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第十单元 课题2 中和反应测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9596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

1.计算题(共1题)

1.
某工厂现有废硫酸9.8 t(H2SO4的质量分数为10%),试计算:
(1)该9.8 t废硫酸中H2SO4的质量多少t;
(2)如果用该9.8 t废硫酸去中和处理另一工厂的废碱液(主要成分为NaOH),恰好中和废碱液20 t,求废碱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简答题(共1题)

2.
据2017年5月21日长沙晚报报道: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向长沙市转办的群众信访举报件中,其中有一封有关某洗涤厂违规排放废水污染河流的举报信,当地环保部门高度重视,立即派工作人员实地检测,测得污水的pH>7,请你分析并回答:
(1)工厂排出的废水呈______性(填“酸”、“碱”、“中”);
(2)为了长沙的青山绿水,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Ⅰ:只有CaCl2
猜想Ⅱ:有________
猜想Ⅲ:有CaCl2和Ca(OH)2
猜想Ⅳ:有CaCl2、HCl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滴加紫色
石蕊溶液
通入CO2
滴加
Na2C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________
_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Ⅲ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共13题)

4.
某同学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
A.pH>7 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能分解生成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5.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正常的雨水略呈酸性的原因:CO2 + H2O==H2CO3
B.生活中用天然气作燃料:C2H5OH + 3O22CO2 + 3H2O
C.胃舒平(含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 + HCl =AlCl3 + H2O
D.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6.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先”与“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加热KClO3制备O2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中,实验完毕后,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后熄灭酒精灯
B.实验室制取CO2时应该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C.测定溶液的pH时,先将pH试纸用水湿润,后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D.稀释浓硫酸,先在烧杯中加入水。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7.
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常用方法。以下推理过程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铝、锌与盐酸反应都产生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C.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D.含碳元素的可燃物燃烧都会生成CO2,所以燃烧有CO2生成的可燃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氮元素的物质一定能做氮肥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pH等于11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含CO
9.
下列物质中pH最小的是(   )
A.醋酸B.生理盐水C.蒸馏水D.肥皂水
10.
分别向甲、乙、丙三种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甲溶液变红色,乙溶液变蓝色,丙溶液变紫色。则它们的pH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甲、丙D.丙、甲、乙
11.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12.
下列食物中,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是(  )
食物
苹果汁
葡萄汁
牛奶
玉米粥
pH
2.9~3.3
3.5~4.5
6.3~6.6
6.8~8.0
 
A.苹果汁B.葡萄汁C.牛奶D.玉米粥
13.
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显酸性的是(  )
A.胆汁(7.1﹣7.3)B.胃液(0.9﹣1.5)C.胰液(7.5﹣8.0)D.血浆(7.35﹣7.45)
14.
下图是生活中常见洗涤用品的 pH, 混用会降低去污效果的组合是
A.洁厕灵和消毒液B.肥皂水和炉具清洁剂
C.消毒液和肥皂水D.消毒液和炉具清洁剂
15.
对于某一澄清透明的酸雨样品,判断正确的是()
A.呈中性B.pH>7C.属于悬浊液D.属于溶液
16.
往KOH溶液中加水,溶液的pH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D.

5.填空题(共3题)

17.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洗涤剂的__________作用。
(2)邵阳地区的生活用水多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______而减小。
(4)医生给胃酸过多的病人所开处方中,常包括含 Al(OH)3 的药物,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治疗原理:______________ 。
18.
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20克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____克;
(2)请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9.
如下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____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____________(填孔穴序号,下同)。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____________。
(4)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