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
2.
2015年10月,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奖.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B. 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C. 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
D. 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A. 该物质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B. 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C. 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
D. 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3.
如图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一个镁原子的质量是24.31g |
B.镁原子有12个质子 |
C.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 |
D.镁元素在化合物中显正价 |
5.
下列选项中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中采取蒸馏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 B.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水分子体积增大 |
C.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约为2∶1 |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
2.选择题- (共1题)
6.
张柏楠,“神舟飞船”系列的总设计师。他在中国的航天史上留下了许多第一:第一枚导弹、第一枚火箭、第一颗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他让“神舟五号”完成了首次载人飞行,他使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这说明( )
3.填空题- (共4题)
9.
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水.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自来水厂利用沉淀、_________、吸附和消毒等方法净化水.
(2)取某小区等量的自来水和直饮水,分别加入等量 并搅拌,发现直饮水中有大量泡沫,没有浮渣,说明直饮水是__ ____.
(3)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探究水的组成,按图C所示做电解水的实验.实验开始后发现两极都有气泡冒出,为检验b中气体,打开活塞.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管口,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现象.电解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 __,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 __组成的.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自来水厂利用沉淀、_________、吸附和消毒等方法净化水.
(2)取某小区等量的自来水和直饮水,分别加入等量 并搅拌,发现直饮水中有大量泡沫,没有浮渣,说明直饮水是__ ____.
(3)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探究水的组成,按图C所示做电解水的实验.实验开始后发现两极都有气泡冒出,为检验b中气体,打开活塞.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管口,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现象.电解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 __,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 __组成的.
10.
下图甲~丁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1)写出仪器的名称:a b
(2)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常选用的发生是装置 (填序号),加入药品之前必须先 。用丙装置收集的气体不纯,可能错误操作是 。(写出其中一种)
(3)乙装置制取氧气时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乙装置与甲装置相比较,它的优点是 。(填序号)
①节约能源 ②可较快获得氧气
③可随时添加药品 ④操作简单、安全
(4)丙、丁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收集氧气。下面是对两种收集方法的相关比较(使用容积相同的集气瓶收集氧气)。
(5)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实验室中制取一氧化氮采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

(1)写出仪器的名称:a b
(2)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常选用的发生是装置 (填序号),加入药品之前必须先 。用丙装置收集的气体不纯,可能错误操作是 。(写出其中一种)
(3)乙装置制取氧气时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乙装置与甲装置相比较,它的优点是 。(填序号)
①节约能源 ②可较快获得氧气
③可随时添加药品 ④操作简单、安全
(4)丙、丁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收集氧气。下面是对两种收集方法的相关比较(使用容积相同的集气瓶收集氧气)。
比较的方面 | 排水法 | 向上排气法 | 结论 |
方法可行性 | O2 ,且不与水反应。 | O2 __,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 | 两种方法均可行。 |
收集O2的纯度 | 分别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两瓶氧气(A和B), 放入两支相同的蜡烛,可观察到B瓶内的蜡烛熄灭较早。 ![]() | 结论__ _ ___。 |
4.实验题- (共1题)
11.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如图1所示),但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
.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1.红磷、白磷的一些性质如表:
2.铜在加热时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可能是导管内原含有空气,后来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乙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
(1)你还能作出的猜想是 .
【交流与讨论】
(2)丙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就可以消除误差,你认为他的猜想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3)他们利用金属的导热性,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2所示的改进(其他仪器忽略).
①甲同学提出应把红磷换为白磷,理由是 .
②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比较,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 .
【探究与反思】
(4)为了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将铜粉放在残余气体中加热,观察到铜粉变黑色,证明乙同学的猜想 (填“合理”或“不合理”)
(5)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进行实验,待玻璃管冷却、管内白色的烟幕消失时,左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了 格,得到了较准确的结果.此时应该怎么操作后才能读取左管液面的刻度?


【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1.红磷、白磷的一些性质如表:
| 颜色、状态 | 熔点/℃ | 着火点/℃ | 密度/(g/cm3) |
红磷 | 暗红色固体 | 590 | 240 | 2.34 |
白磷 | 白色或黄色固体 | 44.1 | 40 | 1.82 |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可能是导管内原含有空气,后来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乙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
(1)你还能作出的猜想是 .
【交流与讨论】
(2)丙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就可以消除误差,你认为他的猜想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3)他们利用金属的导热性,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2所示的改进(其他仪器忽略).
①甲同学提出应把红磷换为白磷,理由是 .
②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比较,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 .
【探究与反思】
(4)为了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将铜粉放在残余气体中加热,观察到铜粉变黑色,证明乙同学的猜想 (填“合理”或“不合理”)
(5)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进行实验,待玻璃管冷却、管内白色的烟幕消失时,左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了 格,得到了较准确的结果.此时应该怎么操作后才能读取左管液面的刻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