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流程- (共1题)
1.
氯化亚铜(CuCl,白色、易被氧化,Ksp=1.2×10-6)广泛用作催化剂、脱臭剂、脱色剂等。工业上用初级铜矿粉(主要含Cu2S、CuS、Fe2O3、FeO等)制备活性CuCl的流程如下:
(1)反应Ⅰ中Cu2S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S+MnO2 + H2SO4→CuSO4 +S+MnSO4 + H2O(未配平);滤渣Ⅰ成分是:__________。

(2)除Mn2+时得MnCO3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Cu(OH)2可溶于氨水形成深蓝色溶液。
Cu(OH)2+4NH3
[Cu(NH3)4]2++2OH-。蒸氨条件及蒸氨效果见下表:
由表中信息可知蒸氨的条件应选_______(填序号),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选择该条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证明通过如图装置也可获得CuCl,现象为

阴极:产生无色气体;
阳极: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且逐渐增多;
U形管底部:靠近阴极区白色胶状沉淀逐渐转化为淡黄色沉淀。
①生成CuCl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同学提出:淡黄色沉淀可能是CuOH,以下是从资料中查阅到CuOH的有关信息,哪些不能支持该同学的说法________。(填序号)
a.容易脱水变成红色的Cu2O
b.CuOH是黄色或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
c.CuOH的Ksp=2×10-15
d.易被氧化成Cu(OH)2
(1)反应Ⅰ中Cu2S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S+MnO2 + H2SO4→CuSO4 +S+MnSO4 + H2O(未配平);滤渣Ⅰ成分是:__________。

(2)除Mn2+时得MnCO3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Cu(OH)2可溶于氨水形成深蓝色溶液。
Cu(OH)2+4NH3

序号 | 温度/℃ | 时间/min | 压强/KPa | 残液颜色 |
a | 110 | 60 | 101.3 | 浅蓝色 |
b | 100 | 40 | 74.6 | 几乎很浅 |
c | 90 | 30 | 60.0 | 无色透明 |
由表中信息可知蒸氨的条件应选_______(填序号),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选择该条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证明通过如图装置也可获得CuCl,现象为

阴极:产生无色气体;
阳极: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且逐渐增多;
U形管底部:靠近阴极区白色胶状沉淀逐渐转化为淡黄色沉淀。
①生成CuCl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同学提出:淡黄色沉淀可能是CuOH,以下是从资料中查阅到CuOH的有关信息,哪些不能支持该同学的说法________。(填序号)
a.容易脱水变成红色的Cu2O
b.CuOH是黄色或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
c.CuOH的Ksp=2×10-15
d.易被氧化成Cu(OH)2
2.综合题- (共4题)
2.
氮氧化物的存在会破坏地球环境,人们一直在积极探索改善大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1)NO加速臭氧层被破坏,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① NO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已知:O3(g) + O(g) === 2O2(g) ΔH = -143 kJ/mol
反应1:O3(g) + NO(g) === NO2(g) + O2(g) ΔH1 = -200.2 kJ/mol
反应2: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已知 N2(g)+O2(g)
2NO(g) ΔH=+181.5kJ·mol-1。某科研小组尝试利用固体表面催化工艺进行NO的分解。若用
、
、
和
分别表示N2、NO、O2和固体催化剂,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分解NO的过程如图所示。从吸附到解吸的过程中,能量状态最低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利用电解法处理高温空气中稀薄的NO(O2浓度约为NO浓度十倍),装置示意图如图,固体电解质可传导O2-

①阴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消除一定量的NO所消耗的电量远远大于理论计算量,可能的原因是(不考虑物理因素)____________。
③通过更换电极表面的催化剂可明显改善这一状况,利用催化剂具有_________性。
(4)温度为T1时,在容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6mol的NO2,达平衡时c(O2)=0.2mol/L,仅发生反应:2NO2(g)
2NO(g)+O2 (g)(△H>0)。实验测得:v正=v (NO2)消耗=k正c2(NO2),v逆=v(NO)消耗=2v(O2)消耗=k逆c2(NO) •c(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仅受温度影响。当温度改变为T2时,若k正=k逆,则T1______T2(填“>”或“<”),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______。

(1)NO加速臭氧层被破坏,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① NO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已知:O3(g) + O(g) === 2O2(g) ΔH = -143 kJ/mol
反应1:O3(g) + NO(g) === NO2(g) + O2(g) ΔH1 = -200.2 kJ/mol
反应2: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已知 N2(g)+O2(g)






(3)利用电解法处理高温空气中稀薄的NO(O2浓度约为NO浓度十倍),装置示意图如图,固体电解质可传导O2-

①阴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消除一定量的NO所消耗的电量远远大于理论计算量,可能的原因是(不考虑物理因素)____________。
③通过更换电极表面的催化剂可明显改善这一状况,利用催化剂具有_________性。
(4)温度为T1时,在容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6mol的NO2,达平衡时c(O2)=0.2mol/L,仅发生反应:2NO2(g)

