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铁的化合物有广泛用途,如碳酸亚铁(FeCO3)可作为补血剂,铁红(Fe2O3)可作为颜料。利用某硫酸厂产生的烧渣(主要含Fe2O3、FeO,还有一定量的SiO2)制备碳酸亚铁的流程如下:

(1)“酸溶”时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
(2)①“还原”时,FeS2与H2SO4不反应,Fe3+通过两个反应被还原,其中一个反应如下:FeS2 +14Fe3+ +8H2O=15Fe2++2SO42-+16H+,则另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FeS2还原后,检验Fe3+是否反应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①“沉淀”时,需控制pH不宜过高,否则生成的FeCO3中可能混有___杂质;
②写出加入NH4HCO3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所得FeCO3需充分洗涤,检验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FeCO3浊液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有部分固体表面变为红褐色,同时释放出CO2,则与FeCO3反应的物质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5)FeCO3在空气中煅烧生成Fe2O3时,也会生成FeO。现煅烧34.8g的FeCO3,得到Fe2O3和FeO的混合物23.76g。则Fe2O3的质量为______ g。

(1)“酸溶”时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
(2)①“还原”时,FeS2与H2SO4不反应,Fe3+通过两个反应被还原,其中一个反应如下:FeS2 +14Fe3+ +8H2O=15Fe2++2SO42-+16H+,则另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FeS2还原后,检验Fe3+是否反应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①“沉淀”时,需控制pH不宜过高,否则生成的FeCO3中可能混有___杂质;
②写出加入NH4HCO3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所得FeCO3需充分洗涤,检验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FeCO3浊液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有部分固体表面变为红褐色,同时释放出CO2,则与FeCO3反应的物质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5)FeCO3在空气中煅烧生成Fe2O3时,也会生成FeO。现煅烧34.8g的FeCO3,得到Fe2O3和FeO的混合物23.76g。则Fe2O3的质量为______ g。
2.工业流程- (共1题)
2.
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利用海水可以获得很多化工产品。
(1)海水中制得的氯化钠可用于生产烧碱及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利用制盐后的盐卤提取溴的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已略去):

将Br2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____

(3)盐卤蒸发冷却后析出卤块的主要成分是MgCl2,此外还含Fe2+、Fe3+、Mn2+等离子。以卤块为原料制得镁的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已略去):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①步骤②中需控制pH=9.8,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NaClO 氧化Fe2+得到Fe(OH)3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③需在HCl保护气中加热进行,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_。
④NaClO还能除去盐卤中的CO(NH2)2,生成盐和能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除去0.1mol CO(NH2)2时消耗NaClO_______g。
(1)海水中制得的氯化钠可用于生产烧碱及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利用制盐后的盐卤提取溴的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已略去):

将Br2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____

(3)盐卤蒸发冷却后析出卤块的主要成分是MgCl2,此外还含Fe2+、Fe3+、Mn2+等离子。以卤块为原料制得镁的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已略去):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物质 | 开始沉淀 | 沉淀完全 |
Fe(OH)3 | 2.7 | 3.7 |
Fe(OH)2 | 7.6 | 9.6 |
Mn(OH)2 | 8.3 | 9.8 |
Mg(OH) 2 | 9.6 | 11.1 |
①步骤②中需控制pH=9.8,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NaClO 氧化Fe2+得到Fe(OH)3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③需在HCl保护气中加热进行,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_。
④NaClO还能除去盐卤中的CO(NH2)2,生成盐和能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除去0.1mol CO(NH2)2时消耗NaClO_______g。
3.单选题- (共3题)
3.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很多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选项 | 古诗文 | 化学知识 |
A |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 | 鉴别硝石和朴消利用了焰色反应 |
B |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 “强水”是指氢氟酸 |
C | 《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 剂钢为铁的合金,其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高 |
D | 《诗经·大雅·绵》:“堇茶如饴。”郑玄笺:“其所生菜, 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 糖类均有甜味,且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
A.A | B.B | C.C | D.D |
4.
A、B、C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三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为35,且C的原子序数是A的2倍。A、B、C三种元素的单质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水溶液均显碱性
B. 甲是碱性氧化物,乙是酸性氧化物
C. 甲、乙可能都有漂白性,其漂白原理相同
D. 丙的水溶液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溶液可能会变浑浊

