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市长郡芙蓉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0009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3

1.计算题(共1题)

1.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10g某锌样品(含少量杂质,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当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100g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象,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 g.
(2)样品中锌的质量是多少?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2.推断题(共1题)

2.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是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所示.“﹣”表示相互间能反应,“→”表示能转化.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图乙表示的是A、C的相关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_____.
(2)C的用途之一为_____.
(3)①②③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都可能为_____.
(4)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简答题(共1题)

3.
水与我们密切相关,请回答:
(1)湘江是长沙的母亲河,湘江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日常生活中用水冲泡下列物品,能够得到溶液的是_____(填序号)。
A 咖啡   B 麦片   C 奶粉   D 蔗糖

4.科学探究题(共1题)

4.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间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2.反应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废液中的溶质是NaC1、Na2CO3和HCl
猜想2:废液中的溶质只有NaC1
猜想3: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HCl
猜想4:废液中的溶质是NaC1、Na2CO3
(讨论与交流)
小明同学认为其中有一个猜想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这个猜想是_____。
(实验与结论)
(1)小亮同学为验证猜想3,取少量反应后的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不变色,于是小亮得出猜想3是正确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
(2)验证猜想4,可选择的试剂有_____。
A 酚酞溶液    B 氢氧化钾溶液 C 稀硫酸 D 氯化钡溶液
(拓屐与应用)若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根据盐酸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_____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

5.单选题(共13题)

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乙醇可作燃料B.氧气用于切割金属
C.氮气作保护气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6.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乙是生成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3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7.
点燃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单质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该反应中,生成物C与D的物质质量比为14:9
8.
大蒜是常见的调味品之一,大蒜中主要成分大蒜素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大蒜素的化学式为C6H10S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蒜素的一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硫原子构成
B.大蒜素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
C.大蒜素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0:3
D.大蒜素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为:12×6+1×10+32×3
9.
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向装有某固体的广口瓶中滴加一种液体后,发现气球胀大,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组合不可能是( )
序号
固体
液体
A
锌粒
稀硫酸
B
氢氧化钠

C
碳酸钙
稀盐酸
D
硝酸铵

 
A.AB.BC.CD.D
10.
下列方法能区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A.闻气味B.观察颜色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倒入适量石灰水
11.
下列防锈措施合理的是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链条B.在铁制暖气片上刷“银粉”
C.用“钢丝球”打磨铝锅表面D.用过的菜刀及时用盐水清洗
12.
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8%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l00mL的量筒
13.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t2℃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B. 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
C. 由t2℃降到t1℃丙溶液浓度一定不发生变化
D. 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4.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保存方法.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由此可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5.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选用的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方案
A
H2
H2O(气)
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
B
CO
CO2
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CuO
Fe粉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干燥
D
NaOH溶液
Ca(OH)2
往溶液通入CO2后,过滤
 
A.AB.BC.CD.D
16.
每年的 4月15日是我国“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17.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B. 倾倒液体
C. 称量固体D. 过滤

6.选择题(共1题)

18.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7.填空题(共2题)

19.
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1)酒精的化学式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_____;
(3)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
20.
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到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若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_____(填离子符号),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单质有_____。

8.实验题(共2题)

21.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
(2)实验室加热KMnO4制O2时,应选用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填装置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该从导气管口_____端通入。
22.
实验小组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

(1)实验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此时溶液的pH_____(填“>”、“<”或“=”)7,说明酸能与碱发生化学反应。
(2)写出该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