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烧碱,其反应原理为:2NaCl+2H2O
2NaOH+H2↑+Cl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久置的工业烧碱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________。
②继续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甲同学得出结论:样品中还含有氯化钠,乙同学对该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不一定含有氯化钠,其理由是________;丙同学提出只需将试剂_____换成______就可以确定氯化钠是否存在。
③丁同学认为还需要确认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大家取少量样品配成溶液后进行以下实验:
通过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得出结论:该工业烧碱中含有Na2CO3、NaCl和NaOH。
④同学们还想测定该烧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取10克烧碱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
逐滴加入B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量与所加BaCl2的量关系如图所示。(NaOH和BaCl2不反应)

(1)求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2)B点处所得溶液中溶质有________。

①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________。
②继续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甲同学得出结论:样品中还含有氯化钠,乙同学对该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不一定含有氯化钠,其理由是________;丙同学提出只需将试剂_____换成______就可以确定氯化钠是否存在。
③丁同学认为还需要确认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大家取少量样品配成溶液后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样品中有氢氧化钠 |
通过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得出结论:该工业烧碱中含有Na2CO3、NaCl和NaOH。
④同学们还想测定该烧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取10克烧碱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
逐滴加入B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量与所加BaCl2的量关系如图所示。(NaOH和BaCl2不反应)

(1)求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2)B点处所得溶液中溶质有________。
2.单选题- (共19题)
5.
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uO+CO![]() | B.CuSO4+2NaOH→Cu(OH)2↓+Na2SO4 |
C.2AgNO3+Cu→Cu(NO3)2+2Ag | D.CH4+2O2![]() |
6.
“绿色化学”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
A.C2H4 | B.CH4O | C.C2H6O | D.C2H4O |
8.
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
C.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
11.
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鉴别NaCl、CaCO3、CuSO4三种白色固体 | 加入足量水溶解 |
B | 除去CaO中的CaCO3 | 加入足量水,过滤 |
C | 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用硫粉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D | 探究稀硫酸与NaOH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 向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 |
A.A | B.B | C.C | D.D |
14.
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X克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X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液有两种可能的组成 | B.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
C.滤渣中至少有两种物质 | D.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
20.
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无色气体 |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3.填空题- (共4题)
21.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①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
②煤燃烧产生的______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煤燃烧过程中某些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生成物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为了能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燃料利用率,在反应物中应增加的微粒是_______(填序号)。
③为减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以在燃油中添加适量的酒精(C2H6O),其中C元素以______(填“化合”或“游离”)态存在,0.5mol酒精中约含有_______个氧原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①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
②煤燃烧产生的______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煤燃烧过程中某些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生成物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为了能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燃料利用率,在反应物中应增加的微粒是_______(填序号)。
A.![]() | B.![]() | C.![]() | D.![]() |
22.
某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同学们为确定气体成分,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省略,浓硫酸有吸水性)。

有关实验现象是:Ⅰ.A中溶液变浑浊,Ⅱ.C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Ⅲ.D中固体由白色变蓝色。反应前后分别对C、D装置进行了称量,结果如下表:
①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从环保角度分析该装置还存在什么问题________;
③由现象Ⅰ、Ⅱ、Ⅲ可知,该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利用表中数据分析,能证明该气体存在的关系式是______。

有关实验现象是:Ⅰ.A中溶液变浑浊,Ⅱ.C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Ⅲ.D中固体由白色变蓝色。反应前后分别对C、D装置进行了称量,结果如下表:
| 反应前 | 反应后 |
C装置中玻璃管与固体总质量(g) | a | b |
D装置中U形管与固体总质量(g) | c | d |
①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从环保角度分析该装置还存在什么问题________;
③由现象Ⅰ、Ⅱ、Ⅲ可知,该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利用表中数据分析,能证明该气体存在的关系式是______。
23.
喜爱阅读的同学发现,化学课本中的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

①Ⅰ处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该物质______(填“溶”或“不溶”)于水。
②Ⅱ处“量的名称”是_______,Ⅲ处“单位符号”是_______。

①Ⅰ处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该物质______(填“溶”或“不溶”)于水。
②Ⅱ处“量的名称”是_______,Ⅲ处“单位符号”是_______。
24.
下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①根据表中数据,绘制KNO3的溶解度曲线________,根据所绘溶解度曲线,KNO3在70℃时的溶解度约为_____g/100g水;

②从表中数据分析,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是______;
③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________g氯化钠;
④保持温度不变,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溶解度一定不变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溶液质量一定改变 D.溶液中水的质量一定减少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KNO3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①根据表中数据,绘制KNO3的溶解度曲线________,根据所绘溶解度曲线,KNO3在70℃时的溶解度约为_____g/100g水;

②从表中数据分析,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是______;
③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________g氯化钠;
④保持温度不变,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溶解度一定不变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溶液质量一定改变 D.溶液中水的质量一定减少
4.实验题- (共1题)
25.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①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②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E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______。
③温度、浓度、固体颗粒大小等因素均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为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适宜条件,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

Ⅰ.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Ⅱ.实验甲与______对照(填实验编号),是为了研究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另一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
Ⅲ.如果实验室只有石灰石粉末和稀盐酸,为了顺利制取一瓶CO2气体,应选择的最佳装置组合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①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②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E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______。
③温度、浓度、固体颗粒大小等因素均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为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适宜条件,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

Ⅰ.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Ⅱ.实验甲与______对照(填实验编号),是为了研究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另一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
Ⅲ.如果实验室只有石灰石粉末和稀盐酸,为了顺利制取一瓶CO2气体,应选择的最佳装置组合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9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