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实验后,对反应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以下探究:
(l)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I:废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猜想Ⅱ:废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
【进行实验】
【反思拓展】如果猜想Ⅱ正确,要使废液中的溶质只含有氯化钙,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加入过量的_________。
(l)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I:废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猜想Ⅱ:废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反应后的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 | 只有________ | 猜想I 正确 |
先______后________ | 猜想Ⅱ正确 |
【反思拓展】如果猜想Ⅱ正确,要使废液中的溶质只含有氯化钙,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加入过量的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3题)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
B.用![]() |
C.将生锈的菜刀浸泡在食盐水中,可除去其表面的铁锈 |
D.直接用Mg条在空气中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5.
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X+6O2
4CO2+SO2+2H2O,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

A.C4H6S | B.C4H4S | C.C4H4S2 | D.C8H8S |
7.
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为食物长时间煎炸后产生微量的丙烯醛(化学式为
O)等有毒物质.会损害人体健康,下列有关丙烯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B.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间的质量比是9:1:2 |
C.该物质的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3:4:1 |
D.该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
9.
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A. 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1.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
B.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有较多泡沫产生 |
C.矿泉水是纯净物 |
D.用过滤的方法可使硬水软化 |
12.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
B.金属都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为金属 |
C.在化学反应中。CO和H2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CO和H2都具有还原性 |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一定是中和反应 |
13.
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H2的新技术,其中海水分解可用方程2H2O
2H2↑+O2↑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分解产物不污染环境 |
B.TiO2是催化剂 |
C.该技术可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 |
D.在海水分解过程中应不断添加TiO2 |
3.选择题- (共2题)
4.多选题- (共1题)
5.填空题- (共2题)
18.
据《家庭医生报》报道,不少市售面粉添加叫做“吊白块”的漂白剂,它在加热时分解为甲醛和二氧化硫,这两种物质对人体均有害.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对人体有中等毒性,长期接触甲醛的人群,口、鼻、喉部及肺部肿瘤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
(1)吊白块加热时发生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反应;
(2)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它属于__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3)甲醛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吊白块加热时发生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反应;
(2)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它属于__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3)甲醛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1)t2℃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
(2)t1℃时将30 g丙加入到50 g水中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
(3)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______

(1)t2℃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
(2)t1℃时将30 g丙加入到50 g水中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
(3)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______
6.实验题- (共2题)
20.
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_____b_____
(2)用固体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氧气收集满后应将集气瓶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上。
(3)实验室中要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水蒸气可选_____,收集二氧化碳装置应选用_____(填序号)。
(4)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常用方法: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_____b_____
(2)用固体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氧气收集满后应将集气瓶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上。
(3)实验室中要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水蒸气可选_____,收集二氧化碳装置应选用_____(填序号)。
(4)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常用方法: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
21.
食品包装袋中常用脱氧剂。某化学兴趣小组将脱氧剂封口打开,将其倒在滤纸上,观察到脱氧剂大部分为黑色粉末,其中还夹杂着少量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红色粉末各是什么?
(提出猜想)黑色粉末可能含炭粉、铁粉、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红色粉末可能含有氧化铁、铜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由实验①②可知,脱氧剂中黑色粉末肯定含____________。脱氧剂中红色粉末肯定不含________,肯定含________,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小明认为铁生锈时会消耗氧气,因此可用此脱氧剂(实验时可滴几滴水)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所示。集气瓶的实际容积是150 mL,量筒内盛100 mL的水。当量筒内水面不再变化,且温度恢复至室温时,读出水面在73 mL刻度处。由上述实验数据可以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本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理论值不一致,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红色粉末各是什么?
(提出猜想)黑色粉末可能含炭粉、铁粉、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红色粉末可能含有氧化铁、铜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取脱氧剂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 | 粉末几乎全部溶解,只有少量黑色粉末未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黄色 |
② | 取实验①的残渣灼烧,将内壁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上方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得出结论)由实验①②可知,脱氧剂中黑色粉末肯定含____________。脱氧剂中红色粉末肯定不含________,肯定含________,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小明认为铁生锈时会消耗氧气,因此可用此脱氧剂(实验时可滴几滴水)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所示。集气瓶的实际容积是150 mL,量筒内盛100 mL的水。当量筒内水面不再变化,且温度恢复至室温时,读出水面在73 mL刻度处。由上述实验数据可以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本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理论值不一致,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