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江西省高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926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11/29

1.单选题(共2题)

1.
2016年10月17日,我国用长征2F遥十一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火箭所用的燃料液态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发生的反应可写作:C2H8N2+2N2O43N2↑+2CO2↑+nH2O,则n等于()
A. 2 B. 3   C. 4   D. 5
2.
如图表示10毫升量筒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相差1毫升,如果A的刻度为6,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   )

A.6.8ml    B.6.2ml C.5.6ml D.5.2ml

2.选择题(共1题)

3.
某班组织了以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吗?为主题的辩论赛正方观点是“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反方的观点是“环境污染不全是化学惹的祸”。下列各项不能成为反方观点论据的是()
A.病菌导致流感B.汽车鸣笛产生噪音C.燃放鞭炮形成烟雾D.电磁福射引发白血病。

3.多选题(共5题)

4.
下述描述生活中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
A.酒精能烧B.轮胎能炸C.饭菜会馊D.瓷碗易碎
5.
如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个数比为1:1:1B.HCl中氢与氯元素质量比为2:71
C.图中表示了4种物质的分子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6.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水B.氧气C.高锰酸钾D.二氧化碳
7.
已知表示氢原子质子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2,则中不同的是( )
A.质子数B.相对原子质量C.电子数D.中子数
8.
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
防止炸裂瓶底
B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向水中加入碎瓷石
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C
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得到更多的氧气
D
将较浑浊的泥沙水进行过滤前,须先静置一会儿
节省过滤时间
 
A. A    B. B    C. C    D. D

4.填空题(共6题)

9.
A—H八种物质有右图所示关系,其中A和C组成元素种类相同,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试推断:

(1)物质A:   ;物质B在图中转化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ƒ的化学方程式:
(3)上述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填编号)。
10.
南昌大学研发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技术”获得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X的数值为 ,镓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在化学反应中易 (选填“得到”、“失去”)电子。
(2)如图乙原子结构示意图所对应的元素与镓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序号);
(3)氮化镓(GaN)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11.
相城溶洞因独特造型,丰厚文化而享誉全市。溶洞是由上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石灰岩形成的,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请用化学用语描述下列带点部分:

(1)碳酸钙中的金属元素:   
(2)碳酸钙中所含的阴离子:    
(3)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4)溶洞中钟乳石的形成是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Ca(HCO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______元素过渡到_____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____________,阴离子_________。
13.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H2O”所表示的一种含义是
(2)提倡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下列不合理的做法是     
A.使用感应水龙头
B.用淘米水浇花
C.收集雨水再利用
D.实验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3)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利用活性炭的  性去除某些杂质.
(4)条件不同,水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

①水加热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变 (填“大”或“小”).
②如图是电解水装置图,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选填装置序号),实验结束时,应注意的操作事项: 。(任写一点)
(3)如果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由 端通入(填“a”或“b”)。
(4)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若要获得平稳的氧气流,请你提出一种对装置B的改进方法是

5.实验题(共2题)

15.
镁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但从实验室拿出的镁条表面总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
【提出问题】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的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猜   想】猜想1:灰黑色物质可能是MgO猜想2:灰黑色物质可能是Mg2(OH)2CO3
猜想3:灰黑色物质可能是Mg(OH)2
上述猜想中,肯定不成立的是猜想1,理由是
【实验探究】取灰黑色物质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问题讨论】
(1)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灰黑色物质加热分解产生了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灰黑色固体加热产生了   ,所以猜想 不成立。
(3)灰黑色物质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请你推测:镁表面的灰黑色物质,是镁与空气中的O2 (写化学式)发生反应生成的,其理论依据是
16.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A的实验目的是   
(2)图B的实验结论是   
(3)图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图D中控制左、右两侧试管中的实验同步进行,观察到左侧上端棉花处比右侧上端棉花处先变红。从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该现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5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