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西城初中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9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4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B.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
C.有的人写起文章,洋洋万言,但却探骊得珠;有的人说起话来,娓娓动听,但却答非所问。
D.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的大脑飞快的运转了一下,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温泉寺的峭壁上,刻着斗大的四个字:“山泉水暖”。
B.我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
C.为什么要粜出去呢?你这死鬼。
D.《一个深夜的记忆》选自《醒来的时候》。(重庆南天出版社1941年版)
3.
下列对病句的分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滥用介词,将“由于”删去)
B.央视《朗读者》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句式杂糅,删去“的缘故”)
C.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句子成份残缺,在“检测”后面加上“力度”)
D.山林睡了,所以鸟儿们静默了。(强加关联词,使并列复句变成似是而非的因果复句,去掉“所以”)

2.字词书写(共1题)

4.
根据拼音将汉字依次写在下面田字格内,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宁静不是消极退缩的同义词,它是看透历史风沙后的平和,是抚平世事纷yún后的tián淡。宁静含有一种震撼生命的力量,它不仅是人生中的一种丰盈和豁达,更是心灵上的一种抵达和升华。宁静,yùn育着人类的ruì智。

3.诗歌鉴赏(共1题)

5.
(题文)送万巨
卢 纶
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
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注)①万巨:人名。
【小题1】(小题1)首联中“难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小题2)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诗歌中________、_________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
【小题3】(小题3)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    ②畚锸:箕畚铁锹。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徙徐州 (__________)    ②吾在  (_________)
③轼武卫营(__________)    ④全其城 (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泛梁山泊
A.苛政猛虎也B.徙南冥C.行者休D.泻出两峰之间
【小题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一处)
率 其 徒 持 畚 锸 以 出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司马迁《陈涉世家》)
【小题5】文章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请结合他在这过程中的具体做法,说说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5.现代文阅读(共3题)

