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1题)
2.
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科学家们又在纳米纸上面“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 B.萘胺中含有20个原子 |
C.萘胺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 | D.二氧化钛和萘胺都属于化合物 |
5.
大蒜中的硫化丙烯(化学式为C3H6S )能杀菌,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下列关于硫化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硫化丙烯中含有单质硫
B.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每个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D. 硫化丙烯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A. 硫化丙烯中含有单质硫
B.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每个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D. 硫化丙烯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2.填空题- (共14题)
13.
下图形象地表示甲、乙两种变化,其中“●”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2)通过对甲图的比较分析,请从微观角度解释②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3)乙中
与
分子构成的不同点为 ;
(4)乙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1)甲、乙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2)通过对甲图的比较分析,请从微观角度解释②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3)乙中


(4)乙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14.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x= ;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 ;
(3)镁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
(4)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 。

(1)表中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x= ;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 ;
(3)镁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
(4)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 。
15.
如图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2)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 ;
(3)由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数相同可知,氯元素在周期表中应排第 周期。

(1)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2)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 ;
(3)由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数相同可知,氯元素在周期表中应排第 周期。
17.
判断下列符号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Ca2+②NO2③2NO ④
⑤2OH﹣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是 ;
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 ;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 .
①Ca2+②NO2③2NO ④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是 ;
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 ;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 .
19.
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哥伦布探险时的许多船员就因此而死亡。如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请你回答:

(1)“Vc”中含有 种元素,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填最简比)。
(2)“V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3)若正常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 mg。
①当“Vc”完全来自如图的“维生素C”时,每天至少服用 次;
②当“Vc”完全来自某种新鲜的蔬菜(每1000g这种蔬菜含“Vc”120mg)时,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 g 。

(1)“Vc”中含有 种元素,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填最简比)。
(2)“V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3)若正常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 mg。
①当“Vc”完全来自如图的“维生素C”时,每天至少服用 次;
②当“Vc”完全来自某种新鲜的蔬菜(每1000g这种蔬菜含“Vc”120mg)时,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 g 。
21.
结合氧气性质的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用A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2)B实验中集气瓶预先装满水,目的是 ;
(3)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
(4)C实验中潮湿的滤纸和水的作用是 ,将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效果更好,试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A B C D
(1)用A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2)B实验中集气瓶预先装满水,目的是 ;
(3)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
(4)C实验中潮湿的滤纸和水的作用是 ,将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效果更好,试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22.
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有5%H2O2溶液的试管中,立即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请你和小明一起填写空白。

(1)检验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的方法是 ;
(2)小明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硫酸铜溶液可能是此反应的 ;
(3)小明如果要进一步确定硫酸铜溶液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还须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 都没有发生变化。

(1)检验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的方法是 ;
(2)小明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硫酸铜溶液可能是此反应的 ;
(3)小明如果要进一步确定硫酸铜溶液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还须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 都没有发生变化。
23.
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水槽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的目的是 ;
(2)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此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是 ;
(4)图中乙试管产生的是 气,与之相连的是 极。(填“+”或“-”)

(1)水槽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的目的是 ;
(2)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此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是 ;
(4)图中乙试管产生的是 气,与之相连的是 极。(填“+”或“-”)
24.
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小南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水样呈绿色,有异味且浑浊,还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中加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后,进行 (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颗粒;
(2)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3)为了判断经上述操作获得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 进行检验。
(1)向水中加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后,进行 (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颗粒;
(2)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3)为了判断经上述操作获得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 进行检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