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湖北省宜昌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922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14

1.计算题(共2题)

1.
计算多少千克的CO(NH2)2与160千克的NH4NO3所含氮元素的质量相等?(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
N(NO2)3是科学家发现的新型火箭燃料。我能计算:
(1)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
(2)N(NO2)3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2.单选题(共12题)

3.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B.有光和热产生
C.有气体或沉淀 产生D.有新物质生成
4.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水的沸腾B.木材燃烧C.钢铁生锈D.火药爆炸
5.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迅速将烧杯倒过来,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后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该物质中
A.只含有氢元素
B.只含有碳元素
C.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6.
根据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是(  )
A.B.
C.D.
7.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SiB.AlC.OD.Fe
8.
“钙片”可以促进青少年骨骼发育,这里的“钙”应理解为
A. 元素     B. 离子 C. 原子 D. 分子
9.
小方同学的学习档案中,对下列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含义有如下记载,其中正确的是
A. Ca2+中的“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 2CO中的“2”表示二个一氧化碳分子
C. CO2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D.   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10.
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B. 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 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D. 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
11.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B.催化剂总是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没有改变
D.生成物的质量与催化剂无关。
12.
对于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第净化水的操作,综合运用效果更好。你认为净化水综合运用上述操作共(  )步效果最好。
A.1B.2C.3D.4
13.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AB.BC.CD.D
14.
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常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宜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B.排水法
C.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D.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3.填空题(共8题)

15.
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1)N表示      。(2)5个氢原子
16.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依据下表回答问题:

⑴表中13号元素的名称为 ,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⑵从每一纵行分析,我发现的规律有(写一条)
17.
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元素,由此得到的信息有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对照图1将图2所缺内容补充完整
③_________________。
18.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请回答:

①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集气瓶水面的变化情况是
③由此实验得出有关氮气的性质(写一条)
19.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通过学习已经知道:
(1)人呼出的气体中增多的成分为(写物质符号) ,减少的成分为  
(2)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 溶于水;自然界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是植物的    
(3)铁生锈、食物腐烂是因为空气中有写物质符号);雨雪等自然现象证明空气中有写物质符号)。
20.
某同学为了研究竹子里面气体的成分,做了一个实验。
(1)他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   (填实验室常用的一种集气方法)    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

(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如图)。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然后,将甲瓶倒放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10。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有 。写出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再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
(4)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有什么区别呢?于是,他又用空气重复了上述实验。相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
21.
用物质的符号表示下列反应: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     
②铁丝在氧气在燃烧:     
③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2.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收集某气体能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是    ,收集装置应选用  (填序号)    
(3)写出以混合物为原料用装置C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该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如果用图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管口通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