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10g某锌样品(含少量杂质,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当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100g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象,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 g.
(2)样品中锌的质量是多少?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1)根据图象,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 g.
(2)样品中锌的质量是多少?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2.推断题- (共1题)
2.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是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所示.“﹣”表示相互间能反应,“→”表示能转化.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图乙表示的是A、C的相关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_____.
(2)C的用途之一为_____.
(3)①②③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都可能为_____.
(4)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_____.
(2)C的用途之一为_____.
(3)①②③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都可能为_____.
(4)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简答题- (共1题)
3.
水与我们密切相关,请回答:
(1)湘江是长沙的母亲河,湘江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日常生活中用水冲泡下列物品,能够得到溶液的是_____(填序号)。
A 咖啡 B 麦片 C 奶粉 D 蔗糖
(1)湘江是长沙的母亲河,湘江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日常生活中用水冲泡下列物品,能够得到溶液的是_____(填序号)。
A 咖啡 B 麦片 C 奶粉 D 蔗糖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间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2.反应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废液中的溶质是NaC1、Na2CO3和HCl
猜想2:废液中的溶质只有NaC1
猜想3: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HCl
猜想4:废液中的溶质是NaC1、Na2CO3
(讨论与交流)
小明同学认为其中有一个猜想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这个猜想是_____。
(实验与结论)
(1)小亮同学为验证猜想3,取少量反应后的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不变色,于是小亮得出猜想3是正确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
(2)验证猜想4,可选择的试剂有_____。
A 酚酞溶液 B 氢氧化钾溶液 C 稀硫酸 D 氯化钡溶液
(拓屐与应用)若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根据盐酸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_____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

(提出间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2.反应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废液中的溶质是NaC1、Na2CO3和HCl
猜想2:废液中的溶质只有NaC1
猜想3: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HCl
猜想4:废液中的溶质是NaC1、Na2CO3
(讨论与交流)
小明同学认为其中有一个猜想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这个猜想是_____。
(实验与结论)
(1)小亮同学为验证猜想3,取少量反应后的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不变色,于是小亮得出猜想3是正确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
(2)验证猜想4,可选择的试剂有_____。
A 酚酞溶液 B 氢氧化钾溶液 C 稀硫酸 D 氯化钡溶液
(拓屐与应用)若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根据盐酸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_____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
5.单选题- (共13题)
6.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18 | 1 | 2 | 32 |
反应后质量/g | X | 26 | 2 | 12 |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
B.乙是生成物 |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3 |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7.
点燃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单质 |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
D.该反应中,生成物C与D的物质质量比为14:9 |
8.
大蒜是常见的调味品之一,大蒜中主要成分大蒜素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大蒜素的化学式为C6H10S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蒜素的一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硫原子构成 |
B.大蒜素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 |
C.大蒜素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0:3 |
D.大蒜素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为:12×6+1×10+32×3 |
9.
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向装有某固体的广口瓶中滴加一种液体后,发现气球胀大,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组合不可能是( )

序号 | 固体 | 液体 |
A | 锌粒 | 稀硫酸 |
B | 氢氧化钠 | 水 |
C | 碳酸钙 | 稀盐酸 |
D | 硝酸铵 | 水 |

A.A | B.B | C.C | D.D |
12.
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8% |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
C.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l00mL的量筒 |
13.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t2℃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B. 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
C. 由t2℃降到t1℃丙溶液浓度一定不发生变化
D. 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A. t2℃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B. 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
C. 由t2℃降到t1℃丙溶液浓度一定不发生变化
D. 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4.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保存方法.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由此可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15.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选用的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方案 |
A | H2 | H2O(气) | 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 |
B | CO | CO2 | 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C | CuO | Fe粉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干燥 |
D | NaOH溶液 | Ca(OH)2 | 往溶液通入CO2后,过滤 |
A.A | B.B | C.C | D.D |
16.
每年的 4月15日是我国“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 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
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 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
6.选择题- (共1题)
7.填空题- (共2题)
20.
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到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若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_____(填离子符号),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单质有_____。
8.实验题- (共2题)
21.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
(2)实验室加热KMnO4制O2时,应选用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填装置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该从导气管口_____端通入。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
(2)实验室加热KMnO4制O2时,应选用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填装置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该从导气管口_____端通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