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2.计算题- (共1题)
2.
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继发现青蒿素后又发明了双氢青蒿素.图示是双氢青蒿素片的部分说明,请回答:

(1)双氢青蒿素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
(2)双氢青蒿素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3)双氢青蒿素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4)双氢青蒿素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5)3片双氢青蒿素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mg。(计算结果精确到0.1mg)

(1)双氢青蒿素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
(2)双氢青蒿素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3)双氢青蒿素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4)双氢青蒿素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5)3片双氢青蒿素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mg。(计算结果精确到0.1mg)
3.推断题- (共1题)
3.
A、B、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示的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A、D的化学式:A_________、D__________。
(2)写出一种由D
CO2反应的化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
(3)自然界中CO2转变为D的变化被称为______________。

(1)写出A、D的化学式:A_________、D__________。
(2)写出一种由D

(3)自然界中CO2转变为D的变化被称为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共12题)
7.
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面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6个氧元素构成
B. 维生素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6:8:6
C. 它是一种氧化物
D. 它是由C6H8O6分子构成的
A. 它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6个氧元素构成
B. 维生素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6:8:6
C. 它是一种氧化物
D. 它是由C6H8O6分子构成的
8.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逻辑合理的是()
A. 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C. 燃烧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
D. 单质中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A. 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C. 燃烧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
D. 单质中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3.
“纸火锅”(如图所示)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纸张没有与空气充足接触,不会燃烧
C. 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纸张的着火点降低
D. 锅里的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A. 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纸张没有与空气充足接触,不会燃烧
C. 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纸张的着火点降低
D. 锅里的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5.选择题- (共2题)
6.填空题- (共5题)
18.
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图乙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反应;
(2)写出E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3)D物质中氢、氯、氧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__
(4)ClO2读作____________,ClO2是否是氧化物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
(5)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价;

(1)图乙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反应;
(2)写出E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3)D物质中氢、氯、氧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__
(4)ClO2读作____________,ClO2是否是氧化物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
(5)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价;
19.
用化学符号表示:
(1)两个氦原子_____;
(2)三个亚铁离子_____;
(3)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_____;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
(5)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
(1)两个氦原子_____;
(2)三个亚铁离子_____;
(3)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_____;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
(5)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
20.
下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氯元素、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2)示意图D中的x=_________________.
(3)A、B、C、D粒子中共表示_______________种元素
(4)已知A和B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2)示意图D中的x=_________________.
(3)A、B、C、D粒子中共表示_______________种元素
(4)已知A和B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水是生命之源,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举出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_____。
(2)下列是一些净水的方法,其中可使硬水变成软水的是:_____(填序号)。
①过滤 ②蒸馏 ③沉淀 ④煮沸
(3)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理论上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与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该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4)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_____组成的。
(1)请举出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_____。
(2)下列是一些净水的方法,其中可使硬水变成软水的是:_____(填序号)。
①过滤 ②蒸馏 ③沉淀 ④煮沸
(3)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理论上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与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该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4)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_____组成的。
22.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_____
(2)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
(4)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_____
(2)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
(4)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
7.实验题- (共3题)
23.
某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不适合选用下列哪种物质_____;
A汞 B磷 C铜 D木炭
②用甲、乙两套装置进行实验(红磷充足、装置不漏气)。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有关分析合理的是_____;

A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剩余气体只有氮气
B甲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大
C乙中的瘪气球可以防止燃烧放热使橡胶塞弹出
D实验结束时未冷却到室温,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大
③利用乙装置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加热使红磷反应,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反应前后各数据及结论如下。
①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不适合选用下列哪种物质_____;
A汞 B磷 C铜 D木炭
②用甲、乙两套装置进行实验(红磷充足、装置不漏气)。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有关分析合理的是_____;

A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剩余气体只有氮气
B甲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大
C乙中的瘪气球可以防止燃烧放热使橡胶塞弹出
D实验结束时未冷却到室温,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大
③利用乙装置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加热使红磷反应,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反应前后各数据及结论如下。
玻璃管中原有空气的体积 | 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 结论 |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_____ml | 40ml | 30ml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
24.
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③_____④_____
(2)下列反应都能生成氧气,其中不宜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热高锰酸钾 B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反应
C利用植物光合作用 D电解水
(3)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该发生装置的试管内还应放入_____。
(4)实验室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它与采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比较,优点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组装好仪器后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
(5)上图中收集氧气可以选择装置_____。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操作是_____。如果用如图所示的集气瓶收集氧气(瓶内装满水),则进气口为_____(填相应字母)。

(6)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通常状态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低温高压下可以变为液体或固体
B水生动物可在水下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催化剂
D通常情况下氧气与氮气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7)氨气(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碱石灰(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制备氨气应选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_____,要想收集氨气,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

(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③_____④_____
(2)下列反应都能生成氧气,其中不宜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热高锰酸钾 B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反应
C利用植物光合作用 D电解水
(3)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该发生装置的试管内还应放入_____。
(4)实验室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它与采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比较,优点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组装好仪器后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
(5)上图中收集氧气可以选择装置_____。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操作是_____。如果用如图所示的集气瓶收集氧气(瓶内装满水),则进气口为_____(填相应字母)。

(6)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通常状态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低温高压下可以变为液体或固体
B水生动物可在水下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催化剂
D通常情况下氧气与氮气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7)氨气(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碱石灰(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制备氨气应选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_____,要想收集氨气,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
25.
现甲、乙两化学小组安装两套如图1的相同装置,通过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用时间长短来探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
(1)下列方法能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是____________。
A、将注射器活塞固定,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蒸馏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分液漏斗颈部能形成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B、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加热锥形瓶,如果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加热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来位置,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力将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用力后,注射器活塞不移动,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2)二氧化锰催化下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甲小组有如下实验设计方案,完成下表
(4)甲、乙两小组得出如图2的数据
Ⅰ甲组实验得出的数据可知:浓度越大,过氧化氢分解速率_____________;(填“越快”或“越慢”)
Ⅱ由乙组研究的酸、碱对过氧化氢分解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在___________(填“酸”或“碱”)性环境下放出气体速率较快。
(1)下列方法能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是____________。
A、将注射器活塞固定,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蒸馏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分液漏斗颈部能形成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B、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加热锥形瓶,如果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加热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来位置,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力将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用力后,注射器活塞不移动,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2)二氧化锰催化下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甲小组有如下实验设计方案,完成下表
实验编号 | 实验目的 | 温度 | 催化剂 | 浓度 |
甲组实验Ⅰ | 探究________对 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 25℃ | 二氧化锰 | 10mL 2%过氧化氢 |
甲组实验Ⅱ | 25℃ | 二氧化锰 | 10mL 5%过氧化氢 |
(4)甲、乙两小组得出如图2的数据
Ⅰ甲组实验得出的数据可知:浓度越大,过氧化氢分解速率_____________;(填“越快”或“越慢”)
Ⅱ由乙组研究的酸、碱对过氧化氢分解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在___________(填“酸”或“碱”)性环境下放出气体速率较快。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