的C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 mL。
(3)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

(1)A溶液中的溶质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通入的C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 mL。
(3)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
2.单选题- (共9题)
2.
W、X、Y、Z、N、M六种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氢化物的熔沸点W>Z,是因为W的非金属性强 |
B.单核离子的半径:Y2+>X+ |
C.溴与元素M同主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M的强 |
D.元素N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以推断N元素的单质可作半导体材料 |
3.
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③甲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④⑤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B.23Na、24Mg两种核素的中子数相等,因此互为同位素 |
C.CH3COOH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
D.16O、1H、2H、3H四种核素可构成4种水分子 |
5.
利用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相对分子质量286)来配制0.1mol/L的碳酸钠溶液980mL,假如其他操作均准确无误,下列情况会引起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
A.称取碳酸钠晶体28.6g |
B.溶解时进行加热,并将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至刻度线 |
C.转移时,对用于溶解碳酸钠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洗涤 |
D.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B.蒸馏操作时应把温度计的水银球浸入液面以下 |
C.可用淀粉化钾试纸鉴别碘水和溴水 |
D.焰色反应时,先用稀盐酸洗涤铂丝并在精灯火上灼烧至无色,然后再进行实验 |
7.
下列各组物质中,X表示某物质,Y表示X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Z表示要除去杂质加入的试剂,其中正确的组别是
| X | Y | Z |
A | FeCl2溶液 | FeCl3 | KSCN溶液 |
B | H2 | SO2 | NaOH溶液 |
C | Fe2(SO4)3溶液 | FeSO4 | Cl2 |
D | SiO2 | Fe2O3 | NaOH溶液 |
A.A | B.B | C.C | D.D |
8.
有一包实验室回收的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Cl、CuSO4、FeCl3、FeCl2、Mg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溶于水中,得到澄清透明溶液,将该溶液分成三份
②在其中一份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③第二份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有白色沉淀
④第三份溶液中滴加KSCN不显红色,再滴加双氧水,溶液显血红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取少量固体溶于水中,得到澄清透明溶液,将该溶液分成三份
②在其中一份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③第二份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有白色沉淀
④第三份溶液中滴加KSCN不显红色,再滴加双氧水,溶液显血红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中一定不含有CuSO4、FeCl3 |
B.固体中一定不含有Na2CO3、一定含有Na2SO4 |
C.固体中一定含有FeCl2,不一定含有NaCl |
D.另取一份溶液,滴加NaOH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固体中含有MgCl2 |
10.
《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 | B.萃取 | C.升华 | D.结晶 |
3.填空题- (共1题)
11.
下图为短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E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请完成下列问题:
(1)D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
(2)A、E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__(用具体的微粒符号表示,下同)。
(3)写出A和F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4)写出将过量C的最高价氧化物通入含B的盐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5)证明元素F和G的非金属性强弱(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请完成下列问题:
(1)D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
(2)A、E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__(用具体的微粒符号表示,下同)。
(3)写出A和F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4)写出将过量C的最高价氧化物通入含B的盐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5)证明元素F和G的非金属性强弱(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题- (共2题)
12.
某同学欲配制100mL 0.10molL﹣1的CuSO4溶液。以下操作1~5是其配制的过程及示意图:
操作1: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胆矾晶体并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操作2:将所得溶液转移到仪器X中,用蒸馏水冲洗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也转移到X中;
操作3:继续向X中加蒸馏水至液面离X的刻度线l~2cm处;
操作4、操作5:见图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操作1中,应称取胆矾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
(3)若其余操作步骤均正确,根据操作4所配的溶液浓度__(选填“偏大”、“偏小”、“无影响”或“无法判断”)。
操作1: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胆矾晶体并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操作2:将所得溶液转移到仪器X中,用蒸馏水冲洗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也转移到X中;
操作3:继续向X中加蒸馏水至液面离X的刻度线l~2cm处;
操作4、操作5:见图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操作1中,应称取胆矾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
(3)若其余操作步骤均正确,根据操作4所配的溶液浓度__(选填“偏大”、“偏小”、“无影响”或“无法判断”)。
13.
硫酸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
I.硫酸的各种制法。
(1)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就已采用加热胆矾(CuSO4· 5H2O)或绿矾(FeSO4·7H2O)的方法制取硫酸。FeSO4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 FeSO4
Fe2O3+SO2↑ +SO3↑。
①将FeSO4受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如下图装置中,以检验产生的气体中是否含有SO3和SO2。 能说明S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②有同学提出虚线框内盛装NaOH溶液的装置可以换成上图右边的a装置,其中多孔玻璃球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
(2)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接触法制备硫酸,其中一步为:2SO2+O2
2SO3。实验室模拟该过程常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b装置中装有浓硫酸,写出b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写出两点)。

Ⅱ.硫酸的性质。
(3)下图中甲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该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性质为______。

(4)当铜片与浓硫酸充分反应后,试管内并未出现蓝色溶液,而是看到白色固体,请写出检验白色固体的方法______________。
I.硫酸的各种制法。
(1)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就已采用加热胆矾(CuSO4· 5H2O)或绿矾(FeSO4·7H2O)的方法制取硫酸。FeSO4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 FeSO4

①将FeSO4受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如下图装置中,以检验产生的气体中是否含有SO3和SO2。 能说明S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②有同学提出虚线框内盛装NaOH溶液的装置可以换成上图右边的a装置,其中多孔玻璃球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
(2)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接触法制备硫酸,其中一步为:2SO2+O2


Ⅱ.硫酸的性质。
(3)下图中甲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该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性质为______。

(4)当铜片与浓硫酸充分反应后,试管内并未出现蓝色溶液,而是看到白色固体,请写出检验白色固体的方法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