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卷)化学(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9579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

1.简答题(共1题)

1.
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X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
②“11”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③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_______(填离子符号)。
(2)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题(共1题)

2.
(1)化学小组选用下图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

①仪器的名称:a是______,b是______。
②实验事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一个),实验时对应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是______(填标号,下同)和______。
(2)碘化钾(KI)足白色固体,保存不当会被氧化为单质碘(I2)而泛黄变质。化学小组查得以下资料:
I.对于碘化钾变质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反应:
甲:4KI+O2+2CO2=2K2CO3+2I2
乙:4KI+O2+2H2O=4KOH+2I2
Ⅱ.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
为探究碘化钾变质原理的合理性,开展以下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1]
取适量碘化钾固体暴露于空气小一段时间,观察到固体泛黄。往泛黄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冈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化学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反应甲是造成碘化钾变质的原因”的结论。理由是____。
[实验2]
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碘化钾固体无泛黄现象。

③据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实验3]
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碘化钾同体无泛黄现象。

查阅文献获知,常温下某些气体和固体反应须在潮湿环境中进行。化学小组据此改进实验,很快观察到固体泛黄的现象。
④简述化学小组改进实验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⑤根据上述实验,化学小组得出结论:碘化钾固体泛黄变质是碘化钾与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3.单选题(共5题)

3.
炼铁炉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原子)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4.
常温下,往盛放适量M物质的烧杯中逐渐加入N物质并充分搅拌。右下图横坐标x表示N物质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M
N
y
A

氧化钙
溶液的温度
B

氢氧化钠
溶液的pH
C
饱和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硫酸铜溶液
铁粉
溶液的质量
 
A.AB.BC.CD.D
5.
下列四支试管中,铁钉锈蚀最快的是(   )
A.B.C.D.
6.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25g甲充分溶解于100g水中,配得甲的饱和溶液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甲
D.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可析出晶体
7.
欲配制10.0%的NaCI溶液50g,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A. 取固体   B. 称固体 C. 量取水   D. 写标签

4.填空题(共2题)

8.
下图是包含物质A、B、C、D和盐酸卡片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

(1)A不可能是______(填标号)。
a.Mg   b.Fe     c.Ag     d.Zn
(2)若B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B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若C为碳酸钠
①C与D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D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一个)。
③将二氧化碳通入C溶液,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 NaHCO3),该反应的反应物有______种。
9.
近期,央视对“用棉花代替肉松制‘肉松饼’”的消息进行辟谣。资料表明:肉松是用动物肌肉制作的蓬松絮状肉制品,棉花主要含有植物纤维。
(1)棉花属于_______(填“天然”或“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2)肉松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_______。
(3)可用燃烧法鉴别肉松与棉花,点燃时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的是_______。
(4)制作肉松饼使用的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铵(NH4HCO3)。碳酸氢铵中氢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5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