A.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水溶液均显碱性
B. 甲是碱性氧化物,乙是酸性氧化物
C. 甲、乙可能都有漂白性,其漂白原理相同
D. 丙的水溶液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溶液可能会变浑浊
5.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向2 mL 0.01mol/L的 FeCl3溶液中加入1滴KSCN溶液,再加入足量铁粉,充分振荡 | 溶液变为红色,加入铁粉后红色褪去,变为浅绿色 | Fe3+比Fe2+的氧化性强 |
B |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逐渐变蓝 | NH4HCO3分解产生氨气 |
C |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将其放置在坩埚中加热 | 钠表面变暗,加热时,钠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 钠易与氧气反应,加热时生成Na2O的速率加快 |
D | 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 | 一支无明显现象,另一支产生黄色沉淀 | 相同条件下,AgI比AgCl的溶解度小 |
A.A | B.B | C.C | D.D |
4.实验题- (共1题)
6.
某小组设计不同实验方案比较Cu2+、Ag+ 的氧化性。
(1)方案1:通过置换反应比较
向酸化的AgNO3溶液插入铜丝,析出黑色固体,溶液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说明氧化性Ag+>Cu2+。
(2)方案2:通过Cu2+、Ag+ 分别与同一物质反应进行比较
①经检验,Ⅰ中溶液不含I2,黄色沉淀是________。
②经检验,Ⅱ中溶液含I2。推测Cu2+做氧化剂,白色沉淀A是CuI。确认A的实验如下:

a.检验滤液无I2。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含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
b.白色沉淀B是________。
c.白色沉淀A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说明氧化性Ag+>Cu2+。
(3)分析方案2中Ag+ 未能氧化I- ,但Cu2+氧化了I-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电极均为石墨,溶液浓度均为 1 mol/L,b、d中溶液pH≈4)
① a中溶液呈棕黄色的原因是_______(用电极反应式表示)。
② “实验3”不能说明Cu2+氧化了I-。依据是空气中的氧气也有氧化作用,设计实验证实了该依据,实验方案及现象是_______。
③方案2中,Cu2+能氧化I-,而Ag+未能氧化I-的原因:_______。(资料:Ag+ + I- =" AgI↓" K1 =1.2×1016;2Ag+ + 2I- =" 2Ag↓+" I2 K2 = 8.7×108)
(1)方案1:通过置换反应比较
向酸化的AgNO3溶液插入铜丝,析出黑色固体,溶液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说明氧化性Ag+>Cu2+。
(2)方案2:通过Cu2+、Ag+ 分别与同一物质反应进行比较
实验 | 试剂 | 编号及现象 | |
试管 | 滴管 | ||
![]() | 1.0 mol/L KI溶液 | 1.0 mol/LAgNO3溶液 | Ⅰ.产生黄色沉淀,溶液无色 |
1.0 mol/LCuSO4溶液 | Ⅱ.产生白色沉淀A,溶液变黄 |
①经检验,Ⅰ中溶液不含I2,黄色沉淀是________。
②经检验,Ⅱ中溶液含I2。推测Cu2+做氧化剂,白色沉淀A是CuI。确认A的实验如下:

a.检验滤液无I2。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含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
b.白色沉淀B是________。
c.白色沉淀A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说明氧化性Ag+>Cu2+。
(3)分析方案2中Ag+ 未能氧化I- ,但Cu2+氧化了I-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编号 |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实验 | ![]() | ![]() | ![]() |
现象 | 无明显变化 | a中溶液较快变棕黄色,b中电极 上析出银;电流计指针偏转 | c中溶液较慢变浅黄色; 电流计指针偏转 |
(电极均为石墨,溶液浓度均为 1 mol/L,b、d中溶液pH≈4)
① a中溶液呈棕黄色的原因是_______(用电极反应式表示)。
② “实验3”不能说明Cu2+氧化了I-。依据是空气中的氧气也有氧化作用,设计实验证实了该依据,实验方案及现象是_______。
③方案2中,Cu2+能氧化I-,而Ag+未能氧化I-的原因:_______。(资料:Ag+ + I- =" AgI↓" K1 =1.2×1016;2Ag+ + 2I- =" 2Ag↓+" I2 K2 = 8.7×108)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工业流程:(1道)
单选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