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小明同学欲回收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考题: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两瓶白色固体,用剩的药品。他对其中的一瓶药品是否纯净产生质疑,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成分展开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白色固体为碳酸钠;猜想二: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猜想二:白色固体为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设计与实验】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三正确。
【反思评价】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结论领悟到:老师强调加入稀硝酸并且至过量的目的是_____。他认为,若只将实验步骤中的过量稀硝酸换成过量稀盐酸,重复以上实验操作,虽然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不能确认猜想二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
【归纳总结】1.在选加试剂检验物质成分时,既要考虑除尽原有的干扰物质,又要防止____新的干扰物质。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规范操作以避免药品被________。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白色固体为碳酸钠;猜想二: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猜想二:白色固体为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设计与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固体药品,装入试管,加蒸馏水溶解,然后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最后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 若只有___①___产生 | 则猜想一正确 |
若只有白色沉淀生成 | 则猜想二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 |
若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 则猜想三正确 |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三正确。
【反思评价】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结论领悟到:老师强调加入稀硝酸并且至过量的目的是_____。他认为,若只将实验步骤中的过量稀硝酸换成过量稀盐酸,重复以上实验操作,虽然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不能确认猜想二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
【归纳总结】1.在选加试剂检验物质成分时,既要考虑除尽原有的干扰物质,又要防止____新的干扰物质。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规范操作以避免药品被________。
2.单选题- (共7题)
3.
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 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了改变 |
C.保持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水分子 | D.丙物质由6个原子构成 |
5.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将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硫酸铝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
B | 用一种试剂一次性鉴别出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 | 分别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
C | 除去炭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 |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
D | 检验露置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钡溶液 |
A.A | B.B | C.C | D.D |
6.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t2 ℃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 |
C.乙溶液从t3 ℃降温到t1 ℃,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发生改变 |
D.t3 ℃时,50 g水中加入40 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90 g甲的饱和溶液 |
7.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B.
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
C.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
D.
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童
A.

B.

C.

D.

3.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7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