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科目分科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9641

试卷类型:学业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4/9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实验后,对反应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以下探究:
(l)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I:废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猜想Ⅱ:废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
只有________
猜想I 正确
先______后________
猜想Ⅱ正确
 
【反思拓展】如果猜想Ⅱ正确,要使废液中的溶质只含有氯化钙,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加入过量的_________。

2.单选题(共13题)

2.
‘中华好诗词’自从开播以来,深受全国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喜爱,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日照香炉生紫烟B.白水绕东城
C.大河上下,顿失滔稻D.蜡炬成灰泪始干
3.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极易溶于水
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是化学变化
D.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无关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气体中混入的少量CO
B.用溶液除去Cu粉中混有的少量Fe粉
C.将生锈的菜刀浸泡在食盐水中,可除去其表面的铁锈
D.直接用Mg条在空气中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5.
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X+6O24CO2+SO2+2H2O,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
A.C4H6SB.C4H4SC.C4H4S2D.C8H8S
6.
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C.D.
7.
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为食物长时间煎炸后产生微量的丙烯醛(化学式为O)等有毒物质.会损害人体健康,下列有关丙烯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间的质量比是9:1:2
C.该物质的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3:4:1
D.该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8.
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溶液颜色变化的是
A.食醋滴入石蕊溶液
B.活性炭加入到滴有红墨水的水中,振荡
C.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
D.氧化铜加入到稀硫酸,微热
9.
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0.
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矿物锗量丰富,可大量开采
B.钢铁严重锈蚀后不值得回收
C.铁是地壳中含量量多的金属元素
D.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11.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B.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有较多泡沫产生
C.矿泉水是纯净物
D.用过滤的方法可使硬水软化
12.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B.金属都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为金属
C.在化学反应中。CO和H2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CO和H2都具有还原性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一定是中和反应
13.
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H2的新技术,其中海水分解可用方程2H2O2H2↑+O2↑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分解产物不污染环境
B.TiO2是催化剂
C.该技术可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
D.在海水分解过程中应不断添加TiO2
1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AB.BC.CD.D

3.选择题(共2题)

15.

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年(754年),全国人口5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剩余1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16.

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年(754年),全国人口5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剩余1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4.多选题(共1题)

17.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盛有铁钉的烧杯中
B.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C.向少量的溶液加入固体
D.加热一定量固体

5.填空题(共2题)

18.
据《家庭医生报》报道,不少市售面粉添加叫做“吊白块”的漂白剂,它在加热时分解为甲醛和二氧化硫,这两种物质对人体均有害.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对人体有中等毒性,长期接触甲醛的人群,口、鼻、喉部及肺部肿瘤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
(1)吊白块加热时发生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反应;
(2)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它属于__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3)甲醛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1)t2℃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
(2)t1℃时将30 g丙加入到50 g水中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
(3)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______

6.实验题(共2题)

20.
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_____b_____
(2)用固体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氧气收集满后应将集气瓶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上。
(3)实验室中要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水蒸气可选_____,收集二氧化碳装置应选用_____(填序号)。
(4)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常用方法: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
21.
食品包装袋中常用脱氧剂。某化学兴趣小组将脱氧剂封口打开,将其倒在滤纸上,观察到脱氧剂大部分为黑色粉末,其中还夹杂着少量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红色粉末各是什么?
(提出猜想)黑色粉末可能含炭粉、铁粉、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红色粉末可能含有氧化铁、铜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脱氧剂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
粉末几乎全部溶解,只有少量黑色粉末未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黄色

取实验①的残渣灼烧,将内壁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上方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由实验①②可知,脱氧剂中黑色粉末肯定含____________。脱氧剂中红色粉末肯定不含________,肯定含________,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小明认为铁生锈时会消耗氧气,因此可用此脱氧剂(实验时可滴几滴水)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所示。集气瓶的实际容积是150 mL,量筒内盛100 mL的水。当量筒内水面不再变化,且温度恢复至室温时,读出水面在73 mL刻度处。由上述实验数据可以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本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理论值不一致,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