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17年九年级中考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8964

试卷类型:未知
试卷考试时间:2017/5/4

1.综合题(共1题)

1.
金属材料在国防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改装前的“辽宁舰”锈迹斑斑,钢铁锈蚀主要是铁与__的结果。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为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的金属。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的两个实验:
①实验1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合理,理由是____。
②通过实验2,可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3)某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CuSO4、ZnSO4、FeSO4,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成本,回收重要物质硫酸锌及有关金属,设计如下所示流程。

该回收流程中:固体A的成分是__;含铁元素的物质(污水除外)有__(填字母序号)。

2.推断题(共1题)

2.
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已知它们可能由Na2SO4、NaCl、Na2CO3、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学生的实验过程记录如下:

试回答:
①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为_____,无色气体D的化学式为_______。
写出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由上述实验记录推断:原固体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
③无色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

3.单选题(共15题)

3.
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
4.
性质决定用途。有关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氢气用作高能燃料D.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5.
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NaOH+H2SO4→NaSO4+H2O
B.Fe+H2SO4→FeSO4+H2
C.2NaOH+CuSO4→Na2SO4+Cu(OH)2
D.2H2O2H2↑+O2
6.
属于纯净物的是
A.大理石B.空气C.矿泉水D.氧气
7.
属于有机物的是
A.碳酸B.干冰C.甲烷D.碳酸钙
8.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的元素符号是
A.AgB.AlC.ALD.Cl
9.
俗名与化学式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烧碱 — NaOHB.纯碱 — Na2CO3
C.熟石灰 — Ca(OH)2D.胆矾 — CuSO4
10.
含有二氧化钛(TiO2)的混凝土或沥青可以净化空气,消除30%的氮氧化物,成为治理雾霾的新型材料.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4
11.
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尔”是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一摩尔水的质量是18克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微粒
C.“摩尔质量”是表示物质的质量,水的摩尔质量是18克
D.“摩尔质量”就是物质的式量
12.
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干燥CO2B.收集O2
C.验证CO2性质D.监控气体流速
13.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B.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
14.
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B.水和双氧水
C.金刚石和石墨D.氧气和液氧
15.
用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过一段时间又回到持平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A.食盐和水B.锌和稀硫酸
C.固体氢氧化钠和水D.碳酸钙和盐酸
1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选项
所用试剂
现象和结论
A
硫酸铜溶液
出现蓝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
B
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则硫酸过量
C
锌粒
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
D
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则氢氧化钠过量
 
A.AB.BC.CD.D
17.
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4.选择题(共2题)

18.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19.

为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科学小组利用斜面、钢球、木块等器材开展了如图所示的活动.

5.填空题(共3题)

20.
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离不开化学。
①水是生命之源,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加入氯气的作用是____;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___作用;医疗中常用的生理盐水是0.9%的食盐水,用铂丝蘸取少量放在火焰上灼烧,可观察到火焰呈___色。
②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③尿素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化学式是CO(NH2)2,它由______种元素组成,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0.5mol尿素中约含有_______个N原子。
21.
氯化钠(NaCl) 和硝酸钾 (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
10
20
40
60
80
KNO3
20.9
31.6
63.9
110
169
NaCl
35.8
36
36.6
37.3
38.4
 
①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填“甲”或“乙”)。
②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_______。
③要配制100g 10%的KNO3溶液,需要KNO3固体________g。
④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二种物质分别加水制成相应的饱和溶液,得到溶液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填“甲”或“乙”)。
⑤2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20℃,其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NaCl
B.烧杯②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
D.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22.
工业上用CaSO4、NH3、CO2制备硫酸铵晶体(NH4)2SO4,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硫酸铵在农业生产上的一种用途是做______肥,它属于________(填“酸”、“碱”或“盐”)。
②操作①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和_________;
③从滤液中得到硫酸铵晶体(操作②)有如下步骤(a.过滤   b.加热浓缩  c.冷却结晶)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

6.实验题(共2题)

23.
①我们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得到氧气。如:
A.分解过氧化氢B.电解水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D.分离液态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较少量二氧化碳气体,且能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序号),当关闭开关使反应停止,则盐酸将被压回________(填仪器的名称)。

③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若要得到0.5mol氧气,则需要分解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④若用E装置收集生成的氧气,气体应从______(选填“c”或“d”)端导入。
24.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关闭K2,打开K1、K3,当D中出现__________的现象时,可确定C中充满CO2
②C中充满CO2后,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中5mL浓NaOH溶液推入C中,观察到D中液体________,说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③小组同学发现此实验有不足,请你指出一处,写出改进方案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