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片区“一体化办学”联考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937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0

1.简答题(共3题)

1.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碘固体有碘蒸气都是由碘分子构成的,碘固体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______。
(2)等质量的碘固体和碘蒸气比较,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______。
(3)电解水与水蒸发的区别______。
2.
如图1是电解水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

(1)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a、b两玻璃管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b管中气体的化学性质是______(写一条即可)。请写出水中通直流电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实验得出的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______。
图2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2)水的分解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______;发生变化的微粒______。
(3)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决定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的化学式为“H2O”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事先绕成螺旋状,其目的是______,要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的水,其目的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若实验失败了可能有哪些原因______(写一条即可)。

2.推断题(共1题)

4.
A~E是目前我们已学的几种常见的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映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未给出).已知:A、B常温下都是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是无色无味气体;反应⑤的生成物有三种,其中一种物质对反应①④起催化作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名称:A______,D______,E______.
(2)写出①~⑤反应的表示式(均用化学式表示):
反应①:______;
反应②:______;
反应③:______;
反应④:______;
反应⑤: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
(4)写出C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

3.单选题(共21题)

5.
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镁条燃烧 B. 铜片受热
C. 火箭升空 D. 糖溶于水
6.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B.催化剂可能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没有改变
7.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AB.BC.CD.D
8.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也能在空气中燃烧
C.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9.
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中不一定都有中子
B.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
C.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10.
从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
C.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原子很小,但人类已经进入可以操控原子的时代
11.
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象,模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
D.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2.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是(  )
A.    B.
C.    D.
13.
如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钠的原子序数为11
B. 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
D. 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
14.
砷化镓是一种光源材料。根据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属于金属元素 B. 元素符号是Ga
C. 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D. 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
15.
如图中的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 B.
C.    D.
16.
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试剂、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A.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看颜色)
B.水与双氧水(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C.二氧化碳与氨气(燃着的木条)
D.食盐水与蒸馏水(蒸发)
17.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是同学们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其中有错误的是(  )

①装置不漏气是试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红磷的用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③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瓶中水面的上升
④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⑤红磷熄灭后瓶内肯定没有氧气了.
A.④⑤B.③②C.②①D.①③
18.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CO、CO2和SO2
C.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D.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B.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一定不能燃烧
C.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物质只有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才是氧化反应
20.
在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该装置可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B.b 导管连接病人吸入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可用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D.b 导管应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21.
下列各组气体中,三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SO2N2NO2B.CO2CO  N2C.CO   CO2H2D.SO2CO  NO2
22.
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肯定大于6毫升B.肯定小于6毫升
C.肯定等于 6毫升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毫升
23.
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10.4g(1g以下的用游码)实验,称后发现误将砝码和物质的位置颠倒了,该物质的实际质量应该是(  )
A.9.6gB.10gC.10.0gD.10.4g
24.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大理石B.取烧碱 
C.称粗盐的质量D.量水的体积
25.
对容器口进行磨砂处理可提高容器的密封性.下列仪器口没有进行磨砂处理的是(  )
A. 广口瓶 B. 锥形瓶 C. 滴瓶 D. 集气瓶

4.选择题(共1题)

26.

完成下列连线题。

5.填空题(共2题)

27.
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
(2)三个铝离子______;
(3)五个氧原子______;
(4)氩气______;
(5)硫酸根离子______;
28.
过滤是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1)通过过滤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将浑浊的水样过滤后,得到的水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有______;
A.滤纸破损 B.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 C.液而高于滤纸的边缘
(3)除玻璃棒和漏斗外,过滤操作中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6.实验题(共4题)

29.
如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这种气体对人体的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1实验中现象是______.
(2)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
30.
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成分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

(1)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
(4)如果遇入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其原因可能是______(答一点即可)。
(5)此实验中______(填“能”或“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原因是______。
31.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若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__:①加热;②收集气体;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装入少量的高锰酸钾;⑤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气管移出水面。
(4)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根探所查资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填序号)。
32.
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H2O2
液浓度%
H2O2溶液体积/mL
温度℃
MnO2的用量/g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反应所需
的时间/s

5
1
20
0.1
4
16.75

15
1
20
0.1
4
6.04

30
5
35
 
2
49.21

30
5
55
 
2
10.76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_有关;从实验______和______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______.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______(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