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必修)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29048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0

1.单选题(共11题)

1.
下列关于乙酸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互为同分异构体B.都能氧化为乙醛
C.水溶液均显酸性D.可用石蕊溶液进行鉴别
2.
下列有机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C2H5OH + CH3COOHCH3COOC2H5+H2O
B.H﹣C≡C﹣H + HClH2C=CHCl
C. + HNO3+H2O
D. + Br2+HBr
3.
近期微博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是一系列苯的衍生物配以相应的文字形成的(如图所示)。苯()属于(    )
A.氧化物B.有机物
C.无机物D.硫化物
4.
以下食品中的有机成分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谷类中含有的淀粉B.植物油、动物脂肪中含有的油脂
C.食醋中含有的醋酸D.酒中含有的酒精
5.
14C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在高层大气中由宇宙射线产生的中子或核爆炸产生的中子轰击14N可使它转变为14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4C和14N互为同位素B.14C和C60是同素异形体
C.14C核素中的中子数为8D.14CO2的摩尔质量为46
6.
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A.分离水和酒精B.蒸发NH4Cl溶液得到NH4Cl晶体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转移溶液D.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7.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HCl
B.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HCO3固体中的少量NaCl
C.用丁达尔效应鉴别Al(OH)3胶体和Na2SO4溶液
D.用酚酞溶液鉴别NaOH溶液和KOH溶液
8.
铝碳酸镁 [AlaMgb•(CO3)c•(OH)d•eH2O] 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称取3.01 g铝碳酸镁样品,溶于50 mL 2 mol•L -1的盐酸(过量),收集到气体112 mL(标准状况);往所得溶液中加入40 mL 3 mol•L-1的NaOH溶液,过滤,将所得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1.74 g;再将滤液稀释到100 mL,测得溶液中OHˉ的浓度为0.1 mol•L -1。由计算可得e的值为
A.4B.5C.7D.8
9.
下列食品添加剂与类别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防腐剂——氯化钠、柠檬黄B.调味剂——亚硝酸钠、味精
C.营养强化剂——酱油中加铁、加锌D.着色剂——胡萝卜素、苯甲酸钠
10.
环境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污染的发生、危害和防治都与化学有关。根据有关的化学知识,下列措施和理由之间,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限制生产含磷洗衣剂——防止湖海出现“赤潮”
B.严禁排放未经处理的有毒工业废水——防止水土流失
C.不允许焚烧农作物秸秆——防止污染空气
D.限制生产不符合尾气排放标准的汽车——防止氮氧化物污染空气
11.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可用作净水剂B.甲醛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C.氢氧化钠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D.铝制容器可长期存放酸性食物

2.填空题(共1题)

12.
(1)中国的高铁技术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① 高铁座椅内填充有聚氨酯软质泡沫。聚氨酯属于_______(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
② 高铁信息传输系统中使用了光导纤维。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字母)。
a.铜     b.石墨 c.二氧化硅
③ 高铁轨道建设需用大量水泥。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为黏土和_________(填字母)。
a.石灰石 b.粗盐 c.纯碱
(2)营养平衡、合理用药是保证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① 在氢、钠、铁这三种元素中,属于人体生命活动必需微量元素的是____。(填元素符号)
② 下列物质中,具有抗菌消炎疗效的是____(填字母)。
a.氨基酸 b.阿斯匹林    c.青霉素
③ 如图为某品牌鸡精标签的一部分,其中能水解生成氨基酸的配料是_____,属于着色剂的是_____,属于防腐剂的是_____。

(3)为了减轻我市的雾霾状况,《苏州市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明确规定,自2017年1月1日起,姑苏区全区,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各区部分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① 燃煤是形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之一。向煤中加入一定量的石灰石进行“____”处理,可以减少SO2的排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汽车尾气中含有污染大气的NO和CO。给汽车排气管加装“催化转化器”,可使CO和NO反应生成无毒无污染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③ 含铬元素的废水必须治理达标。某兴趣小组探究含铬(Cr2O72ˉ)废水的处理方法,制定的方案是先用(NH4)2Fe(SO4)2将Cr2O转化为Cr3,再用氨水将Cr3转变成难溶的Cr(OH)3。该过程中的氧化剂为______;该方案处理后的废水中因含有大量______(填离子符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实验题(共1题)

13.
自然界水体中的碳元素主要以碳酸盐、碳酸氢盐和有机物形式存在。水体中有机物含量是水质的重要指标,常用总有机碳衡量(总有机碳=)。
某学生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方法测定采集水样的总有机碳。

步骤1:量取50 mL水样,加入足量硫酸,加热,通N2,并维持一段时间(装置见右图,夹持类仪器省略)。
步骤2:再向水样中加入过量的K2Cr2O7溶液(可将有机物中的碳元素氧化成CO2),加热,充分反应,生成的CO2完全被100 mL 0.205 mol·L-1的Ba(OH)2溶液吸收。
步骤3:将吸收CO2后的浊液过滤并洗涤沉淀,再将洗涤得到的滤液与原滤液合并,加水配制成500 mL溶液。量取25.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并滴加0.050 00 mol·L-1的H2C2O4溶液,发生反应:Ba(OH)2+H2C2O4===BaC2O4↓+2H2O,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H2C2O4溶液20.00 mL。
(1)步骤1的目的是________。
(2)计算水样的总有机碳(以mg·L-1表示),并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
(3)用上述实验方法测定的水样总有机碳一般低于实际值,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温燃烧可将水样中的碳酸盐、碳酸氧盐和有机物所含碳元素转化为CO2,结合高温燃烧的方法,改进上述实验。
①请补充完整改进后的实验方案:取V L的水样,分为两等份;将其中一份水样高温燃烧,测定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n1 mo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定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n2 mol。
②利用实验数据计算,所取水样的总有机碳为________mg·L-1(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