3.
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2018年中国化学会制作了新版周期表,包含118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硅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2)化合物W是由AB两种元素构成的,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
(3)用M单质作阳极,J单质作阴极,Ca(HCO3)2溶液作电解液,进行电解,阴极生成的气体和沉淀分别是______,阳极也生成气体和沉淀,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
(4)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碳化硅中碳元素显负价的原因______。
(5)第118号元素为Og(中文名“
”,à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Og是第七周期0族元素 b.Og原子的核外有118个电子
c.Og在同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 d.中子数为179的Og核素符号是
(6)已知X与Y是位于相邻周期的同主族元素。某温度下,X、Y的单质与H2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X =9.7×1012、KY =5.6×107。Y是______(填元素符号),判断理由是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B | |
| | | | | | | | | | | | M | | | | x | |
|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写出硅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2)化合物W是由AB两种元素构成的,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
(3)用M单质作阳极,J单质作阴极,Ca(HCO3)2溶液作电解液,进行电解,阴极生成的气体和沉淀分别是______,阳极也生成气体和沉淀,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
(4)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碳化硅中碳元素显负价的原因______。
(5)第118号元素为Og(中文名“

a.Og是第七周期0族元素 b.Og原子的核外有118个电子
c.Og在同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 d.中子数为179的Og核素符号是

(6)已知X与Y是位于相邻周期的同主族元素。某温度下,X、Y的单质与H2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X =9.7×1012、KY =5.6×107。Y是______(填元素符号),判断理由是______。
4.
芳香族化合物X和Y都是从樟脑科植物中提取的香料.X可按如图路线合成Y.

已知:①RCH=CHR′
RCHO+R′CHO
②不含α-氢原子(与醛基直接相连的碳上的氢)的醛在浓碱作用下醛分子自身同时发生氧化与还原反应,生成相应的羧酸(在碱溶液中生成羧酸盐)和醇的反应。
如:2HCHO
HCOOH+CH3OH
(1)X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Y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D+G→Y的有机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下列物质不能与D反应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
a.金属钠 b.氢溴酸 c.碳酸钠溶液 d.乙酸
(5)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X→G的第①步反应__________________E→F:______________
(6)G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G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要考虑空间立体异构)
i.能发生银镜反应 ii.能发生水解反应 iii.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
(7)G的一种同分异构体H的结构简式为
,写出以
为有机原料,制取H的合成路线(可任选无机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①RCH=CHR′

②不含α-氢原子(与醛基直接相连的碳上的氢)的醛在浓碱作用下醛分子自身同时发生氧化与还原反应,生成相应的羧酸(在碱溶液中生成羧酸盐)和醇的反应。
如:2HCHO

(1)X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Y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D+G→Y的有机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下列物质不能与D反应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
a.金属钠 b.氢溴酸 c.碳酸钠溶液 d.乙酸
(5)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X→G的第①步反应__________________E→F:______________
(6)G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G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要考虑空间立体异构)
i.能发生银镜反应 ii.能发生水解反应 iii.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
(7)G的一种同分异构体H的结构简式为


5.
中国炼丹家约在唐代或五代时期掌握了以炉甘石点化鑰石(即石金)的技艺:将炉甘石(ZnCO3)、赤铜矿(主要成分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至800℃左右可制得与黄金相似的输石金。回答下列问题:
(1)锌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铜元素基态原子中的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___。
(2)硫酸锌溶于过量氨水形成[Zn(NH3)]SO4溶液。
①[Zn(NH3)4]SO4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_, [Zn(NH3)4]2+中含有的化学键有_______。
②NH3分子中,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 NH3在H2O中的溶解度____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的第一电离能为I1(Cu)=745.5 kJ·mol-1,第二电离能为l2(Cu)=1957.9 kJ·mol-1,锌的第一电离能为I1(Zn)=906.4 kJ·mol-1,第二电离能为I2(Zn)=1733.3kJ·mo1-1,I2(Cu)>I2(Zn)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Cu2O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O2-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若Cu2O的密度为dg·cm-3,则晶胞参数a=___________nm。
(1)锌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铜元素基态原子中的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___。
(2)硫酸锌溶于过量氨水形成[Zn(NH3)]SO4溶液。
①[Zn(NH3)4]SO4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_, [Zn(NH3)4]2+中含有的化学键有_______。
②NH3分子中,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 NH3在H2O中的溶解度____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的第一电离能为I1(Cu)=745.5 kJ·mol-1,第二电离能为l2(Cu)=1957.9 kJ·mol-1,锌的第一电离能为I1(Zn)=906.4 kJ·mol-1,第二电离能为I2(Zn)=1733.3kJ·mo1-1,I2(Cu)>I2(Zn)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Cu2O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O2-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若Cu2O的密度为dg·cm-3,则晶胞参数a=___________nm。
3.单选题- (共9题)
6.
据报道,用甲酸提供氢气的燃料电池由瑞士科技工作者开发成功。燃料电池包括两个部分:甲(HYFORM)中使用钌(Ru)基催化剂从甲酸中产生氢气;乙(PEMFC)是以NaOH为电解质的氢氧燃料电池。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燃料电池使用的甲酸比氢气更易储存和运输
B. Y室的电极反应式:O2+4H++4e-=2H2O
C. X室为负极室,Y室为正极室
D. 甲中消耗1mol甲酸,乙中转移2mol电子

