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金属材料在国防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改装前的“辽宁舰”锈迹斑斑,钢铁锈蚀主要是铁与__的结果。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为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的金属。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的两个实验:
①实验1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合理,理由是____。
②通过实验2,可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3)某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CuSO4、ZnSO4、FeSO4,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成本,回收重要物质硫酸锌及有关金属,设计如下所示流程。

该回收流程中:固体A的成分是__;含铁元素的物质(污水除外)有__(填字母序号)。

(1)改装前的“辽宁舰”锈迹斑斑,钢铁锈蚀主要是铁与__的结果。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为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的金属。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的两个实验:
①实验1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合理,理由是____。
②通过实验2,可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3)某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CuSO4、ZnSO4、FeSO4,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成本,回收重要物质硫酸锌及有关金属,设计如下所示流程。

该回收流程中:固体A的成分是__;含铁元素的物质(污水除外)有__(填字母序号)。
2.推断题- (共1题)
2.
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已知它们可能由Na2SO4、NaCl、Na2CO3、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学生的实验过程记录如下:

试回答:
①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为_____,无色气体D的化学式为_______。
写出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由上述实验记录推断:原固体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
③无色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

试回答:
①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为_____,无色气体D的化学式为_______。
写出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由上述实验记录推断:原固体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
③无色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
3.单选题- (共15题)
5.
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NaOH+H2SO4→NaSO4+H2O |
B.Fe+H2SO4→FeSO4+H2↑ |
C.2NaOH+CuSO4→Na2SO4+Cu(OH)2↓ |
D.2H2O![]() |
11.
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尔”是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一摩尔水的质量是18克 |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微粒 |
C.“摩尔质量”是表示物质的质量,水的摩尔质量是18克 |
D.“摩尔质量”就是物质的式量 |
13.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
B.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 |
1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选项 | 所用试剂 | 现象和结论 |
A | 硫酸铜溶液 | 出现蓝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 |
B | 氯化钡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则硫酸过量 |
C | 锌粒 | 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 |
D | 无色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色,则氢氧化钠过量 |
A.A | B.B | C.C | D.D |
4.选择题- (共2题)
5.填空题- (共3题)
20.
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离不开化学。
①水是生命之源,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加入氯气的作用是____;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___作用;医疗中常用的生理盐水是0.9%的食盐水,用铂丝蘸取少量放在火焰上灼烧,可观察到火焰呈___色。
②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③尿素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化学式是CO(NH2)2,它由______种元素组成,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0.5mol尿素中约含有_______个N原子。
①水是生命之源,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加入氯气的作用是____;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___作用;医疗中常用的生理盐水是0.9%的食盐水,用铂丝蘸取少量放在火焰上灼烧,可观察到火焰呈___色。
②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③尿素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化学式是CO(NH2)2,它由______种元素组成,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0.5mol尿素中约含有_______个N原子。
21.
氯化钠(NaCl) 和硝酸钾 (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①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填“甲”或“乙”)。
②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_______。
③要配制100g 10%的KNO3溶液,需要KNO3固体________g。
④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二种物质分别加水制成相应的饱和溶液,得到溶液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填“甲”或“乙”)。
⑤2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20℃,其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NaCl
B.烧杯②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
D.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温度(℃) | 10 | 20 | 40 | 60 | 80 |
KNO3 | 20.9 | 31.6 | 63.9 | 110 | 169 |
NaCl | 35.8 | 36 | 36.6 | 37.3 | 38.4 |
①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填“甲”或“乙”)。
②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_______。
③要配制100g 10%的KNO3溶液,需要KNO3固体________g。
④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二种物质分别加水制成相应的饱和溶液,得到溶液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填“甲”或“乙”)。
⑤2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20℃,其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NaCl
B.烧杯②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
D.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22.
工业上用CaSO4、NH3、CO2制备硫酸铵晶体(NH4)2SO4,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硫酸铵在农业生产上的一种用途是做______肥,它属于________(填“酸”、“碱”或“盐”)。
②操作①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和_________;
③从滤液中得到硫酸铵晶体(操作②)有如下步骤(a.过滤 b.加热浓缩 c.冷却结晶)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

①硫酸铵在农业生产上的一种用途是做______肥,它属于________(填“酸”、“碱”或“盐”)。
②操作①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和_________;
③从滤液中得到硫酸铵晶体(操作②)有如下步骤(a.过滤 b.加热浓缩 c.冷却结晶)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
6.实验题- (共2题)
23.
①我们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得到氧气。如:
②实验室制取较少量二氧化碳气体,且能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序号),当关闭开关使反应停止,则盐酸将被压回________(填仪器的名称)。

③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若要得到0.5mol氧气,则需要分解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④若用E装置收集生成的氧气,气体应从______(选填“c”或“d”)端导入。
A.分解过氧化氢 | B.电解水 |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 | D.分离液态______ |

③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若要得到0.5mol氧气,则需要分解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④若用E装置收集生成的氧气,气体应从______(选填“c”或“d”)端导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