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8题)
4.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由于原子个数不变,则分子个数一定不变 |
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
C.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 |
D.碱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5.
将 100g 碳酸钙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78g,再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理论上共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 )
A.0.2mol | B.0.5mol | C.0.78mol | D.1mol |
14.
除去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
A | N2 | O2 | 铁丝,点燃 |
B | CaO | CaCO3固体 | 加水,过滤 |
C | Cu(NO3)2溶液 | AgNO3溶液 | 加过量的铜粉,过滤 |
D | KNO3溶液 | KOH 溶液 | 加适量的 CuSO4溶液,过滤 |
A.A | B.B | C.C | D.D |
17.
向一定量AgNO3溶液中加入铜、锌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若向溶液甲中滴加氯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乙是Ag |
B.若溶液甲呈蓝色,则固体乙中一定含Ag,可能含有Cu |
C.若固体乙中含有锌、铜、银三种金属,则溶液甲中的溶质是Zn(NO3)2 |
D.若向固体乙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则溶液甲中的溶质可能有两种情况 |
2.选择题- (共3题)
20.
小明的妈妈用280元买了甲、乙两种药材.甲种药材每斤20元,乙种药材每斤60斤,且甲种药材比乙种药材多买了2斤.设买了甲种药材x斤,乙种药材y斤,你认为小明应该列出哪一个方程组求两种药材各买了多少斤?( )
21.
小明的妈妈用280元买了甲、乙两种药材.甲种药材每斤20元,乙种药材每斤60斤,且甲种药材比乙种药材多买了2斤.设买了甲种药材x斤,乙种药材y斤,你认为小明应该列出哪一个方程组求两种药材各买了多少斤?( )
3.填空题- (共7题)
22.
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下:

①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由_____种元素组成,摩尔质量为______,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精确到 0.1%),0.1mol 的尿素中约含氢原子_________个。(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②生产尿素的反应中,物质 A 与 B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①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由_____种元素组成,摩尔质量为______,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精确到 0.1%),0.1mol 的尿素中约含氢原子_________个。(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②生产尿素的反应中,物质 A 与 B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23.
根据下面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反应中水分的蒸发,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

① 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mol 。
② 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③ 过滤后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① 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mol 。
② 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③ 过滤后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4.
实验室有四个药品橱,已存放如下药品:

①实验室新购进一些木炭,应将它存放在_______橱中(填“甲”、“乙”、“丙”或“丁”)。
②甲橱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橱中的固体物质可以作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④丙橱中药品都属于_________类别(填“酸”、“盐”或“单质”)。
⑤丁橱的物质露置于空气一段时间后(不考虑水分挥发),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I. 溶质质量都减少 II. 溶剂质量都增大
Ⅲ. 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少 Ⅳ. 溶液质量都减少

①实验室新购进一些木炭,应将它存放在_______橱中(填“甲”、“乙”、“丙”或“丁”)。
②甲橱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橱中的固体物质可以作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④丙橱中药品都属于_________类别(填“酸”、“盐”或“单质”)。
⑤丁橱的物质露置于空气一段时间后(不考虑水分挥发),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I. 溶质质量都减少 II. 溶剂质量都增大
Ⅲ. 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少 Ⅳ. 溶液质量都减少
25.
下面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些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 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
②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编号),若用E装置进行收集,则氧气应由导管____进入。
③ C装置叫启普发生器,可通过调节导管上的活塞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要将B装置改进成具有C的功能,一般需再增加的一个实验用品是__________。
④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如图是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w1、w2、w3、w4的双氧水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为使反应能保持较平稳地进行,需考虑的因素是:
Ⅰ.发生装置:选用A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

① 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
②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编号),若用E装置进行收集,则氧气应由导管____进入。
③ C装置叫启普发生器,可通过调节导管上的活塞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要将B装置改进成具有C的功能,一般需再增加的一个实验用品是__________。
④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如图是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w1、w2、w3、w4的双氧水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为使反应能保持较平稳地进行,需考虑的因素是:
Ⅰ.发生装置:选用A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
26.
某小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进行还原氧化铜实验并验证有关气体的性质(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实验开始时,先_____(选填“通气体”或“加热”),目的是_______。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小红同学认为进入C中气体是CO2、CO、H2O,但上述A~E装置不能验证小红同学的观点,装置正确的连接是A→B→______。
③小兰同学认为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应先断开B和C的连接,小明同学认为不需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④实验后小高同学又指出:上图装置的尾气处理E也可以用F装置代替,F装置的作用是_____。

①实验开始时,先_____(选填“通气体”或“加热”),目的是_______。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小红同学认为进入C中气体是CO2、CO、H2O,但上述A~E装置不能验证小红同学的观点,装置正确的连接是A→B→______。
③小兰同学认为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应先断开B和C的连接,小明同学认为不需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④实验后小高同学又指出:上图装置的尾气处理E也可以用F装置代替,F装置的作用是_____。
27.
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3℃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②要使饱和的Z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___。
③t2℃时,25gX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gX,则此时X的溶解度是________g/100g水。
④溶液Y中含有少量的X,要得到较纯净的Y,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⑤t3℃X的不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t1℃,下图中有关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一定错误的是__________。

①t3℃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②要使饱和的Z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___。
③t2℃时,25gX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gX,则此时X的溶解度是________g/100g水。
④溶液Y中含有少量的X,要得到较纯净的Y,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⑤t3℃X的不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t1℃,下图中有关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一定错误的是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