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某气体X可能是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解其组成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Ⅰ)若实验中观察到A、C中溶液变浑浊,则可推测气体X的组成中肯定有__________。写出A或C中溶液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Ⅱ)若实验中观察到A中溶液不浑浊,C中溶液变浑浊,则可推测气体X中肯定有_______,可能有________;若要进一步验证可能有的气体,改进上述装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Ⅰ)若实验中观察到A、C中溶液变浑浊,则可推测气体X的组成中肯定有__________。写出A或C中溶液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Ⅱ)若实验中观察到A中溶液不浑浊,C中溶液变浑浊,则可推测气体X中肯定有_______,可能有________;若要进一步验证可能有的气体,改进上述装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常温下,在盛有22.3g 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Ⅰ)73g、10%的稀盐酸中含H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Ⅱ)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_______________
(Ⅲ)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精确到0.1%)。

(Ⅰ)73g、10%的稀盐酸中含H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Ⅱ)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_______________
(Ⅲ)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精确到0.1%)。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Ⅰ)写出丙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有同学认为用实验乙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不够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实验是_______。
(Ⅲ)实验结束后,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同学们还对废液成分进行探究。
【分析】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_________(写物质名称) 。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
【问题】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假设】①只有氢氧化钠②只有碳酸钠③只有氢氧化钙
④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⑤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通过如下实验验证假设。
【讨论】若实验结束后,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另一干净的废液缸中,看到废液澄清并为无色.则废液的组成成分中一定含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

(Ⅰ)写出丙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有同学认为用实验乙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不够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实验是_______。
(Ⅲ)实验结束后,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同学们还对废液成分进行探究。
【分析】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_________(写物质名称) 。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
【问题】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假设】①只有氢氧化钠②只有碳酸钠③只有氢氧化钙
④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⑤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通过如下实验验证假设。
实验内容 | 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 假设_____正确。 |
②_______________。 | 可能是假设②正确。 | |
③没有明显现象。 | 可能是假设_______ |
【讨论】若实验结束后,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另一干净的废液缸中,看到废液澄清并为无色.则废液的组成成分中一定含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共18题)
5.
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正确的是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 | B.烧碱具有碱性,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
C.氦气密度小和化学性质稳定,可充气球 | D.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火箭的燃料 |
7.
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对该微观模拟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
B.该反应中的生成物可能属于氧化物 |
C.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个数比为1∶5∶2∶3 |
D.该反应中分子不变,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
8.
下列各组物质分别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气态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A.分子数比为1:1的H2和O2 | B.质量比为3:8的C和O2 |
C.质量比为1:5的CH4和O2 | D.分子数比为1:1的CO和O2 |
14.
为验证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A.Cu、FeCl2溶液、MgCl2溶液 | B.Fe、Cu、MgCl2溶液 |
C.Mg、CuO、FeSO4溶液 | D.Fe、CuSO4溶液、MgCl2溶液 |
15.
电解水的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对电解水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电解水实验可得出水是有氢气与氧气组成 |
B.a、b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2:1 |
C.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H2O![]() |
D.a玻璃管内气体为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
17.
能证实20 ℃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10 ℃时有KNO3晶体析出 |
B.蒸发掉10克水,有KNO3晶体析出 |
C.加热到30 ℃后,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继续溶解 |
D.在20 ℃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 |
5.填空题- (共2题)
22.
化学与生活生产有密切的联系,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铁锈主要成分的名称是_________,用盐酸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农业生产中施用的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属于_________(填:氮肥、磷肥、钾肥);实验室中鉴定碳酸钾中含有K元素的方法是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Ⅲ)为防止煤燃烧时生成SO2污染环境,可在燃煤中加入X,发生的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Ⅰ)铁锈主要成分的名称是_________,用盐酸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农业生产中施用的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属于_________(填:氮肥、磷肥、钾肥);实验室中鉴定碳酸钾中含有K元素的方法是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Ⅲ)为防止煤燃烧时生成SO2污染环境,可在燃煤中加入X,发生的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3.
氯化铵与硝酸钾是两种常见的化肥。氯化铵与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
(1)从表可知,50 ℃时,5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氯化铵______克。
(2)烧杯A是60 ℃时,含有100 g水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经过如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到C烧杯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3)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填“A”或“B”);50 ℃时,50 g水中加入45 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精确到0.01);若要在含有少量氯化铵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实验,除了验证氯化铵溶于水外,还有探究______________的目的,实验探究结论是_________。
温度(℃) | 10 | 30 | 50 | 60 | |
溶解度(g/100 g H2O) | 氯化铵 | 33.3 | 41.4 | 50.4 | 55.2 |
硝酸钾 | 20.9 | 45.8 | 85.5 | 110.0 |
(1)从表可知,50 ℃时,5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氯化铵______克。
(2)烧杯A是60 ℃时,含有100 g水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经过如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到C烧杯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3)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填“A”或“B”);50 ℃时,50 g水中加入45 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精确到0.01);若要在含有少量氯化铵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实验,除了验证氯化铵溶于水外,还有探究______________的目的,实验探究结论是_________。

6.实验题- (共1题)
24.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净化、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所选仪器装置,填写序号字母):

(Ⅰ)写出仪器①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
(Ⅱ)若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则应选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应选的气体干燥装置为________。
(Ⅲ)科技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条件展开了探究,探究实验如下表:
实验结论:影响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

(Ⅰ)写出仪器①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
(Ⅱ)若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则应选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应选的气体干燥装置为________。
(Ⅲ)科技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条件展开了探究,探究实验如下表:
实验编号 | 反应物 | 反应现象 | |
① | 取mg块状大理石 | 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 | 产生气泡较慢 |
② | 取mg大理石粉末 | 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 | 产生气泡快 |
③ | 取mg块状大理石 | 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 | 产生气泡较快 |
④ | 取mg大理石粉末 | 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 | 产生气泡很快 |
实验结论:影响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8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