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某公司生产的新型融雪剂,其成分是无水CaCl2和少量的NaCl,为测定CaCl2的含量,同学称取该样品12g,加水充分溶解成溶液,然后取一定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分五次加入,充分振荡,实验数据见表。取你分析数据并进行诱导计算。
(1)上表x=_________。
(2)样品中CaCl2的质量分数________。
次数 | 1 | 2 | 3 | 4 | 5 |
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生成沉淀的质量/g | 2.5 | x | 7.5 | 10 | 10 |
(1)上表x=_________。
(2)样品中CaCl2的质量分数________。
2.
某化肥生产厂家,生产硝酸铵(NH4NO3)时,在包装袋上印有“含氮量40%”的字样。请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硝酸铵(NH4NO3)含有___________种元素。
(2)包装袋上“含氮量40%”的数据是__________的(填“合理”“不合理”)。
(1)硝酸铵(NH4NO3)含有___________种元素。
(2)包装袋上“含氮量40%”的数据是__________的(填“合理”“不合理”)。
2.推断题- (共1题)
3.
如图表示碱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性质关系(“—”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问题。

(1)X的物质类别____________。
(2)根据性质①写出检验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性质②写出能体现碱的相似化学性质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1)X的物质类别____________。
(2)根据性质①写出检验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性质②写出能体现碱的相似化学性质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某校同学开展以“燃烧的条件”为主题的探究实验活动,请你作为成员一起来完成下列过程。(说明:进行小组实验时,每组用到的仪器自行选择)。
(实验准备)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水槽等
(实验过程)
(交流讨论)同学们通过讨论,正确解释了得出A组结论Ⅰ的原因____________。
(反思提升)从安全角度考虑应注意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的烫伤、烧伤等危险;从知识角度考虑有利于灭火原理的学习。
(实验准备)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水槽等
(实验过程)
组别 | 实验用品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相同大小的棉花团、酒精 | 用棉花团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 | 1. 加热片刻,_______________ | Ⅰ__________ |
2.加热较长时间后,蘸水的棉花团燃烧起来 | Ⅱ___________ | |||
B | 相同大小的滤纸和乒乓球的碎片、薄铜片 | 把滤纸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放在三脚架上加热铜片的中部 | 一侧的碎片先燃烧,一段时间后另一侧的碎片也燃烧起来 | 与A组中结论______相同(填“Ⅰ”“Ⅱ”) |
C | 蜡烛 | _________________ | 一支熄灭,一支继续燃烧 | 燃烧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
(交流讨论)同学们通过讨论,正确解释了得出A组结论Ⅰ的原因____________。
(反思提升)从安全角度考虑应注意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的烫伤、烧伤等危险;从知识角度考虑有利于灭火原理的学习。
4.流程题- (共1题)
5.
下图是利用海水提取氯化钠的过程:

(1)图中①是__________(“结晶”或“吸附”)池。
(2)粗盐中含有不溶性的泥沙和少量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将样品加适量水溶解,然后进行_______,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3)向所得溶液中依次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除去生成的沉淀后,再滴加稍过量的稀盐酸,得到较纯净的NaCl溶液。加入稍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蒸发溶解,得到纯碱的氯化钠固体。

(1)图中①是__________(“结晶”或“吸附”)池。
(2)粗盐中含有不溶性的泥沙和少量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将样品加适量水溶解,然后进行_______,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3)向所得溶液中依次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除去生成的沉淀后,再滴加稍过量的稀盐酸,得到较纯净的NaCl溶液。加入稍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蒸发溶解,得到纯碱的氯化钠固体。
5.单选题- (共11题)
10.
T℃时,向盛有100g水的两烧杯中分别加入60g甲、乙两种固体,搅拌后固体甲完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甲溶液中有固体析出,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搅拌的目的是增大物质的溶解度 |
B.将T℃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降温,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
C.甲溶于水的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 |
D.乙是可溶性物质 |
12.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Cu(CuO)——将固体粉末在空气中灼烧 |
B.NaCl(KNO3)——加水溶解,降温结晶 |
C.CO2(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D.H2SO4(HCl)——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 |
15.
环境与人类存在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废旧电池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 |
B.全面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减少污染 |
C.火烧大量秸秆,不会引起空气污染 |
D.提高农作物产量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
6.填空题- (共1题)
17.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学会测定溶液酸碱度对于生活、生产以及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_______上,然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到该溶液的pH。
(2)测得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炉具清洁剂pH________7(填“>”“<”或“=”)。
(3)某盐酸溶液的pH=3,要使其pH>7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1)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_______上,然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到该溶液的pH。
(2)测得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炉具清洁剂pH________7(填“>”“<”或“=”)。
(3)某盐酸溶液的pH=3,要使其pH>7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18.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O2、CO2、H2均可选择________(填装置代号)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
(3)实验室不使用催化剂就能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需要将E装置中________端与D装置中________端相连接(填导管字母代号)。
(5)某气体可用C装置来收集,因为该气体_____________。
(6)组装A装置时,应遵循______________(“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操作。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O2、CO2、H2均可选择________(填装置代号)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
(3)实验室不使用催化剂就能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需要将E装置中________端与D装置中________端相连接(填导管字母代号)。
(5)某气体可用C装置来收集,因为该气体_____________。
(6)组装A装置时,应遵循______________(“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操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