7.
阅读《面相与品相》,完成后面小题
①人啊,露得最多的是这张脸,最爱遮掩的,也是这张脸。击剑运动员训练比賽,先得把脸罩起来。江洋大盗与窃贼,都爱扮成蒙面人,只露两眼。人害臊,不好意思,失态掩饰的也都是脸。
②可见,人在面孔这张脸之外还有一张脸,一张显露道德和觉悟、自尊和自律的脸。如此说来,人就有了两张脸,一张面孔的脸,一张德行的脸。面孔脸是爹妈给的,不可改变,他人不能说三道四,我叫它面相;德行脸是后天自修来的,可以改变,可予以道德褒贬和舆论监督,我称其为品相。
③若再谛视,发现人们对两张脸的重视程度大不一样。具体分三种情况:一曰“面相与品相并重”;二曰“面相第一,品相第二”;三曰“为了面相,不惜品相”。以当今某些成年人的基本倾向而言,若说“重面相,轻品相”,至少不离大谱。
④个人愚见,第一、第二种情况都属可以理解,第三种若不危害社会不违法也管不着。但若就“重面相,轻品相”说道说道,该不算“狗拿耗子”
⑤有种说法叫“读书是女性的深度美容”,是从提高修养、改变气质意义上讲美的塑造的,说的主要就是品相。其实,不只女性,男性也如此。可无论人数还是程度上,人们往往更注重表层,不大关注“深度”。不信睁眼看看,没病也动刀,无恙也花钱,还有种种膜、霜、膏、素、水儿……投入的就是这张脸。可你若问问她(他)们在“深度美容”上投入了多少,恐怕自己都脸红。或许,这是个别,可一谈表层美容就津津乐道就来神,一说“深度美容”就打不起精神就犯困,一本书捧一年读不完,却断不是个别的现象。
⑥现实中,“重面相,轻品相”以至“有面相,无品相”的活剧不时上演。莫看西装革履,珠光宝气,人五人六,照样脸拾掇得很光鲜,事做得很难看。他们不讲公义、不讲公德、不讲规则,损人利己、贪占便宜,不尽义务、只享权利。像某些人,洋溢着满满的优越感,啥事都一“抢”字。抢倒是抢到了,可脸却没有了。
⑦《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后来,曹丕在《与王朗书》中进一步阐发:“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无疑,这里说的是人的品相,且是事关身后的品相。现今有句时语叫“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说脸决定了会否第一眼就喜欢这个人,才华决定了能否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品内涵。古言时语,何其一致。
【小题1】按要求回答问题
(1)揣摩第④段划线句子,品析这句话的语言表达效果。
(2)第⑦段引用“古言”“时语”,想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小题2】研读第⑤段,指出文段最主要的一种论证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小题3】如果将下面的材料放到文中作为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合适?
某女明星长相漂亮,拥有众多“粉丝”,拿着巨额片酬,却很少承担社会责任,偶尔参加公益活动,也只是蹭蹭热点,还弄出诈捐、逃税的丑闻。
8.
阅读刘文方的《野菊花之恋》,完成后面小题
①秋风古道,碎了满地的记忆。沧桑的老树搀扶着颤巍巍的枯藤,伴着几声乌鸦的哀鸣。枝叶褪尽了青春的容颜,和着秋风的舞曲摇荡。清幽的小草用心蘸满金黄的汁水,把端庄的俊秀的正楷瞬间换成了龙飞凤舞的狂草。灰黄的夕阳,寂寥的心情……秋天是荒凉寂寞无聊至极的。
②在这天地为之变色的季节里,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平添了几分生动,点缀着肃杀的秋。遍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
③它是贫贱但不卑贱的花。它绝不择地而生,枯草丛中,田间地头,高山土坡,悬崖峭壁,无论贫瘠,还是肥沃。它无处不在,质朴而又自然。秋风吹过,此起彼伏的浓郁而又微苦的香甜味经久不绝。给它一点阳光,它就灿烂;给它一点阳光,它就洒下满地的金黄。它没有“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的闲适,有的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倔强和孤傲。越是悬崖峭壁之上,它越是努力开放,鲜艳而丰满。它从不后悔把自己逼上绝地,它完成了绝处逢生自我的超越,闪亮发光,香溢四射。
④它蓄势而动,厚积薄发。初春,它悄悄地发芽,从不与百花争艳,从不在春风醉人的季节里过早地展露花枝招展的外衣。外表看来它就是草芥中的草芥,只有走近它,细细地品味,才知道它散发着与草芥不同的气息。它只是默默无闻地、努力地生长着,长好了茎叶,长好了身体,等待着秋风起,昂首怒放,花香四溢。
⑤它是王者之花。千年以前,夕阳西下的深秋,西风凛冽的古道旁,那个落第秀才黄巢,策马古道内心彷徨之际,忽然阵阵野菊花的幽香扑鼻而来,猛然间激发了他的豪情壮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几年后揭竿而起,把偌大的唐王朝搅得天翻地覆。
⑥它是雅致之花和悲情之花。那个大才女易安居士深有感触。靖康之变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由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⑦它是越老越有用的花。即使是花儿开败了,它也是自始至终透着清凉的、浓郁的花香。《本草纲目》中对野菊花的药效有详细的记载: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野菊花还可广泛用于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症,同时又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因此人们还经常把菊花采撷晾晒后,精选装入枕头,嗅着花香入梦,又在花香之中醒来,神清气爽,美不胜收。它还可以盛开在沸腾的茶水中:
一股暖流/冲进/干涸的心扉/沸水中/尽力舒展/僵枯的四肢/她/再一次/尽力绽放/赏心悦目的/美丽。
⑧立冬之后,风霜雪雨使野菊花鲜艳的色彩逐渐黯淡下来。它义无反顾地融入大地的虚怀,等待中的一场野火,把腐朽的旧皮囊在“噼啪”中化为灰烬。涅槃的根在坚硬的石缝或者如石的冻土中潜滋暗长,有些许已经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那毛茸茸的小耳朵,仿佛等待倾听春雷隆隆的声音,等待下一个春的来临,等待下一个秋的金黄。
【小题1】请填写出“遍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中 “为之感动”的原因。
贫贱但不卑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老越有用。
【小题2】品析语言。
⑴它从不后悔把自己上绝地,它完成了绝处逢生自我的超越,闪亮发光,香溢四射。(品析加点词)
⑵一股暖流/冲进/干涸的心扉/沸水中/尽力舒展/僵枯的四肢/她/再一次/尽力绽放/赏心悦目的/美丽。(赏析句子的修辞效果)
【小题3】请你对文章第一段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
【小题4】选文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与链接材料都抒写了对歌咏对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深化了文章主题。请你说说它们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何不同。
(链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9.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小题1】文中举汤姆·克鲁斯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小题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围猎”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脸”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小题3】赵爷爷记性差,常常忘记银行卡密码,银行建议他办理刷脸取款业务。他担心别人会拿着他的照片去刷脸取款,自己皱纹增多难以识别,请你用文中相关知识帮助他消除顾虑。
【小题4】文章题目《“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隐含着哪些意思?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6.情景默写(共1题)

10.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皮之不存,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膏之沃者其光晔。
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⑤鸟欢鱼跃的景象是美好的。《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晴明之景,《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借“晓雾将歇,____________;夕日欲颓, ___________”描绘大自然晨昏变化之美。

7.综合性学习(共1题)

11.
学校开展了“让美永留我们身边”校园公益广告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我来点评)学校学生处针对校园内有同学乱扔垃圾的现象,开展“你丢我捡”的活动,呼吁大家与这一不良现象作斗争。宣传员小明在学校走廊上张贴了宣传标语:“你丢下的是品质,我捡起的是垃圾!”可是好多同学看后,提出应该改为“你丢下的是垃圾,我捡起的是品质!”你觉得哪一种说法好?请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会宣传)学校号召大家为校内的几处公共场所撰写公益广告,请你从下面的备选对象中选择两个各拟一则公益广告,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备选对象:墙壁  图书馆  食堂 草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文(共1题)

12.
请以“从未停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3)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