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2017年九年级中考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9023

试卷类型:未知
试卷考试时间:2017/4/20

1.综合题(共1题)

1.
用下列装置制二氧化碳并进行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的反应.
资料: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O2,H2O发生反应:
Na2O2+2CO2→2Na2CO3+O2,2Na2O2+H2O→4NaOH+O2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装置A制取CO2 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CO2中混有的HCl,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④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该气体还可以用下图中的____进行收集(填写字母序号)。

⑤为探究反应后装置C中固体的成分,甲同学取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无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将所得溶液分成两份,进行下表所示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向一份溶液中滴加 _______
有气泡产生
C中固体有碳酸钠
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________
______________
C中固体有氢氧化钠
 

2.单选题(共19题)

2.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水的电解C.胆矾研碎D.冰川融化
3.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酸碱性B.挥发性C.可燃性 D.金属活动性
4.
能达到目的实验是   
A. 探究MnO2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 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C. 测定水的组成
D.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硝酸钾




 
A. A B. B   C. C   D. D
5.
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氧化物是
A.COB.CH4C.H2D.CO2
6.
制备粗硅的主要反应:SiO2+2CSi+2CO↑,其中还原剂是
A.一氧化碳B.硅C.碳D.二氧化硅
7.
1mol氮气和2mol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2mol甲分子。若以“”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以下微粒图示中可以表示甲分子的是
A.B.C.D.
8.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B.液氮C.空气D.石油
9.
酒精(C2H6O)属于
A.混合物B.氧化物C.单质D.有机物
10.
物质对应的用途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食品干燥剂B.氯化铵—氮肥
C.氮气—保护气D.干冰—制冷剂
11.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一定具有相同的
A.物理性质B.元素组成C.微观结构D.用途
12.
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H2、CO、H2O,通过试剂顺序正确的是 
①澄清石灰水   ②无水硫酸铜   ③氢氧化钠固体   ④灼热的氧化铜
A.②①③④②①B.②③①④②①C.①②③④②①D.②①③④①②
13.
物质间可以直接实现转化的是
A.Fe→Fe2O3→FeSO4B.HCl→CuCl2→BaCl2
C.NaOH→NaCl→Na2CO3D.CO2→H2CO3→CO
14.
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则已反应的氧化铜与原氧化铜的质量比是
A.3:5B.2:5C.2:3D.1:5
15.
物质分散在水中,经搅拌过滤后,所得溶液名称正确的是
A.氧化钙溶液
B.胆矾溶液
C.纯碱溶液
D.食盐溶液
16.
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
A.CuB.H2SO4C.Ba(NO3)2D.Cu(OH)2
17.
常温下,有反应:M+N→盐+水,其中M、N的类别不可能是
A.酸、碱
B.单质、氧化物
C.氧化物、酸
D.氧化物、碱
18.
化学式与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A.CaO—生石灰B.Ca(OH)2—石灰石
C.O2—臭氧D.Ag—水银
19.
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A.治疗胃酸过多:NaOH+HCl→NaCl+H2O
B.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碳酸钠:Na2CO3+2 HCl→2NaCl+ H2O+CO2
C.制取氢氧化镁:MgCl2+Cu(OH)2→Mg(OH)2↓+ CuCl2
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CaCO3+2HCl→CaCl2+H2O+CO2
20.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滴加液体B.添加酒精
C.加热液体D.放置试管

3.填空题(共4题)

21.
化学有自己的语言,可以用国际通用的符号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①元素符号是最基本的化学语言。硅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
②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N2、CO2、HCl、Al(OH)3、NaOH,其中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 ________,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_____。
③硝酸铵(NH4NO3)是常见的氮肥。其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22.
某校学生学习金属后做如下探究:
①用一定量AgNO3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

Ⅰ.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的组成是___________。
Ⅱ.溶液甲呈蓝色,溶液甲中一定含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使溶液呈蓝色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称取铜粉和锌粉混合物10.0克,逐滴滴入100克稀硫酸溶液,实验情况如图所示。

Ⅰ.混合物中Zn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Ⅱ.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23.
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①d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1℃时,6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___________g。
②t2℃时A、B、C的相同质量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___。(用“>”“<”“=”表示)
③将t1℃ 一定量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可用图上的________点表示;若要将图中“b”点表示A的溶液情况变为“c”点,宜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④若将t3℃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则对所得三种溶液说法正确是______________。(析出晶体都不含结晶水)
Ⅰ.都是饱和溶液    Ⅱ.溶质的质量分数:B>C>A
Ⅲ.溶剂质量都不变 Ⅳ.析出溶质的质量:A>B>C
24.
由CaCO3、Fe Cl3、Na2SO4、NaOH、NaCl、BaCl2中的几种组成的粉末.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粉末样品加水搅拌后过滤,得到沉淀和无色溶液A。
②向上述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黄色溶液且无气泡产生。
③取无色溶液A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Ⅰ.D的化学式是_______。
Ⅱ.无色溶液A中一定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
Ⅲ.生成白色沉淀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Ⅳ.这包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__________。

4.实验题(共1题)

25.
根据下图所给出的仪器回答问题:

①甲同学用浓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仪器组合是_________(填写序号),制得气体中混入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_____(水蒸气除外)。若要检验该杂质,可将混合气体通入_______溶液中。
②利用上述甲组装的装置还可实验室制取氧气,在此制氧气反应中固体物质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还可以组装成另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完毕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拆除装置,整理仪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9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