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学2018届九年级初中中考作业练习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9584

试卷类型:学业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6

1.科学探究题(共9题)

1.
在实验探究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未,该粉末是铜粉和氧化铁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假设l:红色粉末是铜粉;假设2:红色粉末是氧化铁粉;假设3:红色粉末是铜粉和氧化铁粉。
(设计实验方案)同学们对实验作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5g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加热至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如下图)。

(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若确认假设3成立,则硬质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1)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
(2)实验时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再加热的原因是______;
(3)从环保角度看,上面的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请你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措施是________;
(4)若得到铁的质量为2.24g,则原来混合物中氧化铁粉末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实验结束后得到了铜和铁,现为了进一步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还需要选择的试剂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碳酸钠溶液B.稀盐酸C.氯化锌溶液D.硝酸铜溶液
2.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家用普通干电池中含有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剥开电池时闻到氨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氨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能闻到氨味说明含有铵盐(如NH4Cl);黑色固体可能有铁粉、氧化铜或二氧化锰。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I.小聪取适量黑色物质与______________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强烈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观察到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
实验II.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______,取不溶物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
无气泡生成,溶液不变色
________________
2.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______溶液,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色粉末中含有二氧化锰
 
(交流讨论)
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
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铝和铜制品表面一般不用防锈,而铁制品一般需要做防锈处理。
(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
(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
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入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中:

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
(反思评价)做金属性质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铁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
操作


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现象
无明显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Fe>Cu
 
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迁移)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入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丝的插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无意中向2m L10%的氯化钙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观察到白色沉淀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产生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_;
(2)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较大,产生的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钙。
【实验探究】甲组同学针对猜想(1)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浑浊液过滤,取少量滤渣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1)不成立
 
乙组同学提出在甲组实验的基础上,从研究滤液的角度也可以证明氢氧化钙的存在,他们将滤液进行加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验证了自己的设想。
5.
钙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形成的物质种类很多。
(1)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CaH2能与H2O反应生成Ca(OH)2和H2,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石灰溶于水可制得熟石灰,该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实验室可以用________测定其溶液的酸碱度。
(3)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将Na2CO3溶液滴加到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Ca(OH)2
猜想三:NaOH和________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Ⅰ: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溶液
______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Ⅱ: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_______
产生气泡
猜想成立
 
【拓展延伸】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
6.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3
进行猜想:
猜想一:熟石灰变质全部生成了CaCO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3
猜想三: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
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班固他们完成小标中相关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样,加适量水,搅拌
②过滤,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
③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
固体部分溶解
猜想二成立
 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成立
 
反思与应用:
①另外一个小组的同学认为固体部分溶解,不能证明猜想二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
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步骤二中的现象 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初中我们学过的所有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保存。
7.
.钙元素是人体中重要的微量元素,钙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种类有很多。某实验探究小组想研究一些含钙化合物的性质:
(1)氧化钙溶于水制得熟石灰,该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氧化钙常用作______剂。
(2)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小明将一定量稀盐酸滴入盛有氢化钙固体的锥形瓶中立刻观察到有大量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变成澄清的溶液。
【提出问题】①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②澄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氢化钙是一种灰白色固体,CaH2能与水反应生成Ca(OH)2和一种可燃性气体。
②CaCl2溶液显中性
【猜想气体】小张认为气体为 CO,小明立刻否定。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请你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溶质】猜想一:只有CaCl2猜想二:有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猜想三:有CaCl2和Ca(OH)2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二,他们分别进行了下列三组实验
实验①: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_色,则猜想二正确
实验②: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则猜想二正确。
实验③: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 CuO 粉末,观察到_______,则猜想二正确。
【得出结论】通过上述三组实验的探究,两位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正确。
【评价反思】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
8.
小侯同学在学习了燃烧与燃料的有关知识后,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会燃烧得更充分。由此她联想到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于是引发了思考:哪些因素能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呢?她做出两种猜想并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她提出的两种猜想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猜想,设计实验加以探究。
你所选择的猜想序号是______。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
______
______
 
(3)为了使燃料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节约能源,请你结合燃料使用的实际,提出一条具体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在高温条件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莉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

(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飘到空中的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____。
(3)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1)常见铁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如下表:
常见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能否被磁铁吸引



 
(2)稀盐酸(或稀硫酸)与铁反应产生气体,与铁的氧化物反应没有气体产生。
(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3O4;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根据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加以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
_____
剩余固体是Fe3O4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Fe2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