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江苏省东台市六校(双语、安丰、许河、富东等)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896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3

1.综合题(共1题)

1.
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的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复分解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___.

a.m点所示溶液为碱性
b.n点所示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
c.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
d.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3)如图装置可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①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工业上可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冶炼难熔金属等,其原理是在高温下用铝将这些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用铝与四氧化三铁反应来制取25.2kg铁,理论上需要消耗铝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示意图如图)进行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该气球充气原理是: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
(1)为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可选用_____(填试剂名称).
探究一:液体包内溶液酸碱性的探究 
(2)室温时,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3,则该溶液呈_____性.
探究二:白色粉末成分的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
[设计并进行实验]
(3)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甲同学的猜想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4)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10%盐酸(装置如图2),记录如表:
实验编号
锥形瓶内物质
最终得到CO2体积/mL
名称
质量/g

碳酸氢钠
0.10
V1

碳酸钠
0.10
V2

白色粉末
a
V1
 

实验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a=_____;V1_____V2(填“>”、“<”或“=”).
[分析并得出结论]
(5)根据表中CO2体积与锥形瓶内物质质量的关系,实验③与实验①相同,可得出白色粉末的成分为碳酸氢钠。

3.单选题(共12题)

3.
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a
B.转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
C.转化c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4.
含硫煤燃烧会产生SO2造成大气污染,某工厂设计了如下工艺流程,防治污染的同时可以得到化工产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流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H2SO4
B.该流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为Fe和S
C.流程中涉及到的反应之一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
D.该工艺流程中Fe2(SO43溶液可以循环使用
5.
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碳和氧化铜反应后,红色固体变成黑色
B.往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C.往5%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有大量氧气生成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
关于物质性质及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干冰气化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C.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和气焊
D.稀有气体性质稳定,可制成霓虹灯
7.
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A.硬水和软水——明矾
B.氯化钾和氯化铵——氢氧化钠
C.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
8.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证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
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
C
证明燃烧条件之一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将白磷放入80℃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
D
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Fe>Cu>Ag
将铜丝浸入AgNO3溶液中,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再将另一根铜丝浸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A.AB.BC.CD.D
9.
将一定质量金属X的粉末放入盛有Fe(NO32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映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浅绿色滤液和滤渣。根据实验分析,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金属活动性顺序:X>Fe>Ag
B.滤液中一定含有X的阳离子和Fe2+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Fe
D.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
10.
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 试剂M可以是活性炭
C. 步骤Ⅲ属于物理变化
D. 净化后的水仍为混合物
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洗涤剂去油污属于乳化
B.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一定要用到托盘天平
C.KNO3中混有少量NaCl,常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D.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否则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
12.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13.
把自制的紫薯汁(呈紫色)分别滴加到盛有下列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
溶液
白醋
盐酸
蔗糖水
草木灰水
氨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白醋的水溶液呈酸性
B.草木灰的水溶液呈碱性
C.紫薯汁可以用作酸碱指示剂
D.若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碱性),涂抹稀氨水可以减轻痛痒
14.
在化学实验室内外一般不会张贴的标志是( )
A.B.C.D.

4.填空题(共2题)

15.
Ⅰ.日常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从石墨、二氧化硫、熟石灰、醋酸、碳酸氢铵等物质中,选择与下列叙述相应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_______.(2)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
(3)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_____.(4)农业上可用作化肥的是________.
(5)可用于清洗热水瓶内壁水垢的是_______.
Ⅱ.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根据表中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1)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它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
(3)原子序数为1、6、8的三种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其中6号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16.
请同学们搭乘“化学地铁”一起畅游物质世界吧!如图所示,列车上的物质可与各站的对应物质发生一步进行的反应,方可驶向下一站。“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

(1)若列车上的物质为“碳酸钠溶液”。
①列车途经“1号站”时,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 色。
②列车途经“2号站”时,若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列车途经“3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2)“碳酸钠溶液”列车抵达“4号站”时,将列车上的物质更换为“稀盐酸”后出发。
①与“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都能反应的“4号站”的对应物质为 (填一种)。②“稀盐酸”列车途经“5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③“稀盐酸”列车途经“1、2、3号站”时,原“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对应物质必须更换为 (写一种物质),“稀盐酸”列车方能走完。

5.实验题(共1题)

17.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组装A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试管之______(填“前”或“后”)放置,B装置中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节能环保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O2,应从图中选择__(填装置序号)进行组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从反应残留物中提取固体溶质时,按如下流程操作:

过滤所用的仪器和用品除铁架台、烧杯外,还有_____、_____和_____,在蒸发过程中,当__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若用水将如图所示的氧气从瓶内排出,水须从______(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