A. 该燃料电池使用的甲酸比氢气更易储存和运输
B. Y室的电极反应式:O2+4H++4e-=2H2O
C. X室为负极室,Y室为正极室
D. 甲中消耗1mol甲酸,乙中转移2mol电子
7.
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2++2e-===Cu |
B.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17H35COOH+C2H518OH![]() |
C.由Na和Cl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
D.常温时,0.1 mol·L-1氨水的pH=11.1:NH3·H2O![]() |
8.
化合物如图的分子式均为C7H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M、N均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 B.W、M、N的一氯代物数目相等 |
C.W、M、N分子中的碳原子均共面 | D.W、M、N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9.
前20号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分列四个不同周期和四个不同主族。其中A为Y元素组成的单质;甲、乙、丙、丁、戊为上述四种元素组成的二元或三元化合物;常温下乙为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Z>Y |
B.反应①为吸热反应 |
C.反应②为工业上制备漂白粉的反应原理 |
D.X、Y分别与Z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一定相同 |
10.
《本草纲目》对白酒(俗称烧酒)的制造过程有如下叙述:“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干馏 | B.蒸发 | C.蒸馏 | D.升华 |
11.
普通锌锰电池筒内无机物主要成分是MnO2、NH4Cl、ZnCl2等。某研究小组探究废旧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并回收利用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转移固体 |
B.操作②为过滤,得到的滤液显碱性 |
C.操作③中盛放药品的仪器是坩埚 |
D.操作④的目的是除去滤渣中的杂质 |
12.
下列实验中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相同条件下,用1mol·L−1的CH3COOH和1mol·L−1的HCl分别做导电性实验 | CH3COOH溶液对应的灯泡较暗 | CH3COOH是弱电解质 |
B | 向某溶液中加铜和浓H2SO4 | 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NO3- |
C | 向某钠盐中滴加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 品红溶液褪色 | 该钠盐为Na2SO3或NaHSO3 |
D | 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 | 先出现蓝色 沉淀 | Ksp[Mg(OH)2]>Ksp[Cu(OH)2] |
A.A | B.B | C.C | D.D |
13.
从海水的母液中提取金属镁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沉镁可加入石灰乳 |
B.步骤③脱水时,在空气中加热MgCl2·6H2O得到MgCl2 |
C.步骤④中镁在阴极生成 |
D.设计步骤①、②、③的主要目的是富集镁元素 |
14.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报纸包装食物属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应以提倡。 |
B.![]() |
C.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加工后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
D.防伪荧光油墨由颜料与树脂连接料等制成,其中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
4.实验题- (共1题)
15.
氢化锂(LiH)在干燥的空气中能稳定存在,遇水或酸能够引起燃烧。某活动小组准备使用下列装置制备LiH固体。

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1)仪器的组装连接:上述仪器装置按气流从左到右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加入药品前首先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不必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其中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添加药品: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定量金属锂(固体石蜡密封),然后在甲苯中浸洗数次,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快速把锂放入到石英管中。
(3)通入一段时间氢气后加热石英管,通氢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加热D处的石英管之前,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
(4)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冷却,然后取出LiH,装入氮封的瓶里,保存于暗处。采取上述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避免LiH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而发生危险,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5)准确称量制得的产品0.174g,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水反应后,共收集到气体470.4 m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则产品中LiH与L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1)仪器的组装连接:上述仪器装置按气流从左到右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加入药品前首先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不必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其中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添加药品: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定量金属锂(固体石蜡密封),然后在甲苯中浸洗数次,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快速把锂放入到石英管中。
(3)通入一段时间氢气后加热石英管,通氢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加热D处的石英管之前,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
(4)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冷却,然后取出LiH,装入氮封的瓶里,保存于暗处。采取上述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避免LiH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而发生危险,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5)准确称量制得的产品0.174g,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水反应后,共收集到气体470.4 m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则产品中LiH与L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工业流程:(1道)
综合题:(4道)
单选题:(9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